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7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属于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线簧接触件在连接器中使用时插拔力大且接触可靠性低的问题。该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包括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插头模块包括第一刷针组件、第一电源针组件、第一屏蔽罩、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插头外壳;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一电源针组件设于第一插头外壳的中部;插座模块包括第二刷针组件、第二电源孔组件、第二安装板、第一插座外壳;第一电源针组件和第二电源孔组件构成电源接触件;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构成用于传递信号的刷式接触件,第一刷针组件采用平行走线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刷式接触件接触可靠性高、插拔力小,插拔寿命达万次以上,具有抗强振动冲击。

A brush contact modular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的类型较多,常用的包括圆筒形接触件、线簧插孔接触件和方形接触件等。然而,随着整机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整机构架向集成化,模块化、小型化、标准化发展。先后出现了适用设备模块化、标准化的LRM和VPX两大系列模块化连接器,由于VPX连接器采用的金手指簧片结构可靠性比采用圆形针孔形式的LRM连接器低,为此选择了LRM系列模块化连接器。现有的LRM系列模块化连接器采用的线簧接触件在使用时整体插拔力大,甚至发生将印制板插坏的情况,插拔次数少,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线簧接触件在连接器中使用时插拔力大且接触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包括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插头模块包括第一刷针组件、第一电源针组件、第一屏蔽罩、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插头外壳;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一电源针组件通过第一安装板及第一屏蔽罩固定于第一插头外壳的中部;插座模块包括第二刷针组件、第二电源孔组件、第二安装板、第一插座外壳;第二刷针组件和第二电源孔组件通过第二安装板固定于第一插座外壳;第一电源针组件和第二电源孔组件构成电源接触件;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构成用于传递信号的刷式接触件,第一刷针组件采用平行走线设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刷针组件包括第一插针接触件;第二刷针组件包括插孔接触件,插孔接触件包括第二插针接触件及设于第二插针接触件外侧的固定套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刷针组件包括一根中心金属丝和六根外围金属丝,外围金属丝呈莲花状分布在中心金属丝周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心金属丝和外围金属丝的插合端面的倾斜角度为27°~33°,中心金属丝和外围金属丝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套管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插头模块还包括第一射频组件和第二插头外壳,第二插头外壳设于第一插头外壳的两侧且用于固定第一射频组件;插座模块还包括第二射频组件,第二射频组件固定于插座外壳两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插头模块还包括插头导向销和第一转位识别销,第一转位识别销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固定环,插头导向销设于第一插头外壳的两端;插座还包括第二转位识别销和插座导向销插孔;第二转位识别销上设有第二固定环,插座导向销插孔设于第一插座外壳的两端;插头导向销和插座导向销插孔用于刷式接触件、电源接触件、射频接触件的对中、导向和定位;第一转位识别销和第二转位识别销用于防止连接器误插。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采用四级导向连接;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采用第一级导向结构至第四级导向结构连接;第一级导向结构用于将插头导向销插入插座导向销插孔中;第二级导向结构为插头壳体插入到插座壳体中进行导向;第三级导向结构为插孔接触件插入基座进行导向;第四级导向结构为插头上的插针接触件与插座上的插孔接触件接触以进行导向,插头上的插孔接触件与插座上的插针接触件接触以进行导向。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射频接触件和第二射频接触件均采用20GHz稳相、12#毫米波射频接触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射频接触件和第二射频接触件均采40GHz稳相、12#毫米波射频接触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刷式接触件的容许对中误差≤0.0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技术的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采用四级导向连接;首先,当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进行对插时,将插头两端的插头导向销与插座两端的插座导向销插孔对其,然后进行一级导向插合;当插头导向销插入插座导向销插孔的深度约为3.8mm~3.9mm时,将第二插头壳体导向进入第一插座壳体内进行二级导向插合;当第二插头壳体导向进入第一插座壳体的深度为2.4mm~2.8mm时,第二刷针组件和第一安装板开始对插,进行三级导向插合;当第二刷针组件开始导向进入第一安装板内,第一插针接触件与第二插针接触件逐渐接触,进行四级导向插合,本技术的电连接器设有四级导向结构,不仅能够保证连接器的盲插,且能够保证第一插针接触件和插孔接触件的准确对中。(2)与现有的针孔接触对相比,本技术的第一插针接触件和第二插针接触件中的单芯接触对能够沿第一插针接触件外的薄壁固定套管的圆周方向进行360°偏移,刷式接触件在对插时容许对中误差≤0.015mm,该容许对中误差能够补偿连接器孔系的位置度误差。(3)本技术的刷式接触件包括第一插针接触件和第二插针接触件,第一插针接触件和第二插针接触件内均设有一根中心金属丝和六根外围金属丝,六根外围金属丝以中心金属丝为圆心呈莲花状均匀分部于中心金属丝周围,当插头和插座进行对插时,即第一插针接触件与插孔接触件进行对插,第一插针接触件首先插入到第二插针接触件外侧的薄壁固定套管内,然后第一插针接触件开始与第二插针接插件接触直至完全接触,插合后的第一插针接触件和第二插针接触件能够产生大量的且光滑的接触点,因而刷式接触件能够拥有更好的电传输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实施例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插合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插合中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插合后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插合后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插头结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转位识别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插头结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插座结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插座结构仰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转位识别销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级导向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级导向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三级导向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四级导向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刷针组件内部走线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插头外壳;2-第二插头外壳;3-第一安装板;4-第一转位识别销;5-螺钉;6-第一刷针组件;7-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所述插头模块包括第一刷针组件、第一电源针组件、第一屏蔽罩、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插头外壳;所述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一电源针组件通过第一安装板及第一屏蔽罩固定于第一插头外壳的中部;/n所述插座模块包括第二刷针组件、第二电源孔组件、第二安装板、第一插座外壳;所述第二刷针组件和第二电源孔组件通过第二安装板固定于第一插座外壳;所述第一电源针组件和第二电源孔组件构成电源接触件;所述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构成用于传递信号的刷式接触件,所述第一刷针组件采用平行走线设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模块和插座模块;所述插头模块包括第一刷针组件、第一电源针组件、第一屏蔽罩、第一安装板和第一插头外壳;所述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一电源针组件通过第一安装板及第一屏蔽罩固定于第一插头外壳的中部;
所述插座模块包括第二刷针组件、第二电源孔组件、第二安装板、第一插座外壳;所述第二刷针组件和第二电源孔组件通过第二安装板固定于第一插座外壳;所述第一电源针组件和第二电源孔组件构成电源接触件;所述第一刷针组件和第二刷针组件构成用于传递信号的刷式接触件,所述第一刷针组件采用平行走线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针组件包括第一插针接触件;所述第二刷针组件包括插孔接触件,所述插孔接触件包括第二插针接触件及设于第二插针接触件外侧的固定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针组件包括一根中心金属丝和六根外围金属丝,所述外围金属丝呈莲花状分布在中心金属丝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金属丝和外围金属丝的插合端面的倾斜角度为27°~33°,所述中心金属丝和外围金属丝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固定套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刷式接触件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模块还包括第一射频组件和第二插头外壳,所述第二插头外壳设于第一插头外壳的两侧且用于固定第一射频组件;
所述插座模块还包括第二射频组件,所述第二射频组件固定于插座外壳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庞斌刘俊伍大福钟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