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53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包括插头座和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上的左右两侧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螺纹管以及与所述螺纹管的适配的六角螺母,所述螺纹管内部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导电件的上端开设有插孔,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面上、靠近下端边沿的位置具有垂直于所述侧面延伸的横向基板,所述横向基板上具有纵向向上延伸的定位套管,所述插头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所述插头座上、与所述螺纹管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下端面上具有纵向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插孔内形成插接的导电柱。本实用切换片端子有效放大了手提切换时的使用空间,操作安全便捷。

A kind of spring pressed switching plat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
本技术属于电气连接的端子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
技术介绍
切换片端子主要用于电力控制中仪台面的电器保护与调试切换,因此被大量应用于柜体成套等高低压电气领域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切换片端子,尤其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一直存在着一个比较显著的缺陷:由于其插头座与底座之间是直接采用面面配合的结构,即插头座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是紧密配合于一起,当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检修判断电路通断点的时候,就需要将插头座拉开并旋转一定的角度将插头座上的导电柱插入底座上的绝缘插孔内,而这种手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将插头座拉开,而插头座于底座又是以面面配合的接触结构,彼此间的缝隙非常小,工作人员往往很难一次性抠开插头座,尤其是对于指甲不长且又手指较滑时的工作人员而言,极大的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检修效率,基于此,本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进行了进一步的实用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操作安全便捷的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该切换片端子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包括插头座和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上的左右两侧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螺纹管以及与所述螺纹管适配的六角螺母,所述螺纹管内部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用以与锁紧螺钉形成螺纹连接,藉此将外部的导线锁紧在螺纹连接的位置,所述导电件的上端开设有插孔,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面上、靠近下端边沿的位置具有垂直于所述侧面延伸的横向基板,所述横向基板上具有纵向向上延伸的定位套管,所述插头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本说明书中,所述插头座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具体如下:所述底座上靠中间位置具有纵向向上延伸的护套,所述护套的中空部分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下端面,所述插头座的下端面上、与所述护套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入所述护套内的拉杆,所述护套的顶端边沿具有径向延伸的环形顶壁,所述拉杆的顶端位置卡设有片状卡簧,所述拉杆上套设有弹性压簧,所述弹性压簧的其中一端抵接在所述环形顶壁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片状卡簧上,这种弹性链接结构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上拉旋转的操作;所述插头座上、与所述螺纹管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下端面上具有纵向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插孔内形成插接的导电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的侧面上、与所述导电柱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用于检测通电与否的测试孔。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方案改进,当工作人员需要巡视检修电气设备仪表面内部的相关电路连接情况时,便可直接将插头座拉起来,使其上的导电柱脱离螺纹管内导电件的插孔,然后将插头座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导电柱与横向基板上的定位套管对应并使之插入所述定位套管内,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判断;因此,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切换片端子主要作为电路的通断切换作用被使用在诸如成套柜体等设备上,而插头座与底座之间通过绝缘套管和护套在其间的间隔作用,完全避免了插头座的底面与底座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面面接触式配合而使得工作人员难以用手抠开插头座的问题,放大了手提插头座的使用空间,达到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手提式切换操作的效果;另外,由于绝缘套管与护套都是绝缘性材料,也间接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中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中导电件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4显示,本实施例采用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图1结合图2和图3显示,其包括插头座1和底座2,所述底座2下端面上的左右两侧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螺纹管20以及与所述螺纹管20适配的六角螺母21,所述螺纹管20内部设置有导电件3,进一步结合图4显示可知,所述导电件3的下端开设有螺纹孔30,该螺纹孔30用以与图1和图2中显示的锁紧螺钉22形成螺纹连接,藉此将外部的导线锁紧在螺纹连接的位置,所述导电件3的上端开设有插孔31,图1进一步结合图2显示,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面上、靠近下端边沿的位置具有垂直于所述侧面延伸的横向基板23,所述横向基板23上具有纵向向上延伸的定位套管230,所述插头座1与所述底座2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显示,所述插头座1与所述底座2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具体如下:所述底座2上靠中间位置具有纵向向上延伸的护套24,所述护套24的中空部分延伸至所述底座2的下端面,所述插头座1的下端面上、与所述护套24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入所述护套24内的拉杆10,所述护套24的顶端边沿具有径向延伸的环形顶壁240,所述拉杆10的顶端位置从径向方向上卡设有片状卡簧4,所述拉杆10上套设有弹性压簧5,所述弹性压簧5的其中一端抵接在所述环形顶壁240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片状卡簧4上,这种弹性链接结构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将插头座1进行手提式上拉并旋转的操作;图3中还显示,所述插头座1上、与所述螺纹管20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绝缘套管11,所述绝缘套管11下端面上具有纵向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插孔31内形成插接的导电柱110。本实施例中,图1中进一步显示,为了便于检测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经过本实施例的切换片端子连接后的电路连接情况,所述底座2的侧面上、与所述导电柱11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用于检测通电与否的测试孔25。本实施例中,从图5显示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插头座1与底座2之间是面面接触式配合的结构,即插头座1的下端面与底座2的上端面形成配合,这就造成了工作人员需要将插头座1拉开并旋转时的困难,尤其的,由于插头座1与底座2之间不具备足够手指活动的操作空间,往往需要用手指或者指甲去抠开插头座1,再进行拉开以及旋转的操作,极大的影响了操作效率,而经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改进之后,当工作人员需要巡视检修电气设备仪表台面内部的相关电路连接情况时,便可直接将插头座1拉起来,使其上的导电柱110脱离螺纹管20内导电件3的插孔31,然后将插头座1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导电柱110与横向基板23上的定位套管230对应并使之插入所述定位套管230内,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判断;因此,经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改进后,使得本实施例的切换片端子主要作为电路的通断切换作用被使用在诸如成套柜体等设备上时,插头座1与底座2之间通过绝缘套管11和护套24在其间的间隔作用,完全避免了插头座1的下端面与底座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面面接触式配合而使得工作人员难以用手抠开插头座1的问题,放大了手提插头座1的使用空间,达到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手提式切换操作的效果;另外,由于绝缘套管11与护套24都是绝缘性材料,也间接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包括插头座和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上的左右两侧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螺纹管以及与所述螺纹管的适配的六角螺母,所述螺纹管内部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导电件的上端开设有插孔,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面上、靠近下端边沿的位置具有垂直于所述侧面延伸的横向基板,所述横向基板上具有纵向向上延伸的定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所述插头座上、与所述螺纹管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下端面上具有纵向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插孔内形成插接的导电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压着式切换片端子,包括插头座和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上的左右两侧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螺纹管以及与所述螺纹管的适配的六角螺母,所述螺纹管内部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下端开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导电件的上端开设有插孔,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面上、靠近下端边沿的位置具有垂直于所述侧面延伸的横向基板,所述横向基板上具有纵向向上延伸的定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所述插头座上、与所述螺纹管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纵向向下延伸的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下端面上具有纵向向下延伸并在所述插孔内形成插接的导电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春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策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