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燃烧器构造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44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水器燃烧器构造的改进,燃烧器设在热水器水箱下端,其特点是,由数火排等距并排组成的燃烧器主体旁设有空气遮板组,空气遮板组包括:第一进气遮板、与火焰相平行导流的第二进气遮板,与火焰相倾斜导流的第三进气遮板;第一进气遮板相对于连接各火排壁缘处,设有不同孔径的一次气孔,第二进气遮板相对火排间的间隙处开设有不同孔径的导气孔,第三进气遮板上端相对火排间的间隙处凸伸出倾斜块,在燃烧器下端设有鼓风机。(*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燃烧器构造,特别涉及一种数火排等距并排组成的燃烧器主体旁,设有空气遮板组的燃烧器。热水器产品的问世,使人们享受到暖和的热水洗浴,对天冷洗浴及松缓人们紧绷的肌肤有莫大的帮助,由于热水器使用时,须不断地燃烧可燃气体加热热水器水箱内的储水,因此,常因燃烧不完全导致有害废气(如CO、NOx、SO2等有毒性刺激人体气体)的增加,易造成使用者气体中毒的危险,同时也污染了大气的洁净,基于使用安全及人们日益对排气污染控制的重视,有必要对现有的热水器燃烧器结构加以改进,使燃烧器有良好的结构,产生完全的燃烧,有毒气体的生成量得以降低,对改进燃烧器的结构,实为现今重要的课题。常见热水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热水器内、外壳体100.101内上端,装有热水器水箱200,在热水器水箱200下端设有燃烧器300加热热水器水箱200,由热水器水箱200流出的热水供应使用,燃烧器300是由数火排301、302、303…等距并排组成,下端伸出一进气管310管接煤气比例/节流阀400,到高压的燃气源600(例如煤气),燃气流到火排301、302、303…上端后,即由设在火排301、302、303…上方的点火针500点燃,产生数排火焰加热热水器水箱200,由于火排301、302、303…上端对各排火焰旁空隙间,空气分布及流向均未加以限制,连带使得火焰的燃烧因周围空气气压的不确定性,而不受限定,形成以下的缺失1,由于火焰无法均匀燃烧,无法将燃烧生成的烟气进行稀释,导致有毒气体CO、NOx的生成增加。2,火排只设有直向火焰孔的设计,产生的直向燃烧,不如旋回燃烧理想,无法将气体浓度及燃烧温度降低,导致有毒气体NOx的生成增加。3,燃气流到火排时,因受燃烧器容积及焰孔面积之关系,使预混燃气无法快速喷出,无法产生出高负荷之强力燃烧。4,各火排间周围空气气压不确定,且为任其自然进出气的方式,使燃烧时燃气与煤气的混合无法达到均匀快速的效果,不易在短时间内完全燃烧。5,燃烧方式为自然空气吸引方式,预燃混合气必须在定额之量,始能与二次空气充分混合燃烧,无法做出容积小、高负荷燃烧。6,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直接散发,无回流到燃烧喷口,无法藉二次燃烧的方式对高温烟气内的未燃气再进行燃烧,达不到应用排气再燃烧降低有毒气体的目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热水器燃烧器构造的改进,在数火排等距并排组成的燃烧器主体旁,设有遮板组,并在火排主焰孔旁设有辅助火焰孔,由第一进气遮板产生一次空气燃气比,由于设置辅助火焰的焰孔,配合倾斜及平行的二次空气气流,使燃烧时产生旋回燃烧及热环流燃烧,使良好燃烧范围增大,由于旋回燃烧可使氧浓度降低及燃烧温度降低,抑制了有毒气体NOx的产生量,且良好燃烧使CO量降低,此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在火排内的气流管径形成一渐缩管径,并将管路形成回弯折,使燃气气流产生加速旋回喷出的作用,可产生高负荷的强力燃烧,此为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本技术由于热水器内的鼓风机以一定风量强力灌入,与周围空气的回旋混合容易,达到均匀快速混合燃气与空气的效果,易于短时间内完全燃烧,此为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本技术在火排两旁纵向设有保焰板,保焰板与辅助焰孔至火排顶端之间留有间隙,使燃烧过程贴着燃烧器壁面进行,高热的火焰及热烟气对燃烧器壁热对流极为强烈,因此在加热过程中,燃烧器壁温度提高得快,燃烧器内的燃气受到预先加热,便于喷出后快速燃烧的效果,此为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本技术由于一次空气燃气比及倾斜的二次空气流流动时,气流侧边气压降低,使火排间的火焰旁,有一稳定的回流区,将高温烟气回流到燃烧喷口处,使未燃气能产生二次以上的连续燃烧,使燃气充分搅拌混合,加热均匀,胴体寿命增长,此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燃烧器设在热水器水箱的下端,其特征在于由数火排等距并排组成的燃烧器主体旁设有空气遮板组,空气遮板组主要包括第一进气遮板、与火焰相平行导流的第二进气遮板,及与火焰相倾斜导流的第三进气遮板,第一进气遮板覆盖在各火排同一侧边,在第一进气遮板相对于连接各火排壁缘处,设有数只不同孔径的一次进气孔,第二进气遮板覆盖在各火排底端,相对火排间的间隙处,开设有数只不同大小的导气孔,使空气经导气孔向上流到火排,产生与火排火焰相平行的导流,第三进气遮板覆盖在第一进气遮板的另一侧边,其上端相对于相临火排间的间隙处,凸伸出倾斜块,使上升的空气经倾斜块斜向流到火排,产生与火排火焰相倾斜的导流,藉遮板组中各遮板对气流的导引作用,产生气压拉持燃烧器火焰成良好的燃烧,以降低有害气体CO、NOx的形成量;在第一进气遮板外复含有一火焰遮隔板,与第一进气遮板开设的各进气孔相同位置处,亦开设有透孔,其上端板缘凸出火排,贴向热水器水箱;每只火排在其上端开设有数主焰孔外,在火排两旁纵向稍低于主焰孔的位置,开设有数辅助焰孔,并在火排两旁纵向设有保焰板,保焰板与辅助焰孔至火排顶端之间留有间隙,使辅助火焰的焰尖伸向主火焰跟部,产生拉持火焰的作用;在燃烧器下端设有一向燃烧器强制灌气的鼓风机;在火排内的气流管径形成一渐缩管径,并将管路形成回弯折,使燃气气流产生加速旋回喷出的作用,可产生高负荷的强烈燃烧。本技术的功效是1,由于在数火排等距并排组成的燃烧器主体旁设有遮板组,并在火排主焰孔旁设有辅助焰孔、不同孔径的一次气孔和导气孔,燃烧时产生旋回燃烧及热环流燃烧,使良好的燃烧范围增大,降低了火焰温度及氧浓度,抑制了有毒气体NOx的生成量,同时良好燃烧使CO量降低。2,在火排内气流管径形成渐缩管径,并将管路形成回弯折,使气流产生加速旋回燃烧,降低了有毒气体的产生量。3,由于设置了鼓风机,产生与火排火焰相平行的二次空气气流,达到了均匀快速混合燃气与空气的效果,使燃烧完善。4,在火排两旁纵向设有保焰板,使燃烧过程贴着燃烧器壁进行,燃烧器壁热对流极为强烈,在加热过程中,燃气受到预先加热,达到喷出后快速燃烧的效果。5,由于一次空气燃气比及倾斜之二次空气流流动时,有一稳定的回流区,将高温烟气回流到燃烧喷口处,使未燃烧气能产生二次以上的连续燃烧,使燃烧完全,加热均匀,胴体寿命增长。以下结构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常见热水器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应用的热水器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燃烧作用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各标号表示100-内壳体,101-外壳体,200-热水器水箱,300-燃烧器,301、302、303-火排,310-进气管,400-煤气比例/节流阀,500-点火计,600-燃气源,10-内壳体,11-外壳体,20-热水器水箱,30-燃烧器,31、32、33-火排,31A、32A、33A-燃气入口,31B、32B-间隙,31C、32C、33C-主焰孔,31D、32D、33D-辅助焰孔,31E、32B、33E、31F、32F、33F-保焰板,31G、32G、33G-回流区,31H、32H、33H-气流管径,(其中32H、33H图中未示)40-燃气分歧管,50-煤气比例/节流阀, 60-点火计,70-燃气源,3-遮板组,3A-第一进气遮板,3AA、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水器燃烧器构造的改进,燃烧器设在热水器水箱的下端,其特征在于:由数火排等距并排组成的燃烧器主体旁,设有空气遮板组,空气遮板组主要包括:第一进气遮板、与火焰相平行导流的第二进气遮板,及与火焰相倾斜导流的第三进气遮板,第一进气遮板覆盖在各火排同一侧边,在第一进气遮板相对于连接各火排壁缘处,设有数只一次进气孔,第二进气遮板覆盖在各火排底端,相对火排间的间隙处,开设有数导气孔,第三进气遮板覆盖在第一进气遮板的另一侧边,其上端相对相临火排间的间隙处,凸伸出倾斜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玺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樱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