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及移动设备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及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从第一代(1G)到第四代(4G)的移动通信蜂窝系统可用的频谱都部署在3GHz以下,并将进一步部署高达6GHz的频谱。第五代移动技术(5G)的目标是通过更高的传输数率、更低的时延及更强的链接健壮性等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因为具有的大带宽及更高的速率特性,毫米波频段很适于作为5G的高频载波。2016年7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已经为5G无线网络分配了一些毫米波频谱,包括28GHz(27.5-28.35GHz)、37GHz(37-38.6GHz)和39GHz(38.6-40GHz)频段。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来获得好的通信质量,在移动终端上采用双极化天线也将会是一种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及移动设备,可提供5G通信的毫米波天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包括金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空腔、第一微带馈电线和第二微带馈电线,所述金属空腔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空腔和第二金属空腔,所述第一金属空腔远离第二金属空腔的一面上设有缝隙;所述缝隙包括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和第三缝隙,所述第二缝隙连通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三缝隙;所述第一微带馈电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空腔远离第二金属空腔的一面上,且所述第一微带馈电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缝隙的上方;所述第二微带馈电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空腔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空腔、第一微带馈电线和第二微带馈电线,所述金属空腔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空腔和第二金属空腔,所述第一金属空腔远离第二金属空腔的一面上设有缝隙;所述缝隙包括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和第三缝隙,所述第二缝隙连通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三缝隙;所述第一微带馈电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空腔远离第二金属空腔的一面上,且所述第一微带馈电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缝隙的上方;所述第二微带馈电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空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馈电线包括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所述第一微带线由多段宽度递增或递减的阻抗变换微带线组成,所述第一微带线宽度小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微带线的另一端为阻抗匹配微带线;所述第二微带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缝隙的上方;
所述第二微带馈电线包括第三微带线和馈电通孔,所述第三微带线由多段宽度递增或递减的阻抗变换微带线组成,所述第三微带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空腔远离第一金属空腔的一面上,所述第三微带线宽度小的一端连接所述馈电通孔的一端,所述馈电通孔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金属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5G毫米波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空腔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多层的第一LTCC介质材料层、第二金属层、多层的第二LTCC介质材料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缝隙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
每一层的第一LTCC介质材料层分别设有数量一致且相对位置一致的第一过孔,且处于同一第一LTCC介质材料层的第一过孔电连接,相邻两层的第一LTCC介质材料层的第一过孔电连接;
每一层的第二LTCC介质材料层上分别设有数量一致且相对位置一致的第二过孔,且处于同一第二LTCC介质材料层的第二过孔电连接,相邻两层的第二LT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鸣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