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713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包括存储冷却液的冷却液箱、循环泵、加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的进口,所述第二管路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的出口;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上,所述加热器设置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或第三管路上。本申请的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具有启动速度快的优点。

A starting device and fuel cell star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全世界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率、低能耗和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成为新能源利用的热点。对于燃料电池,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温度,这个最佳工作温度一般都高于环境温度,一般由控制电堆的冷却液供应温度来实现电堆的初始加温。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冷却液箱中加一个加热器,当燃料电池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启动时,由加热器将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加热到合适温度再通入电堆中,一般冷却液箱的容量较大,加热时间较长,直接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启动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启动速度快的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启动装置,包括存储冷却液的冷却液箱、循环泵、加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的进口,所述第二管路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的出口;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循环泵设置在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上,所述加热器设置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或第三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部分为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管路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启动装置还包括调节阀,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部分为第二管段,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和/或所述第三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启动装置还包括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位于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部分为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的部分为第三管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上,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进一步地,所述启动装置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启动装置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启动装置包括二次冷却液管路,所述散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二次冷却液管路穿过所述散热器。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箱还包括排水口以及补液口,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阀连通外部,所述冷却液箱通过所述补液口与外部冷却液源连通。一种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包括本体以及上述启动装置;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本体的出液口,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本体的进液口。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通过设置第三管路,由第一管路、本体、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依次串联形成冷却液流通的第二环路,少量的冷却液在第二环路中循环流通,第二环路中的冷却液分量相对于冷却液箱中的分量少的多,加热器在较短的时间内加热第二环路中循环流通的冷却液即可迅速达到预定温度,从而获得开启燃料电池的本体初始加温,并且无需等待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达到预定温度,进而使得低温环境下燃料电池的准备时间减少,实现燃料电池的快速启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启动装置及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燃料电池的启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的本体100以及启动装置;启动装置包括存储冷却液的冷却液箱1、循环泵2、加热器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6,其中,第一管路4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100的第一端连通冷却液箱1的进口,第一管路4的第二端连通本体100的出液口,第二管路5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100的第一端连通冷却液箱1的出口,第二管路5的第二端连通本体100的进液口,通过第一管路4和第二管路5将冷却液箱1和本体100串联形成冷却液流通的第一环路;第三管路6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管路4的第一端与第二管路5的第一端,即第三管路6与冷却液箱1并联设置,由第一管路4、本体100、第二管路5以及第三管路6依次串联形成冷却液流通的第二环路,循环泵2设置在第一管路4或第二管路5上,加热器3设置在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或第三管路6上以便于加热冷却液;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燃料电池在低温下启动,启动循环泵2,冷却液箱1中的少量冷却液进入第二管路5中,冷却液可以是去离子水、乙二醇或者其他导热用的介质,加热器3对在第二环路中循环流通的少量冷却液进行加热,而无需加热冷却液箱1中的大量冷却液,使冷却液温度迅速达到燃料电池的本体100启动所需的预定温度,缩短了加热器3的加热时间,实现燃料电池的快速启动。燃料电池正常启动后,冷却液在第一环路中循环,稳定本体100的温度。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管路4位于第一管路4的第一端与第三管路6之间的部分为第二管段41。本处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管段41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三管路6的内径,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加热的过程中,使得在第一管路4的冷却液的大部分进入第三管路6从而进行第二环路的循环加热,剩余的小部分冷却液经过第二管段41进入冷却液箱1,循环泵2从冷却液箱1中抽取少量冷却液补充到第二环路中,防止抽真空;加热器3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第二环路中不断循环的冷却液反复加热从而迅速提高温度,进而满足燃料电池的本体100初始加温要求,无需对冷却液箱1完全加热,使得低温环境下燃料电池的准备时间减少,最终实现燃料电池的快速启动。本处再提供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启动装置还包括调节阀9,调节阀9设置在第二管段41和/或第三管路6上,用于调节第二管段41和/或第三管路6的内径;具体地,在需要第二环路中冷却液温度迅速升温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调节阀9的开度,使得第三管路6的内径大于第二管段41的内径,进而使得在第一管路4的冷却液的大部分进入第三管路6从而进行第二环路的循环加热,在第二环路中不断循环的冷却液在得到加热器3的反复加热从而迅速提高温度,进而满足燃料电池的本体100初始加温要求,无需对冷却液箱1完全加热,缩短低温条件下燃料电池的启动时间;当燃料电池的本体100正常开启,且冷却液箱1中的冷却液温度随着加热器3和燃料电池的余热影响升温,可调节调节阀9的开度进行逐步切换,使得第二管段41的内径逐渐接近、等于直至大于第三管路6的内径,从而逐步实现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冷却液的冷却液箱(1)、循环泵(2)、加热器(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以及第三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4)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1)的进口,所述第二管路(5)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1)的出口;/n所述第三管路(6)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与所述第二管路(5);所述循环泵(2)设置在第一管路(4)或第二管路(5)上,所述加热器(3)设置在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或第三管路(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冷却液的冷却液箱(1)、循环泵(2)、加热器(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以及第三管路(6),所述第一管路(4)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1)的进口,所述第二管路(5)远离燃料电池的本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液箱(1)的出口;
所述第三管路(6)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与所述第二管路(5);所述循环泵(2)设置在第一管路(4)或第二管路(5)上,所述加热器(3)设置在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或第三管路(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4)位于所述第一管路(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6)之间的部分为第二管段(41),所述第二管段(41)的内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管路(6)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装置还包括调节阀(9),所述第一管路(4)位于所述第一管路(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6)之间的部分为第二管段(41),所述调节阀(9)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41)和/或所述第三管路(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装置还包括第四管路(7),所述第四管路(7)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与所述第二管路(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林郝义国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