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692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外壳无法限制内部电芯膨胀变形,导致的电池模组外壳开裂失效、缩减电池模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上盖组件、下壳组件、两相对设置的端板以及至少一个电芯,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本体和第一加强部;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下壳本体和第二加强部;所述下壳本体和所述上盖本体相对设置形成一两端开口的容纳空间;两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两开口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围绕在电芯的膨胀方向上,且所述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对且相接。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
技术介绍
现今大部分需要用到电池的装置或结构中均采用多块电池组成的电池模组,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一般包括模组外壳、电芯、母排组件等,模组外壳的作用是固定多颗电芯,电芯厚度随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加(电芯膨胀)。电芯厚度变化不可逆。通常电芯中心膨胀变形量最大,越靠近电芯边缘变形量越小。当电芯厚度增加,电芯膨胀对模组外壳施加作用力,随着电芯循环次数增加,电芯和模组外壳的相互作用力越来越大,容易发生电池模组在寿命终了前尺寸超过允许值的问题。参考附图1,通常电池模组1’的模组外壳包括侧板2’和端板3’,电芯4’平行于侧板2’排列,由于侧板2’刚度和强度较低,无法有效控制电芯4’在a-a’方向上的膨胀,模组尺寸将超过允许值。并且,如果侧板2’变形量太大,侧板2’和端板3’的连接处受力增大,容易失效(例如侧板和端板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激光焊缝容易开裂),也会影响电池模组1’膨胀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主要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本体和第一加强部;/n下壳组件,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下壳本体和第二加强部;所述下壳本体和所述上盖本体相对设置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容纳空间;/n两相对设置的端板,两所述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两开口端;/n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n其中,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围绕在所述电芯的膨胀方向上,且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相对且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本体和第一加强部;
下壳组件,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下壳本体和第二加强部;所述下壳本体和所述上盖本体相对设置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容纳空间;
两相对设置的端板,两所述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两开口端;
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围绕在所述电芯的膨胀方向上,且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相对且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本体和所述下壳本体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二本体为相同的通槽式结构;
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均为通槽式结构,所述第一加强部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二加强部设置在所述下壳本体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外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本体和所述下壳本体均为通槽式结构;
所述第一加强部和所述第二加强部分别包覆在所述上盖本体和所述下壳本体的外壁;
所述上盖本体的槽顶和所述下壳本体的槽底分别设有第一避让缺口,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上盖本体的槽顶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下壳本体的槽底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部沿所述上盖本体长度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沿所述上盖本体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相等;
所述第二加强部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