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56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上侧壁连接有箱盖,所述箱体与箱盖的连接处固定有密封垫,所述箱盖上固定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有进油口,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一,所述箱体的上侧壁固定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二,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的上侧壁共同连接有U型杆一,所述活塞二的下端连接有吸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箱体内部油液温度过高膨胀时,通过活塞管对油液的抽取,减少箱体内部油液量,避免压力过大溢出,并通过圆柱的挤压作用使密封垫与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避免了溢出的可能,安全可靠。

A leakage proof oil immersed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目前较多的一般采用的为油浸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具有较好的绝缘、散热和消弧。传统的油浸式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在自身温度过高时,变压器内的油液体积膨胀,易造成内部压强增大,在压力作用下,油液从密封垫与箱盖的连接处逸出,造成漏油,进而造成内部油液减少,同时水汽易出外部渗入,造成变压器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上侧壁连接有箱盖,所述箱体与箱盖的连接处固定有密封垫,所述箱盖上固定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有进油口,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一,所述箱体的上侧壁固定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二,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的上侧壁共同连接有U型杆一,所述活塞二的下端连接有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下端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的上侧壁还设有抵紧机构。优选地,所述进油口呈喇叭形设置。优选地,所述抵紧机构包括插设在密封垫上侧的U型杆二,所述U型杆二的上侧壁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所述箱体的上侧壁安装有位于连接板与U型杆一之间并与两者相接触的齿轮,所述连接板和U型杆一靠近齿轮的一侧均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锯齿。优选地,所述密封垫的上侧壁开设有两个环形槽,所述U型杆二的两端均固定有插设在环形槽内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外壁下端固定有呈弧形设置的圆柱。优选地,所述圆柱的直径大于环形槽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吸油管的下端高度低于进油口的下端高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的优点在于:1、设置散热风扇对箱体进行吹风散热,避免箱体温度过高造成的内部油液膨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油液膨胀造成的漏油;2、当箱体出现自身温度过高油液体积膨胀时,部分油液从进油口进入至连接管内推动活塞一上移,通过U型杆一带动活塞二上移,活塞管进行油液的抽取,减少箱体内的油液量,减少溢出的可能;3、在齿轮的作用下,U型杆一上移,U型杆二下移,带动弧形板插入至环形槽内,在圆柱与环形槽内壁接触产生的挤压作用下,环形槽两侧的密封垫往外侧移动,使密封垫与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抵紧,进一步避免油液溢出;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箱体内部油液温度过高膨胀时,通过活塞管对油液的抽取,减少箱体内部油液量,避免压力过大溢出,并通过圆柱的挤压作用使密封垫与箱体和箱盖的连接处更加紧密,避免了溢出的可能,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中密封垫的剖视图。图中:1箱体、2箱盖、3进油口、4活塞一、5U型杆一、6活塞管、7活塞二、8吸油管、9U型杆二、10连接板、11齿轮、12密封垫、13环形槽、14散热风扇、15圆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包括箱体1,箱体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14,设置散热风扇14对箱体1进行吹风散热,避免箱体1温度过高造成的内部油液膨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油液膨胀造成的漏油,箱体1的上侧壁连接有箱盖2,箱体1与箱盖2的连接处固定有密封垫12,密封垫12进行箱盖2与箱体1连接处的密封。箱盖2上固定插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设有进油口3,进油口3呈喇叭形设置,喇叭形设置进油面积更广,连接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一4,箱体1的上侧壁固定有活塞管6,活塞管6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二7,活塞一4和活塞二7的上侧壁共同连接有U型杆一5,活塞二7的下端连接有吸油管8,吸油管8的下端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吸油管8的下端高度低于进油口3的下端高度,当箱体1出现自身温度过高油液体积膨胀时,部分油液从进油口3进入至连接管内推动活塞一4上移,再通过U型杆一5带动活塞二7上移,在吸油管8端口处形成往上抽动的力,抽动油液至活塞管6内,减少箱体1内的油液量,避免内部压力过大造成油液从密封垫12与箱体1的连接处溢出。箱体1的上侧壁还设有抵紧机构,抵紧机构包括插设在密封垫12上侧的U型杆二9,U型杆二9的上侧壁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10,箱体1的上侧壁安装有位于连接板10与U型杆一5之间并与两者相接触的齿轮11,连接板10和U型杆一5靠近齿轮11的一侧均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锯齿,当U型杆一5往上移动时,通过与齿轮11的啮合带动连接板10往下移动,进而带动U型杆二9往下移动。密封垫12的上侧壁开设有两个环形槽13,U型杆二9的两端均固定有插设在环形槽13内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外壁下端固定有呈弧形设置的圆柱15,圆柱15的直径大于环形槽13的宽度,当U型杆二9往下移动时,带动弧形板插入至环形槽13内,在圆柱15与环形槽13内壁接触产生的挤压作用下,环形槽13两侧的密封垫12往外侧移动,使密封垫12与箱体1和箱盖2的连接处抵紧,进一步避免油液溢出。进一步说明,环形槽13的内底壁高度高于箱盖2与箱体1连接处的水平面高度,避免因环形槽13的存在造成箱体1与箱盖2之间的连接松动。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当箱体1出现自身温度过高油液体积膨胀时,部分油液从进油口3进入至连接管内推动活塞一4上移,再通过U型杆一5带动活塞二7上移,在吸油管8端口处形成往上抽动的力,抽动油液至活塞管6内,减少箱体1内的油液量,减少溢出的可能,在U型杆一5上移时,通过U型杆一5与齿轮11的啮合以及齿轮11和连接板10的啮合带动U型杆二9下移,U型杆二9的端部带动弧形板下移插入至环形槽13内,通过圆柱15的不断下移挤压环形槽13的两边往外侧移动,增强密封垫12与箱盖2和箱体1连接处的紧密性,避免油液渗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14),所述箱体(1)的上侧壁连接有箱盖(2),所述箱体(1)与箱盖(2)的连接处固定有密封垫(12),所述箱盖(2)上固定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有进油口(3),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一(4),所述箱体(1)的上侧壁固定有活塞管(6),所述活塞管(6)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二(7),所述活塞一(4)和活塞二(7)的上侧壁共同连接有U型杆一(5),所述活塞二(7)的下端连接有吸油管(8),所述吸油管(8)的下端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所述箱体(1)的上侧壁还设有抵紧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散热风扇(14),所述箱体(1)的上侧壁连接有箱盖(2),所述箱体(1)与箱盖(2)的连接处固定有密封垫(12),所述箱盖(2)上固定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有进油口(3),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一(4),所述箱体(1)的上侧壁固定有活塞管(6),所述活塞管(6)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二(7),所述活塞一(4)和活塞二(7)的上侧壁共同连接有U型杆一(5),所述活塞二(7)的下端连接有吸油管(8),所述吸油管(8)的下端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所述箱体(1)的上侧壁还设有抵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3)呈喇叭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油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茂雄陈苏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顺继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