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41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透镜及显示设备,该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具有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盲孔,第二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透镜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供光线射入的第一侧面和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第二侧面,且在第一侧面上开设有供灯珠伸入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直径沿第一侧面朝向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盲孔的内侧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对光线的第一次折射;第二盲孔的直径沿第二侧面朝向第一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二盲孔的内侧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对光线的第二次折射。因此,通过第一盲孔的内侧壁与第二盲孔的内侧壁的双重折射,可使得从第二侧面射出的光线均匀,光照效果好。

A kind of lens and displa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及显示设备
本技术属于显示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透镜及使用该透镜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在成本和制造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侧入式,收到电视厂商及消费者的认可。然而,直下式背光模组是直接在反射片的一侧设置若干灯条,灯条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在反射片上。然而这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为了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需要多个发光的灯珠以达到光照的需求,因此灯珠的数量使用较多,成本高,而且会存在局部亮度高,反射片出光不均匀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灯珠使用量大,成本高,且光照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具有用于供光线射入的第一侧面与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透镜本体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供灯珠伸入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透镜本体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盲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底座、顶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的中座,所述第一盲孔开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盲孔开设于所述顶座上。r>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盲孔远离该第一盲孔之开口端的端部伸入所述中座中,所述第二盲孔远离该第二盲孔之开口端的端部伸入所述中座中,所述第一盲孔远离该第一盲孔之开口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盲孔远离该第二盲孔之开口端的端部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中座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背离所述中座的侧面上安装有若干安装导柱,若干所述安装导柱环绕所述第一盲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背离所述中座的侧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设于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安装导柱之间。进一步地,各所述安装导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透镜。本技术提供的透镜及显示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透镜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供光线射入的第一侧面和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第二侧面,且在第一侧面上开设有供灯珠伸入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直径沿第一侧面朝向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盲孔的内侧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对光线的第一次折射;第二盲孔的直径沿第二侧面朝向第一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二盲孔的内侧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对光线的第二次折射。因此,通过第一盲孔的内侧壁与第二盲孔的内侧壁的双重折射,可使得从第二侧面射出的光线均匀,光照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镜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镜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镜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透镜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透镜本体;11-底座;12-中座;121-环型凹槽;122-凸部;13-顶座;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第一盲孔;5-第二盲孔;6-安装导柱;7-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透镜进行说明。该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该透镜本体1具有用于供光线射入的第一侧面2和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第二侧面3,第一侧面2位于透镜本体1的一侧,第二侧面3位于透镜本体1的另一侧;透镜本体1于第一侧面2上开设有用于供灯珠伸入的第一盲孔4,第一盲孔4的直径沿第一侧面2朝向第二侧面3的方向逐渐减小,透镜本体1于第二侧面3上开设有第二盲孔5,第二盲孔5的直径沿第二侧面3朝向第一侧面2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盲孔4的侧壁构成第一侧面2,第二盲孔5的侧壁构成第二侧面3。可选地,第一盲孔4及第二盲孔5的横截面均呈类似三角形,第一盲孔4与第二盲孔5的侧壁都为倾斜面,可实现对光线的反射与折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盲孔4与第二盲孔5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它构型,在此不作唯一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透镜本体1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供光线射入的第一侧面2和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第二侧面3,且在第一侧面2上开设有供灯珠伸入的第一盲孔4,第一盲孔4的直径沿第一侧面2朝向第二侧面3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盲孔4的内侧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对光线的第一次折射;第二盲孔5的直径沿第二侧面3朝向第一侧面2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二盲孔5的内侧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对光线的第二次折射。因此,通过第一盲孔4的内侧壁与第二盲孔5的内侧壁的双重折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具有用于供光线射入的第一侧面和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透镜本体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供灯珠伸入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透镜本体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具有用于供光线射入的第一侧面和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透镜本体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供灯珠伸入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透镜本体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直径沿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端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底座、顶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的中座,所述第一盲孔开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盲孔开设于所述顶座上。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志新精密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