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功率动态改变的近场磁感应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636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14
一种听力系统包括至少三个设备,三个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为助听器设备。至少三个设备被配置为基于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经由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彼此之间无线通信。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定义包括至少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的帧。至少三个设备中的第一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隙中通信,并且至少三个设备中的第二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二时隙中通信。第一对设备在第一时隙中以第一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并且第二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二时隙中以不同于第一传输功率电平的第二传输功率电平传输。特别地,听力系统可为助听器系统,助听器系统的设备被佩戴在用户的耳朵处。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near-field magnetic induction with dynamic change of transmission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输功率动态改变的近场磁感应无线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听力设备系统,特别地,涉及包括经由近场磁感应链路通信的空间分离设备的听力设备系统及用于听力设备系统的对应的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听力设备系统一般是众所周知的。听力设备系统可包括将听力损失补偿声音提供到助听器系统的用户的耳道中的助听器系统。用于听力设备系统的其它示例是耳机,耳机不实行听力损失补偿,但是将来自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或无线电接收器)的声音提供到耳道中。无线电设备系统经常包括多个设备,每个设备具有单独的外壳,并且每个设备布置在用户的不同位置,尤其布置在用户的头部周围。充当助听器系统的听力设备系统可包括佩戴在用户的每个耳朵的耳廓后面的两个设备。这些设备具有耳背式(BTE)外壳,耳背式(BTE)外壳被特别成形用于佩戴在耳廓后面,并且容纳电子部件诸如麦克风、放大器和微控制器/信号处理器,用于提供听力损失补偿。输出换能器(诸如微型扩音器或接收器)可被布置在外耳道中作为将听力损失补偿声音馈送到用户的每个耳道中的耳内式接收器(RIE)。这些输出换能器可被特别成形的耳内式外壳、听筒壳体或耳模所围绕,用于插入用户的外耳道中。提供例如用于助听器系统到外部设备的接口的辅助设备在本领域中也是已知的。这些外部设备可包括电视机、移动电话、数字音频播放器、流设备、编程设备、测试设备、外部麦克风阵列等等。一些辅助设备可布置在所谓的“背负式”外壳中,“背负式”外壳容纳提供接口能力的电子电路,并且特别适配于与听力设备系统的另一个设备的BTE外壳的端部配合。此类“背负式”外壳经常称为“靴”、“拾音音靴”或“音靴(audioshoe)”。此类模块化系统配置在方便用户方面是有利的,并且为听力设备系统的提供商给予另外的升级能力。听力设备系统包括多个设备,并且需要在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力。设备之间的一些通信是单向的,但是一些其它设备甚至需要双向通信。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例如在BTE外壳和耳内式外壳之间使用电缆或在BTE外壳和附接的背负式外壳处使用直接布置成相邻的物理连接器经由有线通信的直接通信。然而,特别地具有多个触点的物理连接器和外部电缆需要空间,这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易受磨损和损坏的影响。这些问题与独立设备的数量和听力设备系统可包括的需要的设备间通信链路有关。改善助听器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已知方法是使用无线通信以及特别地使用近场磁感应(NFMI)。该方法类似于常规感应环路。在已知助听器系统中,双耳助听器系统的两个助听器设备经由近场磁感应通信,提供同步调整音量记忆的方便性、以及两个助听器设备之间的双耳信号处理的益处。通常,用于使用NFMI通信的听力设备系统的通信协议使用时分技术用于实施每对独立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两个设备之间的每个通信链路为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通信方向分配时隙,并且反之亦然。对于两个设备之间的每个通信链路,由通信协议提供两个时隙。所需时隙的数量随着听力设备系统的越来越多的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数量增加。然而,使用时分复用减少了模块化方法的优点,因为通信带宽以及相应地两个设备之间的独立通信信道的数据速率减小。因而,由基于近场磁感应使用设备间通信链路链接的多个设备构成的现有技术听力设备系统可经受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听力设备系统和用于听力设备系统的通信方法将有利的解决方案提供到描述的上述问题。从属权利要求定义另外的有利实施例。一种听力设备系统包括至少三个设备,特别地至少三个设备,至少三个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是助听器设备,例如,形成双耳助听器系统。至少三个设备被配置为基于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经由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彼此之间无线通信。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定义包括至少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的帧。至少三个设备中的至少第一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隙中通信,并且至少三个设备中的至少第二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二时隙中通信。第一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隙中以第一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并且第二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二时隙中以不同于第一传输功率电平的第二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三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被包括在第一对设备和第二对设备中的两者中。在此类实施例中的一些中,当由用户佩戴听力设备系统时,第一对设备中的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二对设备中的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第一对的设备和第二对的设备可被配置为在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的配置中使用。这是例如当第一对设备是被配置为佩戴在助听器用户的相应耳朵中或处的一对助听器设备且当第二对设备包括所述助听器中的一个以及与所述助听器中的所述一个相关联的辅助设备(诸如音靴)时的情况。还有,第一传输功率电平优选地大于第二传输功率电平。还有,在此类实施例中的一些中,第二传输功率电平优选地如此弱,使得其在大约第一距离或长于第一距离处不能引起值得注意的干扰。听力设备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包括第一助听器设备、第二助听器设备、适配于与第一助听器设备无线通信的第一辅助设备(诸如第一音靴)、以及适配于与第二助听器设备无线通信的第二辅助设备(诸如第二音靴)。在此类实施例中的一些中,当助听器系统由用户佩戴时,第一助听器设备和第一辅助设备以及第二助听器设备和第二辅助设备之间的相应距离短于第一助听器设备和第二助听器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此类实施例中的一些中,第一对设备包括第一助听器设备和第二助听器设备,并且第二对设备包括第一助听器设备和第一辅助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对设备包括第二助听器和第二辅助设备。第三对设备被配置为在第二时隙中以不同于第一传输功率电平的第三传输功率电平传输。第二传输功率电平和第三传输功率电平中的每个弱于第一传输功率电平。后一种听力设备系统的优点在于,第一助听器设备和第二助听器设备可使用第一传输功率电平在第一时隙中彼此通信,并且可使用第二传输功率电平和第三传输功率电平在第二时隙中与其相应的辅助设备通信,同时避免第一助听器设备和第一辅助设备的两个通信信道之间的串扰,并且在第二时隙中,因为第二传输功率电平和第三传输功率电平太弱,而不会引起两个通信信道之间实质干扰,。将不同的功率电平用于第一对设备和第二对设备之间的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使得能够使用合适的传输功率电平,合适的传输功率电平适配于第一对设备中的当由用户佩戴时谈论的设备相对于彼此的空间布置、以及第二对设备中的设备相对于彼此的空间布置。代替助听器设备之间的已知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的静态传输功率电平,所要求保护的听力设备系统允许在一对设备接近的情况下使用减少的传输功率电平。因此,当与现有技术相比时,本专利技术的听力设备系统的功耗被减少。还有,因为现在可能的减少的传输功率电平减少或甚至消除布置在用户的头部的相对侧处的传输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干扰和/或串扰,所以本听力设备系统具有允许在不同的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上以相同频率同时发生无线近场磁感应通信的附加益处。如在频分复用多址系统中的,不需要将不同频率用于不同通信信道,这致使更有效地利用可用频谱。由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中的传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听力设备系统,所述听力设备系统包括至少三个设备(2、3、4、5),其中所述三个设备(2、3、4、5)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助听器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三个设备被配置为基于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经由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6、7、8)彼此之间无线通信,/n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定义包括至少第一时隙(9;T1、T2)和至少第二时隙(9;T3、T4)的帧,/n其中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至少第一对设备(2、4)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时隙(9;T1、T2)中通信,并且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至少第二对设备(2、3;4;5)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时隙(9;T3、T4)中通信,并且/n所述第一对设备(2、4)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时隙(T1、T2)中以第一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并且所述第二对设备(2、3;4、5)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时隙(T3、T4)中以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功率电平的第二传输功率电平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6 EP 18208322.01.一种听力设备系统,所述听力设备系统包括至少三个设备(2、3、4、5),其中所述三个设备(2、3、4、5)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助听器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三个设备被配置为基于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经由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6、7、8)彼此之间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预先确定的通信协议定义包括至少第一时隙(9;T1、T2)和至少第二时隙(9;T3、T4)的帧,
其中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至少第一对设备(2、4)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时隙(9;T1、T2)中通信,并且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至少第二对设备(2、3;4;5)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时隙(9;T3、T4)中通信,并且
所述第一对设备(2、4)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时隙(T1、T2)中以第一传输功率电平传输,并且所述第二对设备(2、3;4、5)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时隙(T3、T4)中以不同于所述第一传输功率电平的第二传输功率电平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包括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功率电平和/或所述第二传输功率电平:
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至少两个第二设备(3、4)的接收的类型标识符,以及
从所述第一设备(2)到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设备(3、4)中的每个的所述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6、7、8)的通信链路质量的动态评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听力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通过计算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经由所述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6、7、8)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设备(3、4)中的每个接收的通信信号的通信链路质量,基于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设备(2)到所述至少三个设备(2、3、4、5)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设备(3、4)中的每个的所述近场磁感应无线链路(6、7、8)的通信链路质量的动态评估,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功率电平和/或所述第二传输功率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听力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评估的通信链路质量低于预先确定的最小通信链路质量的情况下,增加所述传输功率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听力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评估的通信链路质量超过预先确定的最小通信链路质量的情况下,减小所述传输功率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听力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通过计算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设备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设备(3、4)中的每个接收的通信信号的分组错误率和位错误率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通信链路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听力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配对会话中经由第一近场磁感应收发器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设备(3、4)交换相应的设备类型标识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听力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近场磁感应收发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隆加
申请(专利权)人:大北欧听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