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复合板、第一OCA层、第一电容膜片层、第二OCA层、第二电容膜片层,还包括天线单元以及天线信号导出用同轴线缆;所述天线单元蚀刻于第二电容膜片层的下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将天线单元设计到触控面板的第二电容膜片层上,降低了必要的天线搭载空间,同时通过天线部的U型回路优化设计,以及天线单元与触控面板的一体化,增强了天线的受信性能,也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废物的污染。
Touch panel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
本技术属于车载触控面板
,尤其是涉及将天线集成于触控面板的具体结构形式。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车载产品的发展趋势,大屏化+车载互联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采用,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搭载更大的触控屏幕,并且确保天线的受信性能不受影响。因为钣金天线前方不能有金属产品屏蔽,所以会单独占用搭载屏幕的一部分空间,降低搭载屏幕的尺寸,并且导致内部空间搭载不足及信号衰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将天线单元蚀刻到电容膜片上,然后将传输信号用的同轴线缆与电容膜片中的天线单元连接,引出信号接入的方案,具体为: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复合板、第一OCA层、第一电容膜片层、第二OCA层、第二电容膜片层,还包括天线单元以及天线信号导出用同轴线缆;所述天线单元蚀刻于第二电容膜片层的下表面上。进一步,第二电容膜片层上的天线单元的下表面通过银浆印刷进行覆盖。进一步,天线单元包括参考地部和天线部;同轴线缆的中心铜线电连接天线单元的天线部,同轴电缆的网状导电层电连接天线单元的参考地部。进一步,参考地部表面呈方形;天线部由依次相连一体成型的起始段、转折段和末端段构成U型表面体;起始段与末端段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且,起始段与参考地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末端段与参考地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起始段与末端段之间的间隙为1.5mm。进一步,起始段与参考地部之间的间隙为0.8mm,末端段与参考地部之间的间隙为大于等于3mm。进一步,天线单元整体的宽度为25mm,高度为11.2mm。进一步,转折段的宽度为5.6mm;末端段的高度为3.5mm。进一步,所述第一OCA层和第二OCA层是一种双面胶。进一步,天线单元设置于触控面板的第二电容膜片层表面的四个角落之一,或者四个边侧之一的边侧处。本技术的核心是将天线单元设计到触控面板上,通过电容膜片层上的天线单元实现信号受信,通过同轴线缆将信号传输到处理器,降低了必要的天线搭载空间,同时通过天线部的U型回路优化设计,以及天线与触控面板的一体化,增强了天线的受信性能。本技术相比于之前的产品,也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废物的污染。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触控面板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天线单元及同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3重点展现天线单元的天线部的尺寸结构;图4为天线单元布设位置说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如图1所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复合板1、第一OCA层2、第一电容膜片层3、第二OCA层4、第二电容膜片层5,还包括天线单元以及天线信号导出用同轴线缆6;所述复合板1采用PC/PMMA材质,复合板的厚度可为1.0mm;所述第一电容膜片层3主材可采用氧化铟锡材料,其厚度可为0.1mm;所述第二电容膜片层5主材可采用氧化铟锡材料,其厚度可为0.1mm;所述天线单元是预先蚀刻于第二电容膜片层5下表面上的相应位置;然后在真空或大气环境下,首先将第一电容膜片层3的下表面通过第二OCA层与第二电容膜片层5的上表面贴合,然后再将第一电容膜片层5上表面通过第一OCA层2与复合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第一OCA层2和第二OCA层4是一种双面胶,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等的特种粘胶剂。贴合完成后,将第二电容膜片层5上的天线单元的下表面进行银浆印刷覆盖,因为蚀刻上去的天线单元只是一层铜片,将其进行银浆印刷既可起保护和加固与第二电容膜片层5的结合牢固度,又利于后续与同轴线缆的连接;如图2所示,天线单元包括两部分:参考地部71和天线部72;干燥处理后,将同轴线缆6的两个线头通过导电胶分别贴到天线单元的两部上,即同轴线缆的中心铜线61电连接天线单元的天线部72,同轴电缆的网状导电层62电连接天线单元的参考地部71,然后做UV固化即紫外固化处理。本技术的天线单元设计采用了molopole形式天线,天线的带宽较宽(不低于300MHz),可以应对复杂场景下可能产生的天线频率漂移问题;其中,参考地部71表面呈方形;天线部72采用U型设计,即天线部72由依次相连一体成型的起始段721、转折段722和末端段723构成U型表面体;起始段721与末端段723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L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间隙L6为1.5mm;起始段721与参考地部71之间的间隙L1小于末端段723与参考地部71之间的间隙L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起始段721与参考地部71之间的间隙L1为0.8mm,末端段723与参考地部71之间的间隙L2为大于等于3mm;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天线单元整体的宽度L4为25mm,高度L5为11.2mm;转折段722的宽度L3为5.6mm;末端段723的高度L7为3.5mm。天线单元的天线部72作为辐射体部分设计成U型,通过开缝隙即起始段721与末端段723的间隙L6以增加天线部整体长度,减小天线尺寸,节约空间;天线部72的回路走线末端即末端段723相比起始段721适当远离了天线单元的参考地部71,以利于天线辐射。在实际的车载使用中,触控面板的复合板1是面对使用者的,第二电容膜片层5则相对是背离使用者的,即天线单元位于第二电容膜片层5背离使用者的下表面上。如图4所示,天线单元可设置于触控面板的第二电容膜片层5表面的四个角落(如图中A所示位置)之一,或者四个边侧之一的边侧处(如图中B所示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复合板、第一OCA层、第一电容膜片层、第二OCA层、第二电容膜片层,还包括天线单元以及天线信号导出用同轴线缆;所述天线单元蚀刻于第二电容膜片层的下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复合板、第一OCA层、第一电容膜片层、第二OCA层、第二电容膜片层,还包括天线单元以及天线信号导出用同轴线缆;所述天线单元蚀刻于第二电容膜片层的下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二电容膜片层上的天线单元的下表面通过银浆印刷进行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天线单元包括参考地部和天线部;同轴线缆的中心铜线电连接天线单元的天线部,同轴电缆的网状导电层电连接天线单元的参考地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天线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参考地部表面呈方形;天线部由依次相连一体成型的起始段、转折段和末端段构成U型表面体;起始段与末端段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且,起始段与参考地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末端段与参考地部之间的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汲朝光,
申请(专利权)人:电装天研究开发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