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开关Buck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特别涉及一种软开关Buck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源技术的发展,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Buck变换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硬开关技术在高频开关时开关损耗较大,降低了变换器的效率,电磁干扰问题也较为严重,为解决该问题,软开关技术被发展并逐渐应用在变换器中以降低开关损耗和EMI噪声,具体地,主要是指零电压开关(ZVS)技术以实现MOS管的零电压开通。图1为传统的Buck变换器电路,电路工作在连续模式时,电感电流的最小值始终大于零,具有导通损耗小,纹波电压低的优点,但二极管D1的反向恢复严重,且MOS管Q1为硬开关。图2为具有同步整流功能的Buck变换器电路,电路工作在连续模式时,相比图1,降低了续流二极管D1的导通损耗,但Q1管仍为硬开关,使电路存在较大的EMI噪声和开关损耗,较大开关损耗限制Buck变换器电路在高压高频的应用,而较低的开关频率使储能电感L1和滤波电容C1体积较大,从而产品体积大,功率密度低。图3为申请号20162023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开关Buck变换器,包括输入电源正Vin、输出电压正Vo、电源公共地GND、开关管Q1、开关管Q2、电感L1和电容C1;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到输入电源正Vin,开关管Q1的源极和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到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开关管Q2的源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公共地GND;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感L2、单向导通器件和开关管Q4,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单向导通器件的阴极,单向导通器件的阳极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开关Buck变换器,包括输入电源正Vin、输出电压正Vo、电源公共地GND、开关管Q1、开关管Q2、电感L1和电容C1;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到输入电源正Vin,开关管Q1的源极和开关管Q2的漏极连接到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开关管Q2的源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公共地GND;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感L2、单向导通器件和开关管Q4,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单向导通器件的阴极,单向导通器件的阳极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L2的感量小于电感L1的感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管Q1、开关管Q2和开关管Q4为MOS管、三极管或者IGB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单向导通器件为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单向导通器件为同步整流管Q3,同步整流管Q3的漏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同步整流管Q3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输入电源正Vin,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源公共地GN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输入电源正Vin,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源公共地GN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