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085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7、二极管D8、三极管Q11、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8及按键开关;其中,三极管Q1的E极外接电源输入端,C极连接电扳手的BAT_V端,B极通过连接电源输入端以及三极管Q11的C极和二极管D8;二极管D8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和按键开关;三极管Q11的B极通过电阻R7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11的E极接地;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1的B极和E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单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极管控制总电源,上电的时候,可以通过按键控制三极管打开电源,关机的时候通过芯片关断三极管,从而实现了切断总电源的目的,保持几乎0电流待机。

Low power standby drive circuit of electric wrench based on M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动扳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电动工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产品待机功耗也要求更高。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动扳手采用机械开关强制断开总电源来实现0功耗待机,剩余的一部分采用一段时间后芯片进入休眠模式来降低功耗,进入待机状态。采用机械开关断开总电源会增加一些成本,并且机械开关增加繁琐度且比较容易损坏、接触不良等,存在安全隐患,用户也有时候会忘记手动关机,造成了一段时间后电池没电的现象。采用芯片休眠的方法来待机的话,这个芯片的待机电流3ma,功耗比较大,待机时间比较短,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以使在用户不操作一段时间后就能自动关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7、二极管D8、三极管Q11、电阻R4、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7、二极管D8、三极管Q11、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8及按键开关;其中,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Q1的E极外接电源输入端,C极连接电扳手的BAT_V端,B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输入端以及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11的C极和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和按键开关的一端;三极管Q11的B极通过电阻R7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11的E极接地;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1的B极和E极;按键开关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单片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扳手的低功率待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7、二极管D8、三极管Q11、电阻R4、电阻R5、电阻R7、电阻R8及按键开关;其中,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Q1的E极外接电源输入端,C极连接电扳手的BAT_V端,B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输入端以及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11的C极和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和按键开关的一端;三极管Q11的B极通过电阻R7连接单片机,三极管Q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达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驰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