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接结构以及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06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接结构以及电子产品。一种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体,第一卡接体包括本体、第一扩口耳和第二扩口耳,本体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腔体,本体在开口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扩口耳固定连接于第一端,第二扩口耳固定连接于第二端,第一卡接体具有弹性;以及第二卡接体,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上的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被卡持部,第一扩口耳和第二扩口耳没有施加张力时,开口的尺寸小于被卡持部的外径,第一卡接体的开口能够在第一扩口耳和第二扩口耳施加张力后弹性张开,以供被卡持部经开口进入腔体。一种电子产品,上述的卡接结构。具有组装和拆卸都很方便的优点。

Clamp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接结构以及电子产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卡接结构以及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卡接结构通常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接体和第二卡接体,第一卡接体和第二卡接体卡接从而实现配合,配合后可以通过第一卡接体和第二卡接体夹持工件。然而在生产中,可能遇到装配和拆卸第一卡接体和第二卡接体的情况,现有的结构简单,且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卡接结构以及电子产品。一种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接体,所述第一卡接体包括本体、第一扩口耳和第二扩口耳,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本体在所述开口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扩口耳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扩口耳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卡接体具有弹性;以及第二卡接体,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被卡持部,所述第一扩口耳和所述第二扩口耳没有施加张力时,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被卡持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卡接体的开口能够在所述第一扩口耳和所述第二扩口耳施加张力后弹性张开,以供所述被卡持部经所述开口进入所述腔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口耳和所述第二扩口耳为封闭的环形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口耳和所述第二扩口耳的封闭的环形结构设有圆形腔、椭圆形腔或多边形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外部的第一导向壁和第二导向壁,所述第一导向壁和所述第二导向壁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逐渐靠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第三导向壁和第四导向壁,所述第三导向壁和第四导向壁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逐渐靠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支撑壁,沿着所述腔体的周向,所述支撑壁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壁和所述第四导向壁之间,所述被卡持部在所述腔体内时,所述第三导向壁、第四导向壁和所述支撑壁共同支撑在所述被卡持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腔体内部,沿着所述腔体的周向方向,所述支撑壁两侧分别设置有凹腔,所述本体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本体在所述腔体的一侧的面称为内表面,远离所述内表面的面为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本体的宽度,所述本体在所述支撑壁处的宽度为L1、在两个所述凹腔处的宽度分别为L2和L3,其中L1大于L2且L1大于L3。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中框和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侧壁上的按键,所述按键包括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接结构;所述中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卡接结构的连接柱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本体和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中框的侧壁两侧,按动所述主体部能够使所述连接柱相对于所述中框的通孔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中框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卡接体的主体部之间,以提供弹性支撑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两侧;或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卡接结构和电子产品的第一卡接体包括第一扩口耳和第二扩口耳,可以通过钳子等工具使第一扩口耳和第二扩口耳张开,进而使开口张开,从而使第二卡接体无干涉的进入第一卡接体的腔体中,组装和拆卸都很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卡接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的卡接结构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或图2中的卡接结构包含的第一卡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卡接结构包含的第一卡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子产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电子产品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0、第一卡接体;100、本体;101、开口;102、腔体;110、第一端;111、第一扩口耳;112、内表面;113、外表面;120、第二端;121、第二扩口耳;131、圆形腔;132、多边形腔;20、第二卡接体;200、主体部;210、连接柱;211、被卡持部;311、第一导向壁;312、第二导向壁;313、第三导向壁;314、第四导向壁;315、支撑壁;400、弹性件;410、中框;4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一种卡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卡接体10和第二卡接体20。图1为第一卡接体10和第二卡接体20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卡接体10和第二卡接体20卡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或图2中的第一卡接体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卡接体10和第二卡接体20能够相互卡合,如图2所示,卡合后可以在第一卡接体10和第二卡接体20之间具有间隙t,该间隙t可以容置其他零件。如图3所示,第一卡接体10包括本体100,本体100上设置有具有开口101的腔体102。如图1所示,第二卡接体20具有主体部200和设置在主体部200上的连接柱210,连接柱210上具有向内凹陷的被卡持部211,被卡持部211从开口101进入腔体102,例如从图3中的左侧沿图3中的水平方向向右移动,当被卡持部211从开口101进入腔体102后,可以通过腔体102的内壁对被卡持部211进行卡持固定。如图3所示,本体100至少包括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理解为,一个长条状工件的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两端,当工件中部进行一次弯曲后,上述的两端可以称为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工件中部弯曲后,大致围成一个具有开口101的腔体102,以图3所示的视角,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分别设置在本体100的开口101上下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若长条状的工件中部还具有其他的凸起部,弯折后,该凸起部亦可称为本体100上的第三端。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0还可以包括第三端等。其中,第一端110设置有第一扩口耳111,第二端120设置有第二扩口耳121。通过设置第一扩口耳111和第二扩口耳121,配合钳子使用,钳子的两个尖端分别插入第一扩口耳111和第二扩口耳121内,钳子的两个尖端张开以施加张力,能够带动第一扩口耳111和第二扩口耳121相互远离,从而使开口101略微打开,便于第二卡接体20的被卡持部211通过开口101进入腔体102,同理还便于拆卸时被卡持部211通过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卡接体(10),所述第一卡接体(10)包括本体(100)、第一扩口耳(111)和第二扩口耳(121),所述本体(100)上设置有具有开口(101)的腔体(102),所述本体(100)在所述开口(101)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端(110),所述第二扩口耳(12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端(120),所述第一卡接体(10)具有弹性;以及/n第二卡接体(20),包括主体部(200)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00)上的连接柱(210),所述连接柱(210)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被卡持部(211),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和所述第二扩口耳(121)没有施加张力时,所述开口(101)的尺寸小于所述被卡持部(211)的外径,所述第一卡接体(10)的开口(101)能够在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和所述第二扩口耳(121)施加张力后弹性张开,以供所述被卡持部(211)经所述开口(101)进入所述腔体(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卡接体(10),所述第一卡接体(10)包括本体(100)、第一扩口耳(111)和第二扩口耳(121),所述本体(100)上设置有具有开口(101)的腔体(102),所述本体(100)在所述开口(101)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端(110),所述第二扩口耳(12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端(120),所述第一卡接体(10)具有弹性;以及
第二卡接体(20),包括主体部(200)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00)上的连接柱(210),所述连接柱(210)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被卡持部(211),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和所述第二扩口耳(121)没有施加张力时,所述开口(101)的尺寸小于所述被卡持部(211)的外径,所述第一卡接体(10)的开口(101)能够在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和所述第二扩口耳(121)施加张力后弹性张开,以供所述被卡持部(211)经所述开口(101)进入所述腔体(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和所述第二扩口耳(121)为封闭的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口耳(111)和所述第二扩口耳(121)的封闭的环形结构设有圆形腔(131)、椭圆形腔或多边形腔(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体(10)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102)外部的第一导向壁(311)和第二导向壁(312),所述第一导向壁(311)和所述第二导向壁(312)在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一端逐渐靠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体(10)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102)内的第三导向壁(313)和第四导向壁(314),所述第三导向壁(313)和第四导向壁(314)在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一端逐渐靠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升刚李涛任项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