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50mm大靶面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七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且所述镜头满足如下条件:‑2.47<f
50mm large target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0mm大靶面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摄像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50mm大靶面镜头。
技术介绍
长焦镜头具备较强的摄远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长距离监控。长距离监控需要较大的通光量才能保证图像的亮度,因此需要镜头具备大的通光孔径。然而目前常见的长焦镜头光圈一般为F2.0左右,通光量较小,靶面小,普遍在1/3"-1/2"左右,感光能力差。在夜晚环境下通常整体的图像质量就比较差了。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最大像面超过2/3",最大光圈可以达到F1.4的长焦镜头搭配2/3"高感光度成像芯片,在夜晚环境下也能获得清晰明亮的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50mm大靶面镜头,以使解决靶面小光圈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50mm大靶面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且所述镜头满足如下条件:-2.47<f3/f1<-1.25;其中f1为第一透镜焦距,f3为第三透镜焦距。进一步地,还满足如下条件:1.13<f5/f<2.34;其中f5为第五透镜焦距,f为所述镜头的总焦距。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是一组胶合透镜。进一步地,所述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条件:70mm≤ttl≤9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七透镜与像面之间还设有保护玻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解决了50mm镜头的靶面小光圈小的问题,有效降低了长焦镜头的色差,降低了结构公差敏感性,使得镜头整体像面均匀、亮度高、靶面大;此外,本技术由七片镜片组成,可匹配2/3"及以下靶面SENSOR,分辨率达到5百万像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50mm大靶面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50mm大靶面镜头的第一解析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50mm大靶面镜头的第二解析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50mm大靶面镜头的场曲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50mm大靶面镜头的畸变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50mm大靶面镜头的相对照度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请参照图1~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50mm大靶面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一透镜1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2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3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4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5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6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7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50mm大靶面镜头满足如下条件:-2.47<f3/f1<-1.25;其中f1为第一透镜1焦距,f3为第三透镜3焦距。作为一种实施方式,50mm大靶面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1.13<f5/f<2.34;其中f5为第五透镜5焦距,f为50mm大靶面镜头的总焦距。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是一组胶合透镜。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条件:70mm≤ttl≤90mm。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七透镜7与像面之间还设有保护玻璃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工作距离为无穷远时,50mm大靶面镜头的总焦距f=50mm,FNO=1.4,视场角FOV=13°,分辨率达到500万像素,匹配2/3"靶面芯片透镜组的各项参数依次列于表1中:表1surfRadiusThicknessIndexABBEFL-EOBJINFINITYINFINITYS164.575.471.7749.663.92S2-202.120.68S3-117.241.001.9518-101.50S4532.5211.00STOINFINITY20.00S624.296.001.951825.89S72539.601.16S8-451.066.001.9518-16.91S916.690.00S1016.697.47S1187.762.351.7749.662.82S12-107.300.10S1323.286.001.7552.329.39S14-21.096.001.7229.5-33.67S1522.640.9416INFINITY2.001.5264.217INFINITY10.00IMAINFINITY-上表中以及图1中,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S1、S2对应为第一透镜1的两个表面;S3、S4对应为第二透镜2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0mm大靶面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且所述镜头满足如下条件:/n-2.47<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0mm大靶面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且所述镜头满足如下条件:
-2.47<f3/f1<-1.25;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焦距,f3为第三透镜焦距。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强华,李治,崔灵敏,胡长涛,张福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