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88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料仓单元、输送单元、排列单元以及分离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料仓单元中的所述反应杯输送至所述排列单元,所述排列单元将所述反应杯有序的排列后传送到所述分离单元;其中,所述料仓单元包括:料斗,用于容纳所述反应杯;侧面开口,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用于将所述反应杯从所述侧面开口运出;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一动力源,用于给所述料仓单元、输送单元提供动力;输送链结构,包括多个分离的第一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只能容纳一个所述反应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料仓容积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反应杯的输送效率;且通过拨片减少了反应杯的卡滞现象。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cuvet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临床检验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提升了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的水平与医学检验的效率,也改善了检验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然而,随着检测标本量的增多,临床实验室需要不断增添大型自动化检测系统以满足其检测需求,从而导致实验室日益拥挤和检测成本不断攀升。因而,在面临医保控费的压力和挑战下,提升检验效率、保证结果并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和减少检测成本支出,是临床检验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发光免疫由于具有定量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正成为目前自动化免疫的主流技术。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通常由取样单元、反应单元、供应和废物废液单元、系统控制单元等组成。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及其他体外诊断系统中,自动供料系统用于向仪器连续、有序地供给一次性反应杯是自动化仪器的关键技术之一。仪器对自动供料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反应杯出现断供,机器无法继续进行测试。目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自动供料系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供应反应杯,一种为托盘式人工放置,此方式结构相对简单,需人工逐个放置反应杯,制成成本高,用户体验差、仪器外形尺寸较大,增加耗材成本(托盘)等缺陷;另一种为反应杯散装自动供料,反应杯一次性散装加入,通过相关结构的整列、排序从而实现反应杯进行定向排放供料,提升了系统自动化及效率,此自动上料方式也是目前市面上高速仪器的主流方向。目前,一般的反应杯自动传送机构主要由料仓单元、输送单元、排列单元、分离单元等组成;其中:1.料仓单元:目前料仓单元一般有固定式和震动式料仓结构。固定式结构稳定,噪音小。但上料效率较低,震动式料仓上料效率高,但噪音大,且容易卡滞;2.输送单元:一般由带挡边链条输送、旋转式漏斗输送、凸轮推块输送等。带挡边链条输送料仓容积利用率高,但输送效率偏低,旋转式漏斗输送结构简单,但卡滞情况较严重,且料仓容积利用率低,凸轮推块输送效率及料仓容积利用率高,但有其空间布局局限性,分离出的反应杯只能是由上而下输送,对一些特定的环境不太合适;3.排列单元:一般采用直线震荡器震荡排列及输送、斜槽重力排列输送,直线震荡器震荡排列具备排列及整理功能,效率高,但噪音偏大,成本较高,斜槽重力排列输送结构简单,但有结构局限性,只能从上往下输送;4.分离单元:一般有顶出式和转盘分度分离式等结构,顶出式分离可靠性高,但工作噪音较大,机构维护较麻烦,转盘分度分离式结构简单,分离平稳,对一些小尺寸的反应杯有卡滞的风险。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开发了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基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料仓单元1、输送单元2、排列单元3以及分离单元4;所述输送单元2将所述料仓单元1中的所述反应杯输送至所述排列单元3,所述排列单元3将所述反应杯有序的排列后传送到所述分离单元4;其中,所述料仓单元1包括:料斗11,用于容纳所述反应杯;侧面开口12,与所述输送单元2连接,用于将所述反应杯从所述侧面开口12运出;所述输送单元2包括:第一动力源21,用于给所述料仓单元1、输送单元2提供动力;输送链22,包括多个分离的第一凹槽221,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21只能容纳一个所述反应杯。优选的,所述排列单元3包括:落料导向板31,所述落料导向板31为漏斗状,用于接纳从所述所述输送单元2输送的所述反应杯;导轨32,所述导轨32位于所述落料导向板31底部,且所述导轨32间距小于所述反应杯的凸沿。优选的,所述排列单元3还包括:第一检测传感器33,位于所述导轨32两侧,用于检测落入所述导轨32的所述反应杯的数量。优选的,所述分离单元4包括:第二动力源41,用于给所述分离单元4提供动力;转杯座42,包括一能够使所述反应杯通过的缺口421;转杯盘43,容置于所述转杯座42中,在所述第二动力源41的驱动下转动。优选的,所述转杯盘4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槽431,当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缺口对准时,所述第二凹槽431容纳一个所述反应杯。优选的,所述分离单元4还包括:第二检测传感器44,位于所述转杯座42上,用于检测所述转杯盘43是否有空闲的所述第二凹槽431。优选的,所述料仓单元1还包括:凸轮摆动块机构13,位于所述料仓单元1一侧,所述凸轮摆动块机构13与凸轮连接,通过所述凸轮转动实现摆动,使所述料斗11内的所述反应杯不断向所述输送单元2蠕动;第三检测传感器14,设置于所述料斗11侧面,用于检测所述料斗11内所述反应杯的余量。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2还包括:拨杯机构23,位于所述输送链22的与第一动力源21相对的一端的端部侧面,用于将从输送单元2上落入排列单元3而倒立的反应杯拨正。优选的,所述拨杯机构23还包括:凸轮拨盘230、拨片231、摆动轴232以及复位弹簧233,所述凸轮拨盘230与输送链22端部的从动轴连接,所述拨片231、摆动轴232以及复位弹簧233安装在与所述凸轮拨盘230同侧的输送链侧板上;所述摆动轴232一端与所述凸轮拨盘23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拨片231连接;所述拨片231的一端伸入所述排列单元3中的导轨32上方。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2还包括:输送链侧板24,位于所述输送链结构22两侧,用于防止所述反应杯掉落及输送链的固定;限流导向板25,位于所述输送单元2的与所述第一动力源21相对的一端的端部,用于防止多个杯子同时落下堆积卡滞。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带凸轮摆动块的料仓结构,利用电机驱动凸轮回转运动从而带动摆动块上下摆动,这种结构在尽可能增大料仓容积利用率的情况下同时提高输送效率;挡边链条输送结构上增加了初筛阻挡装置,来对反应杯进行初步的分离及整理,将不符合输送姿态的反应杯挡回料斗仓,避免在后续单元发生卡滞。排列单元与输送单元的衔接采用锥形落料漏斗+导向板方式进行连接,设计带凸轮摆动片的结构有效拨动下落的反应杯,结合设计的导向板结构以及利用反应杯自身重力作用,使从带挡边链条输出的反应杯均能按指定的方向导入排列单元且排列整齐;分离单元与排列单元采用机械固定的方式连接保证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及结构的刚性,反应杯导入的轨道与分离单元的转杯盘表面光滑过渡,间隙设计合理,确保反应杯的导入与分离均能准确和平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将,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单元(1)、输送单元(2)、排列单元(3)以及分离单元(4);所述输送单元(2)将所述料仓单元(1)中的所述反应杯输送至所述排列单元(3),所述排列单元(3)将所述反应杯有序的排列后传送到所述分离单元(4);/n其中,所述料仓单元(1)包括:/n料斗(11),用于容纳所述反应杯;/n侧面开口(12),与所述输送单元(2)连接,用于将所述反应杯从所述侧面开口(12)运出;/n所述输送单元(2)包括:/n第一动力源(21),用于给所述料仓单元(1)、输送单元(2)提供动力;/n输送链结构(22),包括多个分离的第一凹槽(221),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21)只能容纳一个所述反应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单元(1)、输送单元(2)、排列单元(3)以及分离单元(4);所述输送单元(2)将所述料仓单元(1)中的所述反应杯输送至所述排列单元(3),所述排列单元(3)将所述反应杯有序的排列后传送到所述分离单元(4);
其中,所述料仓单元(1)包括:
料斗(11),用于容纳所述反应杯;
侧面开口(12),与所述输送单元(2)连接,用于将所述反应杯从所述侧面开口(12)运出;
所述输送单元(2)包括:
第一动力源(21),用于给所述料仓单元(1)、输送单元(2)提供动力;
输送链结构(22),包括多个分离的第一凹槽(221),每个所述第一凹槽(221)只能容纳一个所述反应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单元(3)包括:
落料导向板(31),所述落料导向板(31)为漏斗状,用于接纳从所述输送单元(2)输送的所述反应杯;
导轨(32),所述导轨(32)位于所述落料导向板(31)底部,且所述导轨(32)间距小于所述反应杯的凸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单元(3)还包括:
第一检测传感器(33),位于所述导轨(32)两侧,用于检测落入所述导轨(32)的所述反应杯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4)包括:
第二动力源(41),用于给所述分离单元(4)提供动力;
转杯座(42),包括一能够使所述反应杯通过的缺口(421);
转杯盘(43),容置于所述转杯座(42)中,在所述第二动力源(41)的驱动下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杯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杯盘(43)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槽(431),当所述第二凹槽(431)与所述缺口(421)对准时,所述第二凹槽(431)容纳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太云陈建平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