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87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08
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组合、模拟隧道管片、外置高速相机和加载控制装置;所述箱体组合包括空心箱体、密封板及注水孔,所述空心箱体的前端面板设置有透明板,所述空心箱体的后端面从上到下设有多个用于不同隧道埋深的矩形孔,所述密封板恰可嵌入矩形孔并对矩形孔形成密封;所述加载控制装置安装于模拟隧道管片内,所述模拟隧道管片的前后端和空心箱体的前后端面均密封连接;所述注水孔位于空心箱体底部;空心箱体的顶板可拆卸;空心箱体采用钢箱与亚克力板的组合,保证箱体强度的同时可以清晰的观察振动过程中隧道周边土体的变形;实现了不同隧道埋深及实现箱体内部土体的饱和以及不同水深的工况模拟。

A centrifugal model test device f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 River Metro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越江地铁隧道作为连接江河两岸的地下构筑物,保证其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地铁长期运营过程中,模拟隧道管片的疲劳损伤及周边土体的累积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隧道的结构稳定性。目前针对地铁动荷载下越江隧道动力特性的研究较少,由于试验模型的密封条件、加载条件等限制,现有的试验主要集中于一定含水量条件下的周边土体-隧道动力特性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用配比材料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离心模型试验作为一种能够精确解决室内缩尺模型试验中获取的物理力学参数误差较大问题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问题中,目前在隧道工程领域应用较少,对于越江地铁隧道工程而言,隧道埋深大,其周边土体受地心引力和高水压作用,其应力较大,运用离心模型试验能更精确地分析地铁运营期间越江隧道的力学及变形特性问题,然而,该方面的研究十分罕见。因此,运用离心机开展越江隧道在地铁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为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组合(1)、模拟隧道管片(2)、外置高速相机(3)和加载控制装置(4);所述箱体组合(1)包括空心箱体(1-1)、密封板(1-2)及注水孔(1-3),所述空心箱体(1-1)的前端面板设置有透明板(1-11),所述空心箱体(1-1)的后端面从上到下设有多个用于不同隧道埋深的矩形孔(1-12),所述密封板(1-2)恰可嵌入矩形孔(1-12)并对矩形孔形成密封;所述加载控制装置(4)包括安装在矩形孔(1-12)上的安装板(4-1)、悬臂钢梁(4-2)、激振器(4-3)及内置高速相机(4-4),所述悬臂钢梁(4-2)固定设置于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组合(1)、模拟隧道管片(2)、外置高速相机(3)和加载控制装置(4);所述箱体组合(1)包括空心箱体(1-1)、密封板(1-2)及注水孔(1-3),所述空心箱体(1-1)的前端面板设置有透明板(1-11),所述空心箱体(1-1)的后端面从上到下设有多个用于不同隧道埋深的矩形孔(1-12),所述密封板(1-2)恰可嵌入矩形孔(1-12)并对矩形孔形成密封;所述加载控制装置(4)包括安装在矩形孔(1-12)上的安装板(4-1)、悬臂钢梁(4-2)、激振器(4-3)及内置高速相机(4-4),所述悬臂钢梁(4-2)固定设置于安装板(4-1)的中部,激振器(4-3)安装于悬臂钢梁(4-2)前部的下端面,悬臂钢梁(4-2)的上端面固定设有前端伸出悬臂钢梁的相机支杆(4-5),内置高速相机(4-4)与相机支杆(4-5)的前端相铰接;所述加载控制装置安装于模拟隧道管片(2)内,模拟隧道管片(2)的前后端和空心箱体(1-1)的前后端面均密封连接;所述注水孔(1-3)位于空心箱体(1-1)底部;透明板(1-11)和空心箱体(1-1)的顶板均为可拆卸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江地铁隧道动力特性离心模型试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华许文盛王一峰卢健蔡道明董林垚杨晶邓灵敏崔豪许文涛王可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