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84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本体及一盖体,该本体具有一流道,该流道中设一释压阀,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该释压阀固定在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之间,该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与流道相通,该盖体设于本体的上方,盖体底部表面设一导流槽,该导流槽覆盖在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上,形成一导流道;以及一发电机构,该发电机构设于盖体内部,该发电机构具有叶轮,该叶轮置于该导流道中。(*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热水器的水力自动发电装置,以便提供发电点火的功能。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水器点火的方式,是以干电池为电源,并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而达到点火烧水的目的。但是,以干电池作为尖端放电的电源来达到点火的方法并不方便,偶尔发生干电池没电,而无法点火烧水,出现无法供人盥洗使用的窘况,因此,又专利技术了一种现有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图1是现有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的剖视图。现有的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主要是在一水流通件10a上设有一释压阀20a及一发电机构30a,其中该水流通件10a由一单向开口的外壳11a及一盖片12a对接组成,其内部有一发电机构30a置入其容置空间13a,相对于该容置空间13a两侧分别设有一入水管14a及出水管15a,该入水管14a上设有释压阀20a,而该发电机构30a设有叶轮31a,该叶轮31a置于容置空间13a的入水管14a的末端,以便正对水流的冲击,同时,该释压阀20a利用水压高低缓冲释压,用以限制水流量及有效冲击叶轮31a,并达到自动发电以供点火烧水的目的。但是,上述现有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中释压阀20a用作控制水流量,是为了能有效冲击该叶轮31a以达自动发电点火烧水的功能,但是由于其中该叶轮31a置于容置空间13a的入水管14a的末端,以便正对水流的冲击,因此,有时因水流的冲击太大而形成扰流,造成该叶轮31a旋转不佳,致使发电不稳定,而无法达到稳定点火烧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是为了能提供一稳定发电的水力发电装置,以达到稳定点火烧水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本体及一盖体,该本体具有一流道,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这些导流孔与该流道相通,该盖体设于该本体的上方,盖体底部表面设一导流槽,该导流槽覆盖在这些导流孔上,形成一导流道;以及一发电机构,该发电机构设于盖体内部,发电机构具有叶轮,该叶轮置于导流道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底座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水流通件10a出水管15a外壳11a释压阀20a盖片12a发电机构 30a容置空间13a叶轮 31a入水管 14a本技术壳体10 穿孔 1221本体11 导流槽123流道111第二固定孔124固定座 112发电机构 20第一固定孔 1121 叶轮 21凹槽1122 永久磁铁 22第一导流孔 1123 转轴 23第二导流孔 1124 线圈结构 24盖体12 释压阀30 底座 121 导流道40中空凸柱 122 狭流道具体实施方式图2与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与剖视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由一壳体10、一发电机构20及一释压阀30所组成。壳体10包括一本体11及一盖体12,本体11具有一流道111,本体11的上方设有一固定座112,固定座112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121、一凹槽1122、一第一导流孔1123与一第二导流孔1124;第一导流孔1123及第二导流孔1124与流道111垂直相通,使流道111中的水流可通过第一导流孔1123与第二导流孔1124,盖体12设于本体11的上方,盖体12具有一底座121,底座121上设有一中空凸柱122,该中空凸柱122的底面穿设一穿孔1221(如图4所示),盖体12的底部表面设一导流槽123,该导流槽123覆盖在第一导流孔1123与第二导流孔1124上,形成一导流道40,穿孔1221连通于导流槽123,盖体12的底座121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124,第二固定孔124与第一固定孔1121相对应,并以固定组件螺接第二固定孔124与第一固定孔1121,借以将盖体12固定在本体11上。发电机构20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发电机构,具有一叶轮21、一永久磁铁22、一转轴23及一线圈结构24。该转轴23贯穿叶轮21与永久磁铁22,永久磁铁22置于叶轮21的上方,该永久磁铁22容置于线圈结构24中,当叶轮21转动并带动永久磁铁22时,永久磁铁22在线圈结构24中即产生感应电流,并经由导线传导电流,以达到自动发电的目的。该发电机构20置于盖体12的内部,叶轮21穿过穿孔1221,穿孔1221相对应于凹槽1122,以供叶轮21容纳于凹槽1122,借以容置于导流槽123中。释压阀30设在流道111中,并且固定在第一导流孔1123与第二导流孔1124之间,用以控制水的流向与流量。当水流量小时,所产生的水压尚不足以通过释压阀30,所以水流会向上流经第一导流孔1123与导流槽123,再经过第二导流孔1124流回流道111上,当水流量变大时,所产生的水压足以通过释压阀30,因此水流不会全部流过导流道40,而会部分流经流道111,如此水流能稳定的通过导流槽123,并冲击叶轮21使之转动,因而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以达到稳定水力自动发电的效果。图4是底座的仰视图,其中导流槽123中具有一狭流道41,该狭流道41是一提供水流能有效冲击叶轮21的流道,因此能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以达点火烧水的目的。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本技术的特色如下一、本技术为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中导流槽123覆盖在第一导流孔1123与第二导流孔1124上,形成一导流道40,叶轮21正好置于导流槽123中,导流槽123中具有一狭流道41,该狭流道41是一提供水流能有效稳定冲击叶轮21的流道,因此能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以达到点火烧水的目的。二、本技术为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中释压阀30设在流道111中,并且固定在第一导流孔1123与第二导流孔1124之间,用以控制水的流向与流量,这样水流就能稳定的通过该导流槽123,并冲击叶轮21使之转动,从而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以达到稳定水力自动发电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改善了现有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所带来的缺点,提供了一更稳定的发电装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从而工作可靠、稳定。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本体及一盖体,该本体具有一流道,该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这些导流孔与流道相通,盖体设于本体的上方,盖体底部表面设一导流槽,该导流槽覆盖在这些导流孔上,形成一导流道;以及一发电机构,该发电机构设于该盖体内部,发电机构具有叶轮,该叶轮置于所述导流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中设一释压阀,该释压阀固定在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机构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发电机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上设一中空凸柱,该中空凸柱的底面穿设一穿孔,该穿孔连通该导流槽,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水器的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本体及一盖体,该本体具有一流道,该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这些导流孔与流道相通,盖体设于本体的上方,盖体底部表面设一导流槽,该导流槽覆盖在这些导流孔上,形成一导流道;以及    一发电机构,该发电机构设于该盖体内部,发电机构具有叶轮,该叶轮置于所述导流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宽容
申请(专利权)人:保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