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包括线芯和铝线,铝线紧密包裹在线芯外侧,线芯采用特高强度的特强钢芯,铝线为半硬铝型线。制造方法:铝杆加工;铝型线拉丝;铝型线退火成半硬状态;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的绞合成导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容导线具有导电性能好,可适用于高温运行,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50%~100%,弧垂特性好等优点;同时由于提高了铝单线的强度,具有施工方便,耐磨不易起鼓等优点,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Capacity increasing conductor made of extra strong steel core and semi hard aluminum wi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及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尤其涉及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输电线路一般以钢芯铝绞线为主,线芯采用普通强度镀锌钢绞线,外层采用电工硬圆铝线绞合而成。这种结构的导线运行温度一般在80℃及以下,输送容量较小。通常使用的软铝型增容导线由于铝线的强度小,表面易檫伤,特别是遇到地形恶劣,转角及落差大的地方,容易出现软铝导线起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具有能大幅度提高输送容量、弧垂特性好,施工方便,耐磨不易起鼓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包括线芯和铝线,所述铝线紧密包裹在线芯外侧,所述线芯采用特高强度的特强钢芯,所述铝线为半硬铝型线;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形状为T或SZ型,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层数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进一步地,所述特强钢芯的强度≥1770Mpa,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强度为90~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4.0%。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铝杆加工:选用优质电工铝锭依次进行熔化、铝液保温静置成分配比、浇铸、轧制成铝杆;2)铝型线拉丝:将所述铝杆通过型线拉丝机加工成所需截面的铝型线,且拉丝过程中,拉丝模每道的延伸系数控制在1.15~1.35之间。3)铝型线退火成半硬状态:拉丝完的铝型线放置于箱式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230~280℃,退火时间为4~7小时。4)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的绞合成导线:将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采用框式绞线机进行绞制,型线绞制时采用预扭处理,保证绞合的质量和紧密度。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铝杆选择铝含量不低于99.75%,Si≤0.08%,Fe≤0.18%,Cu≤0.005%,四小元素Ti+Cr+Mn+V≤0.015%的铝锭,依次进行熔化、铝液保温静置成分配比、浇铸、轧制成铝杆;所述铝杆的直径为9.5mm或12mm,所述铝杆的直径为9.5mm或12mm,所述铝杆的抗拉强度为95~115MPa,所述铝杆的电阻率≤27.70nΩ·m,所述铝杆的伸长率≥1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铝型线的抗拉强度≤170MPa,电阻率≤27.85nΩ·m。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退火后半硬铝型线的性能抗拉强度为95~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5.0%,耐热性230℃一小时强度保持率应不小于室温时初始测量值的9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特强钢芯的强度≥1770Mpa,绞制后的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强度为90~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4.0%,耐热性230℃一小时强度保持率应不小于室温时初始测量值的9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增容导线具有导电性能好,可适用于高温运行,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50%~100%,弧垂特性好等优点。同时由于特强钢芯的强度到达95~140Mpa,能有效提高铝单线的强度,具有施工方便,耐磨不易起鼓等优点,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且钢芯强度有利于提高导线的整体拉断力,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且由于较普通导线降低了铝线的强度,提高钢芯强度可以使该种产品和普通的产品的拉断力相近,具有更好的替代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其中:1、线芯,2、铝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对于本
技术人员而言,在本专利的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一些原理相同的基本变形,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换,都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包括线芯1和铝线2,铝线2紧密包裹在线芯1外侧,线芯采用特高强度的特强钢芯,铝线为2层的T型半硬铝线导体。其中,特强钢芯的强度≥1770Mpa,半硬铝型线的强度为90~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4.0%。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包括线芯1和铝线2,铝线2紧密包裹在线芯1外侧,线芯采用特高强度的特强钢芯,铝线为2层的SZ型半硬铝线导体。其中,特强钢芯的强度≥1770Mpa,半硬铝型线的强度为90~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4.0%。一种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铝杆加工:选用优质电工铝锭依次进行熔化、铝液保温静置成分配比、浇铸、轧制成铝杆;2)铝型线拉丝:将所述铝杆通过型线拉丝机加工成所需截面的铝型线,且拉丝过程中,拉丝模每道的延伸系数控制在1.15~1.35之间。3)铝型线退火成半硬状态:拉丝完的铝型线放置于箱式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230~280℃,退火时间为4~7小时。4)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的绞合成导线:将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采用框式绞线机进行绞制,型线绞制时采用预扭处理,保证绞合的质量和紧密度。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铝杆选择铝含量不低于99.75%,Si≤0.08%,Fe≤0.18%,Cu≤0.005%,四小元素Ti+Cr+Mn+V≤0.015%的铝锭,依次进行熔化、铝液保温静置成分配比、浇铸、轧制成铝杆;所述铝杆的直径为9.5mm或12mm,所述铝杆的直径为9.5mm或12mm,所述铝杆的抗拉强度为95~115MPa,所述铝杆的电阻率≤27.70nΩ·m,所述铝杆的伸长率≥11%。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铝型线的抗拉强度≤170MPa,电阻率≤27.85nΩ·m。在所述步骤3)中,退火后半硬铝型线的性能抗拉强度为95~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5.0%,耐热性230℃一小时强度保持率应不小于室温时初始测量值的90%。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特强钢芯的强度≥1770Mpa,绞制后的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强度为90~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4.0%,耐热性230℃一小时强度保持率应不小于室温时初始测量值的90%。实施例1通过上述制备方法进行生产。其中,采用优良的铝含量大于99.75%的铝锭,生产出铝杆直径9.5mm,强度100MPa,电阻率27.65nΩ·m,伸长率13.5%。然后,经过拉丝生产出铝线强度150MPa,电阻率27.80nΩ·m。铝单线线经退火温度255℃时间5.5小时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芯和铝线,所述铝线紧密包裹在线芯外侧,所述线芯采用特高强度的特强钢芯,所述铝线为半硬铝型线;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形状为T或SZ型,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层数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芯和铝线,所述铝线紧密包裹在线芯外侧,所述线芯采用特高强度的特强钢芯,所述铝线为半硬铝型线;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形状为T或SZ型,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层数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强钢芯的强度≥1770Mpa,所述半硬铝型线的强度为90~140Mpa、电阻率≤27.37nΩ·m、伸长率≥4.0%。
3.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铝杆加工:选用优质电工铝锭依次进行熔化、铝液保温静置成分配比、浇铸、轧制成铝杆;
2)铝型线拉丝:将所述铝杆通过型线拉丝机加工成所需截面的铝型线,且拉丝过程中,拉丝模每道的延伸系数控制在1.15~1.35之间;
3)铝型线退火成半硬状态:拉丝完的铝型线放置于箱式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230~280℃,退火时间为4~7小时;
4)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的绞合成导线:将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采用框式绞线机进行绞制,型线绞制时采用预扭处理,保证绞合的质量和紧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特强钢芯和半硬铝型线绞合而成的增容导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海峰,顾炎,陈臻,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光强能输电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