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564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及其生产方法,铜编织线层外包裹有导电层,导电层外包裹有屏蔽层;铜编织线层包括四股铜编织线和支架,支架设于四股铜编织线的中间,四股铜编织线螺旋铰接设置,支架为螺旋设置。每股铜编织线包括一条铜基线和多条银合金线,多条银合金线以铜基线为轴线编织在铜基线外。此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银合金线具有良好的通电效率,同时改善了传统铜基线的硬度,从而在保证铜编织线具有一定柔韧度的情况下,还提高了铜编织线的机械强度,提高了铜编织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铜编织线内设置了支架结构,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新型线材的机械强度,并在铜编织线外设置了屏蔽层,提高了线材的抗干扰能力。

A new type of wire rod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based on copper braided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铜编织线主要用于非水平方向的带电运动及中低压断路器中作为电力配套元件使用。主要应用于电解铝厂、有色金属、石墨碳素、化工冶金等行业。用于大型变压器与整流柜、整流柜与隔离刀开关之间的连接及母排之间的连接。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铜编织线的电阻较大,通电效率低,线缆易发热损坏;柔韧度较大,但抵抗外力的能力较差,容易损坏折断;同时,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差。仅通过改变铜线的编织方式,并不会对铜编织线的性能产生较大的提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包括铜编织线层、导电层和屏蔽层,所述铜编织线层外包裹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外包裹有屏蔽层;所述铜编织线层包括四股铜编织线和支架,所述支架设于四股所述铜编织线的中间,四股所述铜编织线螺旋铰接设置,所述支架为螺旋设置。进一步地,每股所述铜编织线包括一条铜基线和多条银合金线,多条所述银合金线以所述铜基线为轴线编织在所述铜基线外。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基体和支撑翅片,所述基体外壁上均匀设置四个支撑翅片,所述支撑翅片沿所述基体径向设置。进一步地,相邻两股所述铜编织线相切,且所述支撑翅片位于相邻两股所述铜编织线的切线上。进一步地,所述铜基线外径为0.4-0.6mm,所述银合金线外径为0.05-0.1mm。进一步地,所述银合金线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如上所述的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具体是用于生产银合金线的方法,步骤如下:1)配料:将原料铜、钯、镍、镁、锌、铼、银按照重量比例分别称取备用。2)中频熔炼:将步骤1)中的各原料分别放入中频炉中进行初步熔炼,将各组分熔炼为合金;其中中频熔炼中熔炼采用的中频频率为1000~2000Hz。3)真空熔炼:将步骤2)中的中频熔炼后的合金放入到真空熔炼炉中进行均匀化再次熔炼,镁、锌组分在真空熔炼后期加入,熔炼后浇铸前充氩气保护浇铸。4)均匀化退火:将步骤3)中真空熔炼后浇铸好的锭坯进行退火。5)表面处理:对退火后的锭坯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具体是对锭坯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以使锭坯表面光洁无孔。6)锻打:先将经过退火后的锭坯冷锻成方坯,然后进行一次退火,再冷锻至条坯。7)退火:将锻打后的条坯先进行酸洗,然后进行退火软化,退火需要氢气保护,防止氧化。8)轧条:将条坯轧成方丝,轧条从大到小每孔依次过去,双向轧制。9)退火:将轧好的丝材打圈之后装箱退火,氢气保护,出炉箱冷。10)粗拉丝:将退火后的丝材拉到直径为0.9mm,拉丝道次变形量20%。11)退火:将直径0.9mm的丝材进行退火,氢气保护,出炉箱冷。12)中拉丝:多模拉丝,直径0.9mm进线,直径0.46mm出线,道次变形量15~25%。13)细拉丝:多模拉丝,直径0.46mm进线,直径0.05-0.1mm出线,道次变形量15~25%。14)连续热处理:将拉好的细丝通过带氢气保护的连热炉退火,消除加工应力。15)排丝:将热处理后的丝材整齐排装到专用的筒子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在铜基线外缠绕编织有银合金线,此申请中的银合金线具有良好的通电效率,同时改善了传统铜基线的硬度,从而在保证铜编织线具有一定柔韧度的情况下,还提高了铜编织线的机械强度,提高了铜编织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铜编织线内设置了支架结构,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新型线材的机械强度,并在铜编织线外设置了屏蔽层,提高了线材的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的截面图;图中:1铜编织线层;11铜编织线;111铜基线;112银合金线;12支架;121基体;122支撑翅片;2导电层;3屏蔽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在利用铜编织线基础结构的基础上,增强其通电效率和机械强度,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如图1,其包括铜编织线层1、导电层2和屏蔽层3,所述铜编织线层1外包裹有导电层2,所述导电层2外包裹有屏蔽层3。具体的,导电层2用于增强导电性能,屏蔽层3用于增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本申请实施例1的主要技术点在于对铜编织线层1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其结构上,所述铜编织线层1包括四股铜编织线11和支架12,所述支架12设于四股所述铜编织线11的中间,四股所述铜编织线11螺旋铰接设置,所述支架12为螺旋设置。即铜编织线11和支架12为同向同螺旋设置,支架12为四股铜编织线11提供了支撑,增强了其机械性能。具体地,每股所述铜编织线11包括一条铜基线111和多条银合金线112,多条所述银合金线112以所述铜基线111为轴线编织在所述铜基线111外。为了实现较好的使用效果,可将铜基线111外径设置为0.4-0.6mm,所述银合金线112外径设置为0.05-0.1mm,银合金线112可设置为4-10条。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2包括基体121和支撑翅片122,所述基体121外壁上均匀设置四个支撑翅片122,所述支撑翅片122沿所述基体121径向设置。相邻两股所述铜编织线11相切,且所述支撑翅片122位于相邻两股所述铜编织线11的切线上。从而在设置时,既能够实现相邻铜编织线11之间的接触,提高通电能力,又能够将单一一股铜编织线11卡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编织线层、导电层和屏蔽层,所述铜编织线层外包裹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外包裹有屏蔽层;/n所述铜编织线层包括四股铜编织线和支架,所述支架设于四股所述铜编织线的中间,四股所述铜编织线螺旋铰接设置,所述支架为螺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编织线层、导电层和屏蔽层,所述铜编织线层外包裹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外包裹有屏蔽层;
所述铜编织线层包括四股铜编织线和支架,所述支架设于四股所述铜编织线的中间,四股所述铜编织线螺旋铰接设置,所述支架为螺旋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每股所述铜编织线包括一条铜基线和多条银合金线,多条所述银合金线以所述铜基线为轴线编织在所述铜基线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基体和支撑翅片,所述基体外壁上均匀设置四个支撑翅片,所述支撑翅片沿所述基体径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股所述铜编织线相切,且所述支撑翅片位于相邻两股所述铜编织线的切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线外径为0.4-0.6mm,所述银合金线外径为0.05-0.1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银合金线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7.一种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铜编织线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银合金线的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1)配料:将原料铜、钯、镍、镁、锌、铼、银按照重量比例分别称取备用;
2)中频熔炼:将步骤1)中的各原料分别放入中频炉中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一普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