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锤式弯沉车,涉及落锤式弯沉仪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箱以及固定于车箱内的安装架,安装架包括固定于车箱顶部的顶板、分别固定于顶板底部的两个竖杆、固定于两个竖杆相对内侧的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竖杆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与锤体之间设置有阻止锤体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螺纹装置,螺纹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板内的丝杠以及固定于锤体顶部的连接头,丝杠与连接头螺纹连接;每个第二安装板靠近丝杠一侧均铰接有用于支撑连接头的撑杆;撑杆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撑杆转动的驱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车辆行驶过程中锤体晃动的问题,降低锤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A kind of drop weight d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锤式弯沉车
本技术涉及落锤式弯沉仪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落锤式弯沉车。
技术介绍
目前,落锤式弯沉仪由车箱与设置于车箱内的微机控制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计算机控制下,把一定质量的锤体由升高装置提升至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锤体下落的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并传递到路面,从而对路面施加脉冲荷载,导致路面表面产生瞬时变形,并通过传感器对路面的变形程度进行记录,从而测定在动态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弯沉。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37641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弯沉车的自动落锤装置,包括锤体、分别固定于锤体两侧的两个连接块、固定于锤体顶部的连接头、分别固定于车箱相对内侧用于支撑连接头的两个卡接板、固定于车箱顶部用于悬吊连接头的转板以及用于撑起锤体的千斤顶。但是,上述自动落锤装置仅通过卡接板对锤体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支撑作用,缺少阻止锤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固定结构,落锤式弯沉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车箱晃动,使得锤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锤式弯沉车,其通过增设螺杆并使螺杆与锤体的连接头进行螺纹连接,降低锤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晃动的可能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落锤式弯沉车,包括车箱以及固定于车箱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于车箱顶部的顶板、分别固定于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个竖杆、固定于两个竖杆相对内侧的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竖杆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锤体之间设置有阻止所述锤体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螺纹装置,所述螺纹装置包括沿竖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内的丝杠以及固定于所述锤体顶部的连接头,所述丝杠与连接头螺纹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丝杠一侧均铰接有用于支撑所述连接头的撑杆;所述撑杆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撑杆转动的驱动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千斤顶通过向上推动撑板抬起锤体,锤体上升过程中,通过驱动系统转动撑杆,撑杆包括竖直部和垂直固定于竖直部底部的水平部,两个撑杆分别转动至水平部处于水平位置时,水平部与连接头底部接触并为连接头提供向上的支撑力;转动丝杠使丝杠与连接头螺纹连接,从而降低连接头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可能性,减少由于车辆颠簸造成的锤体晃动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与撑杆端部铰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第二安装板顶部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杆转动的转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装置驱动第二连杆向远离丝杠一侧转动后,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连杆向远离丝杠一侧移动,第一连杆带动撑杆的竖直部向远离丝杠一侧转动,从而使锤体连接头置于撑杆的水平部上,并为锤体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便于在竖直方向上对锤体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与第二连杆靠近顶板一端铰接的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靠近顶板一端铰接的滑块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的螺杆,所述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滑块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螺杆转动后,由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对滑块的导向作用,使得滑块沿螺杆轴向上升,滑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距离变大,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的距离缩小,使第二连杆向靠近螺杆一侧转动,从而通过螺杆转动驱动撑杆转动,便于将锤体连接头置于撑杆的水平部上,从而通过撑杆对锤体的连接头提供竖直方向的支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滑块靠近第一安装板一侧的插槽、开设于所述插槽靠近丝杠一侧的方形槽、固定于所述方形槽远离螺杆一侧的弹簧、固定于所述弹簧靠近螺杆一端的压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滑块一侧的插块;所述插块与压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压块向远离螺杆一侧移动的抵压组件;所述压块与方形槽之间设置有驱动压块沿螺杆径向移动的导向组件;所述插块与压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插块固定于插槽内的卡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向上移动至插块插入插槽内,插块与压块接触,并通过抵压组件沿螺杆径向抵压压块,压块向靠近丝杠一侧移动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向压块施加弹力,使压块向插块施加压力,从而通过插块与插槽插接对滑块进行固定,滑块固定后撑杆随之固定,从而提高撑杆对锤体的固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压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插块和压块相对内侧的两个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与压块接触后,通过斜面向靠近弹簧一侧抵压压块,并使压块沿螺杆径向向靠近弹簧一侧移动,便于使插块插入插槽,从而通过插块挤压压块对滑块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开设于方形槽靠近丝杠一侧的圆形通孔以及固定于压块靠近丝杠一侧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沿螺杆径向滑移设置于圆形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通孔为导向轴提供导向作用,降低压块沿螺杆径向移动过程中偏离轨道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件为开设于插块远离螺杆一侧用于与压块卡接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向上移动过程中,插块与压块接触并向靠近丝杠一侧抵压压块,滑块继续移动,压块滑入卡槽内,从而与压块卡接,通过压块与卡槽卡接提高对滑块的固定效果,进而提高撑杆对锤体的固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头顶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固定丝杠的螺母,所述螺母与丝杠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杠与连接头螺纹连接后,拧紧螺母对丝杠进行固定,便于通过丝杠降低锤体在水平方向上晃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丝杠降低连接头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可能性,减少由于车辆颠簸造成的锤体晃动的情况;2.通过驱动撑杆转动对锤体连接头提供支撑,便于在竖直方向上对锤体进行固定;3.通过抵压组件沿螺杆径向抵压压块,便于对滑块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撑杆对锤体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凸显安装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凸显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凸显固定机构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车箱;2、安装架;21、顶板;22、竖杆;23、第一安装板;24、第二安装板;241、第三条形槽;242、铰接件;25、螺纹装置;251、丝杠;252、连接头;2521、连接轴;253、撑杆;3、驱动系统;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21、圆形安装孔;33、转动装置;331、第三连杆;332、滑块;333、螺杆;334、固定机构;3341、插槽;3342、方形槽;3343、弹簧;3344、压块;3345、插块;335、抵压组件;3351、斜面;336、导向组件;3361、圆形通孔;3362、导向轴;337、卡接件;338、电机;339、手轮;4、千斤顶;41、撑板;42、锤体;43、螺母;44、圆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锤式弯沉车,包括车箱(1)以及固定于车箱(1)内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包括固定于车箱(1)顶部的顶板(21)、分别固定于所述顶板(21)底部的两个竖杆(22)、固定于两个竖杆(22)相对内侧的第一安装板(23)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竖杆(22)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安装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与锤体(42)之间设置有阻止所述锤体(42)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螺纹装置(25),所述螺纹装置(25)包括沿竖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上的丝杠(251)以及固定于所述锤体(42)顶部的连接头(252),所述丝杠(251)与连接头(252)螺纹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24)靠近丝杠(251)一侧均铰接有用于支撑所述连接头(252)的撑杆(253);所述撑杆(253)与第二安装板(2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撑杆(253)转动的驱动系统(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锤式弯沉车,包括车箱(1)以及固定于车箱(1)内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包括固定于车箱(1)顶部的顶板(21)、分别固定于所述顶板(21)底部的两个竖杆(22)、固定于两个竖杆(22)相对内侧的第一安装板(23)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竖杆(22)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安装板(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与锤体(42)之间设置有阻止所述锤体(42)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螺纹装置(25),所述螺纹装置(25)包括沿竖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上的丝杠(251)以及固定于所述锤体(42)顶部的连接头(252),所述丝杠(251)与连接头(252)螺纹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板(24)靠近丝杠(251)一侧均铰接有用于支撑所述连接头(252)的撑杆(253);所述撑杆(253)与第二安装板(2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撑杆(253)转动的驱动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锤式弯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3)包括与撑杆(253)靠近竖杆(22)一端铰接的第一连杆(31)以及与第二安装板(24)顶部铰接的第二连杆(32);所述第二连杆(32)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杆(32)转动的转动装置(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锤式弯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33)包括与第二连杆(32)靠近顶板(21)一端铰接的第三连杆(331)、与所述第三连杆(331)靠近顶板(21)一端铰接的滑块(332)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3)上的螺杆(333),所述滑块(332)与螺杆(333)螺纹连接;所述滑块(332)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滑块(332)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3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锤式弯沉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群,封磊,张鹏,殷铭,黄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路桥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