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架空设置的底座和弯沉仪,底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放置井盖的井盖座,底座上环绕支撑板设有多个扰度计,扰度计的探测端与待测井盖上表面边缘接触设置,底座的上方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对位于井盖座内的待测井盖中心施加外力的驱动机构,弯沉仪的前杠杆设置在底座的下方,且前杠杆上的测头向上伸入底座并穿过支撑板后与待测井盖下表面中心接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机构对准待测井盖的中心进行施加外力,通过扰度计和弯沉仪分别对待测井盖在外力作用下的边缘扰度和中心扰度进行检测,并根据中心扰度和边缘的扰度准确确定井盖中心的承载力,结构简单,检测结果精确。
A testing device for bearing capacity of well cover ce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道路以及地下管网的日益增多,路面的井盖也越来越多,目前的井盖大多数采用钢铁铸造成,其承载力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须要对井盖的承载力进行检测,具体为对警告中心的承载力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对井盖的检测通常没有专用的设备,最常用的方法就在通过向井盖施加压力,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其承载力的大小,这种检测方式并没有考虑到井盖边缘的形变的影响,不够精确,并且需要先进行定位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架空设置的底座和弯沉仪,所述底座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井盖座,待测井盖设置在所述井盖座内,所述底座上环绕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用于检测待测井盖的边缘扰度的扰度计,所述扰度计的探测端与待测井盖上表面边缘接触设置,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对位于所述井盖座内的待测井盖中心施加外力,所述弯沉仪的前杠杆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方,且所述前杠杆上的测头向上伸入所述底座并穿过所述支撑板后与位于所述井盖座内的待测井盖下表面中心接触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井盖座即可在放置待测井盖时对其完成定位,保证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对准待测井盖的中心进行施加外力,同时,通过扰度计和弯沉仪分别对待测井盖在外力作用下的边缘扰度和中心扰度进行检测,并根据中心扰度和边缘的扰度准确确定井盖中心的承载力,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结果精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多个所述扰度计环绕所述支撑板均匀等间隔设置。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多个所述扰度计环绕所述支撑板均匀等间隔设置,可以对待测井盖在外力作用下的边缘扰度检测更加准确,从而保证待测井盖中心承载力的最终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所述井盖座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井盖座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可以方便更换和拆除,以满足不同规格井盖的检测,非常方便,并且增强了整个检测装置的通用性。进一步:所述横梁通过两根支撑柱支撑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且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分别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的外侧壁上。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根支撑柱将所述横梁支撑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并与两根所述支撑柱和驱动机构形成反力架,以对待测井盖中心稳定低向下施加作用力。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或千斤顶。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和井盖座均为圆形,且二者的圆心上下对齐设置。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支撑板和井盖座的圆心上下对齐设置,可以在检测时保证所述支撑板支撑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弯沉仪,3、支撑板,4、井盖座,5、扰度计,6、横梁,7、驱动机构,8、支撑柱;21、前杠杆,22、测头,23、后杠杆,24、基座,25、支撑架,26、百分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架空设置的底座1和弯沉仪2,所述底座1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设有井盖座4,待测井盖设置在所述井盖座4内,所述底座1上环绕所述支撑板3设有多个用于检测待测井盖的边缘扰度的扰度计5,所述扰度计5的探测端与待测井盖上表面边缘接触设置,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设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对位于所述井盖座4内的待测井盖中心施加外力,所述弯沉仪2的前杠杆21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下方,且所述前杠杆上的测头22向上伸入所述底座1并穿过所述支撑板3后与位于所述井盖座4内的待测井盖下表面中心接触设置。本技术的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井盖座即可在放置待测井盖时对其完成定位,保证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对准待测井盖的中心进行施加外力,同时,通过扰度计和弯沉仪分别对待测井盖在外力作用下的边缘扰度和中心扰度进行检测,并根据中心扰度和边缘的扰度准确确定井盖中心的承载力,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结果精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弯沉仪2为现有技术,包括杠杆、基座24、支撑架25和百分表26;所述杠杆包括前杠杆21和后杠杆23(二者长度相等),且前杠杆21和后杠杆23相连,所述测头设置在所述前杠杆21的前端,且所述测头22向上伸入所述底座1并穿过所述支撑板3后与位于所述井盖座4内的待测井盖下表面中心接触设置,所述基座24设置在所述前杠杆21和后杠杆23相连的连接处,使得所述前杠杆21和后杠杆23为1:1输出,所述百分表26通过一表夹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5上;所述后杠杆23的后端通过延伸杆与所述百分表26接触。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所述扰度计5环绕所述支撑板3均匀等间隔设置。通过将多个所述扰度计5环绕所述支撑板3均匀等间隔设置,可以对待测井盖在外力作用下的边缘扰度检测更加准确,从而保证待测井盖中心承载力的最终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本实施例中,所述扰度计5的数量可以为2-6个,当然也可以为更多个这里不做限定。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井盖座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上。通过将所述井盖座4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上,可以方便更换和拆除,以满足不同规格井盖的检测,非常方便,并且增强了整个检测装置的通用性。实际中,所述井盖座4成环状,在所述井盖座4的下端向内或者想外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配合所述支撑板3上对应的安装孔,通过螺栓组件可以将所述井盖座4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规格井盖的井盖座4,需要保持下端的内径一致,这样使得不同规格井盖的井盖座4上的固定孔都能与所述支撑板3上的安装孔意义对应,以方便将不同规格井盖对应的井盖座4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上。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梁6通过两根支撑柱8支撑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两个所述支撑柱8的下端分别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相对两侧的外侧壁上。通过两根支撑柱8将所述横梁6支撑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并与两根所述支撑柱8和驱动机构7形成反力架,以对待测井盖中心稳定低向下施加作用力,并且整个装置安装完成后形成一个整体,外观漂亮,方便转移和运输。优选地,在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7为液压缸或千斤顶。所述支撑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设置的底座(1)和弯沉仪(2),所述底座(1)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设有井盖座(4),待测井盖设置在所述井盖座(4)内,所述底座(1)上环绕所述支撑板(3)设有多个用于检测待测井盖的边缘扰度的扰度计(5),所述扰度计(5)的探测端与待测井盖上表面边缘接触设置,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设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对位于所述井盖座(4)内的待测井盖中心施加外力,所述弯沉仪(2)的前杠杆(21)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下方,且所述前杠杆上的测头(22)向上伸入所述底座(1)并穿过所述支撑板(3)后与位于所述井盖座(4)内的待测井盖下表面中心接触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中心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空设置的底座(1)和弯沉仪(2),所述底座(1)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设有井盖座(4),待测井盖设置在所述井盖座(4)内,所述底座(1)上环绕所述支撑板(3)设有多个用于检测待测井盖的边缘扰度的扰度计(5),所述扰度计(5)的探测端与待测井盖上表面边缘接触设置,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横梁(6),所述横梁(6)上设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的驱动端可向下运动并对位于所述井盖座(4)内的待测井盖中心施加外力,所述弯沉仪(2)的前杠杆(21)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下方,且所述前杠杆上的测头(22)向上伸入所述底座(1)并穿过所述支撑板(3)后与位于所述井盖座(4)内的待测井盖下表面中心接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城,徐刚,周志华,朱庆红,许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路源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