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人脸重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一种三维人脸重建方法,特别是一种藉由输入二维人脸影像重建人脸影像之三维人脸模型,更特别的是,可透过旋转模型看到三维人脸之各种角度影像。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三维人脸建模和重建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过去的相关技术发展中,绝大多数的技术发展,多半是提出如何由二维图像重建三维形状的演算方式,以模拟出三维人脸的建模和重建,也是该领域中,过去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惟在现有技术之演算方式中,皆都需要多张图像或者需要多张视频影像,以进行初始化三维人脸重建过程,而在很多应用场合下,往往只能得到一张二维图像可供使用。而有些计算模拟方法,虽然只用单张图片进行三维人脸重建,但得到的三维人脸无法产生逼真的效果,且所得到的三维人脸只能有一个特定角度(因只有提供一张二维图像),更无法提供该三维人脸的各种角度之影像。此外,过去又有一些研究,提出了较为精确的三维人脸算法,在该复数研究中,系先对人脸整体进行首先对人脸整体进行拟合,然后对特定区域进行拟合,如眼睛、嘴巴和鼻子。但由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n输入一个二维人脸影像;/n对该二维人脸影像进行二维特征点定位,于该二维人脸影像定位出多个二维特征点位置;/n转换该复数二维特征点为多个三维坐标,依照相似计算该多个二维特征点,转换为对应之该多个三维坐标,将该多个三维坐标组成一第一个三维人脸模型;/n对该第一个三维人脸模型之一三维人脸形状进行微调,以得到一第二三维人脸模型;/n对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进行一脸部颜色补偿,以得到一第三三维人脸模型;以及/n根据该第三个三维人脸模型,输出一三维人脸影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7 TW 1071421481.一种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输入一个二维人脸影像;
对该二维人脸影像进行二维特征点定位,于该二维人脸影像定位出多个二维特征点位置;
转换该复数二维特征点为多个三维坐标,依照相似计算该多个二维特征点,转换为对应之该多个三维坐标,将该多个三维坐标组成一第一个三维人脸模型;
对该第一个三维人脸模型之一三维人脸形状进行微调,以得到一第二三维人脸模型;
对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进行一脸部颜色补偿,以得到一第三三维人脸模型;以及
根据该第三个三维人脸模型,输出一三维人脸影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维特征点定位方法包括一神经网络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三维人脸模型为一彩色三维人脸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转换该多个二维特征点为多个三维坐标步骤以及对该第一个三维人脸模型之一个三维人脸形状进行微调步骤,该第一个三维人脸模型系利用一三维人脸数据库经过主成分分析后,以形成一第一个三维人脸可变模型,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系利用该三维人脸数据库经过主成分分析后,形成该第二个三维人脸可变模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个三维人脸可变模型以一平均模型为基准,利用多个特征模板的线性组合,以形成不同之该第一个三维人脸模型,该第二个三维人脸可变模型以该平均模型为基准,利用该多个特征模板的线性组合,以形成不同之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个三维人脸可变模型以及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系为一多级分辨率三维人脸可变模型,依序由最低分辨率运算到最高分辨率,以得到该第二个三维人脸可变模型以及该第三个三维人脸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级分辨率三维人脸可变模型系包括一级至五级以上之分辨率三维人脸可变模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对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进行脸部颜色补偿时,将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上任意三个点为一个三角型之一面,计算每一个三角型的法向量是否朝外,而判定是否对该面填上颜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三角形的法向量朝外时,则判断该三点没有被遮住具有可见性,则将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投影至二维平面,根据二维平面之坐标位置找出对应的颜色数值,将颜色数值贴回该第二个三维人脸模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飞,林俊贤,吴宜樵,吴秉璋,黄至正,钟孟良,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