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庆辉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70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属于食品检测取样装置技术领域。该取样钎包括尖头、外套管、内管和气囊。尖头连接于外套管的一端,外套管套接于内管的圆周外侧,另一端插接于内管的把手部的插槽内,外套管和内管的圆周面可进行圆周方向的相对运动。尖头设有部分开放的容纳腔I,所述内管的内管头部设有部分开放的容纳腔II。容纳腔I和容纳腔II可通过旋转形成封闭容纳腔。气囊以压缩状态至于封闭容纳腔内。容纳腔II内设有推起囊,推起囊可通过把手尾部的挤压囊挤压空气膨胀顶出气囊。该取样钎采用内外套管式设计,可外侧套管和内侧套管可通过选对旋转实现对取样孔的封闭,能够有效防止样品取样后洒落的问题。

A kind of self sealing sampling drill for sampling inspection of bea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属于食品检测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豆类是目前最重要的农作物和食品原料之一,因蛋白质和油脂含量丰富,成为种植最为广泛和产量最为巨大的农产品之一。以大豆(黄豆)、黑豆以及红豆等为代表的豆类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形状为圆形或类圆形。在豆类收获以后、作为食品或饲料、甚至榨油原料在生产之前需要对豆类的质量进行检测。而在检测之前,需要对装在麻袋中成堆的豆类原料进行随机抽样。目前,对于豆类产品的检测前抽检主要采用管状锐器——取样钎。现有的取样钎一般设有一个锋利的尖头,以便于顺利刺入到麻袋中;在尖头后侧为圆柱形钎体,在钎体上设有收取豆类的取样孔。在取样时,检验人员随机利用取样钎刺破麻袋,抽取豆类样品。这种取样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取样钎对麻袋造成了破坏,豆类会顺着刺破的孔洞流淌出来。虽然豆类会因体积问题挤压封堵住孔洞,但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的振动会改变原本静置挤压状态下的受力平衡,会继续造成豆类的泄漏。同时,由于大豆等豆类形状近圆球形,滚动效果非常好,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其特征在于,包括尖头(1)、外套管(2)、内管(3)和气囊;尖头连接于外套管(2)的一端,外套管(2)套接于内管(3)的圆柱形内管芯(32)的圆周外侧,另一端插接于内管(3)的把手部(33)的环形插槽(334)内,外套管(2)和内管(3)的圆周面可进行圆周方向的相对运动;圆柱形外套管(2)的管体上设有取样孔(22),内管(3)的内管芯(32)上设有缺口(323);所述尖头(1)设有部分开放的容纳腔I(13),所述内管(3)的内管头部(31)设有部分开放的容纳腔II(311);所述容纳腔I(13)和容纳腔II(311)可通过旋转形成封闭容纳腔;所述气囊以压缩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其特征在于,包括尖头(1)、外套管(2)、内管(3)和气囊;尖头连接于外套管(2)的一端,外套管(2)套接于内管(3)的圆柱形内管芯(32)的圆周外侧,另一端插接于内管(3)的把手部(33)的环形插槽(334)内,外套管(2)和内管(3)的圆周面可进行圆周方向的相对运动;圆柱形外套管(2)的管体上设有取样孔(22),内管(3)的内管芯(32)上设有缺口(323);所述尖头(1)设有部分开放的容纳腔I(13),所述内管(3)的内管头部(31)设有部分开放的容纳腔II(311);所述容纳腔I(13)和容纳腔II(311)可通过旋转形成封闭容纳腔;所述气囊以压缩状态置于所述封闭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II(311)内设有推起囊(312),所述推起囊(312)通过进气孔(313)与位于内管芯(32)内侧壁上的导气管(322)连通;导气管(322)同时与位于内管(3)的把手部(33)的挤压囊(333)连通,挤压囊(333)可在外力作用下将内部气体沿导气管(322)推送到推起囊(312)内,并借助推起囊(312)的膨胀顶出所述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头(1)底部设有连接环(11);所述连接环(11)设有内螺纹(111);所述外套管(2)的一侧端部设有外螺纹(21);所述内螺纹(111)与所述外螺纹(21)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豆类抽检的自封堵取样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庆辉李连杰
申请(专利权)人:韩庆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