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拱管水循环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50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暖锅炉水循环补偿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水暖锅炉后拱管易爆管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在下锅筒内固定有集水箱,集水箱上连接有连通管和射流管,射流管的出口端伸入后拱管内,两者间有径向间隙。安装本装置不需改动锅炉本体,结构简单,实施容易,费用少,使用效果好,易于普及推广。(*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水暖锅炉水循环装置,特别是一种能防止后拱管爆管的补偿装置。目前,水暖锅炉在运行中时常发生后拱管爆管事故,直接影响锅炉机组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影响冬季采暖工作正常运行。如SHW360-13/130/90-AⅡ型锅炉,在下锅筒上引出对流排管φ51×3的312根管子,同时又引出14根φ60×5的后拱管,而下锅筒的进水管为φ108×4.5一根管子,由省煤器出口通过这根进水管向下锅筒供水,其水量每小时约30吨,分配给326根的对流排管和后拱管,由此可见,分配给后拱管的水量就很少了,尤其是燃烧室出口处的后拱管水量就更少了,即每根管每小时流过水量约为0.1吨,况且后拱管布置在燃烧室内,热强度高,工作条件恶劣,因此经过后拱管的水流量小而导致其流速较低,必然带来管壁过热、结垢,以至带来爆管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对锅炉的下锅筒结构进行改进,组装可防止后拱管爆管的补偿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容易,费用少,使用效果好,便于普及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锅炉的下锅筒内固定有集水箱,集水箱一侧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与供水管连通,集水箱另一侧连接有射流管,射流管的出口端伸入与集水箱连接的后拱管内,两者间有径向间隙。其工作原理是循环水从供水管经连通管进入集水箱,然后通过射流管出口提高速度进入后拱管,后拱管内水流速度加快,管壁降温得到加强,不易结垢。同时射流管出口端与后拱管之间的径向间隙,可以自行调节后拱管内循环水的流量和压力,即当后拱管内的循环水的流量和压力已足够时,便会从间隙处回流至下锅筒内,然后流入对流排管。上述技术措施保证了后拱管正常工作,不发生爆管。本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改动锅炉本体结构,只在下锅筒内增设个补偿装置,即可消除爆管故障,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费用少,使用效果好,易于普及推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 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锅炉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见图1-4,在锅炉的下锅筒7内由支架4焊接固定有集水箱2,集水箱2相对供水管6的一侧通过法兰盘连接有连通管3,并与供水管6相通,集水箱2相对后拱管5的一侧通过法兰盘连接有十四根射流管1,射流管1的管口伸入后拱管5的入口内,两者间有径向间隙8,间隙大小不同,主要是由射流管1的直径不同决定的,后拱管5的规格为φ60×5,而射流管1的外径最小为φ38,最大为φ45,因为离连通管3越近的射流管1,其循环水的流速越快,为使离连通管3远或近的射流管1流量相同,近的射流管1直径要相对小些,反之要大些。实验表明本技术能将后拱管原有循环水的流速,由0.015米/秒加快到0.2米/秒,每根管的流量由0.1吨/时提高到1.4吨/时,从而保证了后拱管良好工作,未发生爆管事故。权利要求1.一种后拱管水循环补偿装置,包括连接有供水管、后拱管的下锅筒,其特征是在下锅筒内固定有集水箱,集水箱一侧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与供水管连通,集水箱另一侧连接有射流管,射流管的出口端伸入与集水箱连接的后拱管内,两者间有径向间隙。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暖锅炉水循环补偿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水暖锅炉后拱管易爆管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在下锅筒内固定有集水箱,集水箱上连接有连通管和射流管,射流管的出口端伸入后拱管内,两者间有径向间隙。安装本装置不需改动锅炉本体,结构简单,实施容易,费用少,使用效果好,易于普及推广。文档编号F24H9/20GK2062803SQ90210350公开日1990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山长安 申请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拱管水循环补偿装置,包括连接有供水管、后拱管的下锅筒,其特征是:在下锅筒内固定有集水箱,集水箱一侧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与供水管连通,集水箱另一侧连接有射流管,射流管的出口端伸入与集水箱连接的后拱管内,两者间有径向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长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