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包括连接柱和连接座;所述连接柱外圈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连接柱外圈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支块,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所述连接座的顶侧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连接柱贯穿于连接座的顶侧中端和下侧中端且支块置于连接座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螺纹杆a和相应的螺纹孔,便于通过钻头钻孔时,可通过将螺纹杆a与螺纹孔螺旋连接,使得螺纹杆a上的连接环将刻度带拉出,从而测出钻头的深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刻度带与连接柱的间距,从而降低了刻度带受到的磨损,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A kind of borehole displacement distance meter in coal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距仪,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
技术介绍
钻孔是指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操作,这里讲述了勘探工作里的钻孔工作,以及钻孔需要的辅助工具以及部分应急措施方法,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成的直径较小深度较大的柱状圆孔,又称钻井,钻探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地下水的钻孔直径较大些,钻孔直径和深度大小,取决于地质矿产埋藏深度和钻孔的用途,现有钻孔偏移测距仪,无法做到准确的观测钻孔的深度,为使用者增加了不少麻烦。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9129601U)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左侧固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腔中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第一套管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套管的左侧固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左侧固接有第一销轴。该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通过第一支板、第一销轴和第一滚筒的配合,达到了可以将刻度线进行缠绕,和对刻度线的支撑,通过拉板、卡板、第一连接板和插头的配合,达到了可以将插头进行快速卡接固定,可快速取消卡接固定,通过第二支板、第二销轴和第二滚筒的配合,达到了可以将刻度线进行支撑,通过套柱和轴承的配合,达到了在钻头向下移动时套柱同时向下移动,使用方便,可以准确的看到钻孔的深度。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述技术在使用时,刻度线会与钻孔处发生不可避免的磨损,影响刻度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包括连接柱和连接座;所述连接柱外圈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连接柱外圈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支块,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所述连接座的顶侧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连接柱贯穿于连接座的顶侧中端和下侧中端且支块置于连接座内;所述安装座内部的左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于安装座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的外圈固定安装有收线筒,所述收线筒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刻度带,所述刻度带贯穿于安装座的底侧且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a,所述连接座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a与连接座顶端左侧的螺纹孔螺旋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座底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杆且轴杆的外圈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贯穿于安装座的底侧,所述传动轮置于收线筒的右下角,所述刻度带的左侧与传动轮的右侧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座顶端右侧垂直贯穿连接有螺纹杆b且螺纹杆b的底端贯穿安装座的底侧且与连接座顶端右侧的螺纹孔螺旋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摇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轴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通过设置的螺纹杆a和相应的螺纹孔,便于通过钻头钻孔时,可通过将螺纹杆a与螺纹孔螺旋连接,使得螺纹杆a上的连接环将刻度带拉出,从而测出钻头的深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降低了刻度带与连接柱的间距,从而降低了刻度带受到的磨损。2.本技术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通过设置的传动轮,有利于降低刻度带在脱离安装座时产生的摩擦力。3.本技术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由于安装座顶端右侧垂直贯穿连接有螺纹杆b且螺纹杆b的底端贯穿安装座的底侧且与连接座顶端右侧的螺纹孔螺旋连接,便于限制连接座的位置,从而避免钻头和连接柱转动时,导致刻度带的位置偏移。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的连接座俯视图。图中:钻头1,螺纹杆a2,螺纹孔3,连接环4,摇把5,转轴6,安装座7,刻度带8,收线筒9,轴杆10,传动轮11,限位块12,连接柱13,螺纹杆b14,连接座15,支块1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包括连接柱13和连接座15;所述连接柱13外圈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连接柱13外圈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支块16,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1,所述连接座15的顶侧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连接柱13贯穿于连接座15的顶侧中端和下侧中端且支块16置于连接座15内;所述安装座7内部的左侧设置有转轴6且转轴6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于安装座7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6的外圈固定安装有收线筒9,所述收线筒9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刻度带8,所述刻度带8贯穿于安装座7的底侧且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a2,所述连接座15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杆a2与连接座15顶端左侧的螺纹孔3螺旋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的螺纹杆a2和相应的螺纹孔3,便于通过钻头1钻孔时,可通过将螺纹杆a2与螺纹孔3螺旋连接,使得螺纹杆a2上的连接环4将刻度带8拉出,从而测出钻头1的深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降低了刻度带8与连接柱13的间距,从而降低了刻度带8受到的磨损。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安装座7底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轴杆10且轴杆10的外圈设置有传动轮11,所述传动轮11贯穿于安装座7的底侧,所述传动轮11置于收线筒9的右下角,所述刻度带8的左侧与传动轮11的右侧贴合,有利于降低刻度带8在脱离安装座7时产生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安装座7顶端右侧垂直贯穿连接有螺纹杆b14且螺纹杆b14的底端贯穿安装座7的底侧且与连接座15顶端右侧的螺纹孔3螺旋连接,便于限制连接座15的位置,从而避免钻头1和连接柱13转动时,导致刻度带8的位置偏移。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转轴6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摇把5,便于转动转轴6收绕刻度带8。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转轴6的后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2,便于限制转轴6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包括钻头1、螺纹杆a2、螺纹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13)和连接座(15);/n所述连接柱(13)外圈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连接柱(13)外圈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支块(16),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1),所述连接座(15)的顶侧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连接柱(13)贯穿于连接座(15)的顶侧中端和下侧中端且支块(16)置于连接座(15)内;/n所述安装座(7)内部的左侧设置有转轴(6)且转轴(6)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于安装座(7)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6)的外圈固定安装有收线筒(9),所述收线筒(9)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刻度带(8),所述刻度带(8)贯穿于安装座(7)的底侧且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a(2),所述连接座(15)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杆a(2)与连接座(15)顶端左侧的螺纹孔(3)螺旋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偏移测距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13)和连接座(15);
所述连接柱(13)外圈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连接柱(13)外圈的下侧固定安装有支块(16),所述连接柱(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钻头(1),所述连接座(15)的顶侧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连接柱(13)贯穿于连接座(15)的顶侧中端和下侧中端且支块(16)置于连接座(15)内;
所述安装座(7)内部的左侧设置有转轴(6)且转轴(6)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于安装座(7)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6)的外圈固定安装有收线筒(9),所述收线筒(9)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刻度带(8),所述刻度带(8)贯穿于安装座(7)的底侧且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a(2),所述连接座(15)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螺纹杆a(2)与连接座(15)顶端左侧的螺纹孔(3)螺旋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彭是阳,陈学习,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