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密封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包括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内壁底部且位于冷却水管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器筋板,所述冷却器筋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隔腔密封垫,所述隔腔密封垫的底部开设有与冷却器筋板对应的安装槽,所述隔腔密封垫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冷却器本体内壁的支撑柱。该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通过固定螺栓带动冷却器端盖对压板进行挤压,使得压板填充冷却器端盖与冷却器本体之间的间隙,达到初步密封的效果,再通过压板带动垫板和隔腔密封垫与冷却器筋板贴合,达到多重密封的效果。
A sealing device for cooler com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密封装置
,具体为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冷却器是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轻工和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它适用于冷却器、冷凝、加热、蒸发和废热回收等不同工况,因此,在门类众多的热交换器中,冷却器,管式换热器仍居于重要位置,冷却器内部一般采用隔腔密封装置进行密封隔离。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630458U的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其具备具备简单的密封隔离功能,但其冷却器主体与端盖之间没有密封结构,容易导致气流流出冷却器主体外壁,且端盖与密封垫之间没有限位结构,容易导致密封垫偏移错位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冷却器的使用效果,故而提出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具备高效密封等优点,解决了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630458U的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其具备具备简单的密封隔离功能,但其冷却器主体与端盖之间没有密封结构,容易导致气流流出冷却器主体外壁,且端盖与密封垫之间没有限位结构,容易导致密封垫偏移错位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冷却器的使用效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高效密封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包括冷却器本体,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内壁底部且位于冷却水管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器筋板,所述冷却器筋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隔腔密封垫,所述隔腔密封垫的底部开设有与冷却器筋板对应的安装槽,所述隔腔密封垫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冷却器本体内壁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且位于隔腔密封垫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所述隔腔密封垫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隔腔密封垫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凹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咬合的第二凹槽,所述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冷却器端盖,所述冷却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冷却器端盖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贯穿冷却器端盖和压板并延伸至螺纹孔内部的固定螺栓。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圆柱体,所述加强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支撑柱的安装方向与隔腔密封垫的左侧端面和右端面均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波浪形卡槽,所述支撑柱、加强块、垫板和压板均为弹性密封橡胶。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和加强块的数量均为十个,十个所述支撑柱均分两组,每组所述支撑柱分别在隔腔密封垫左侧和右侧呈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为矩形槽,所述支撑柱的长度与隔腔密封垫的左端面到冷却器本体内壁左侧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螺纹孔在冷却器本体的顶部以冷却器筋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通过固定螺栓带动冷却器端盖对压板进行挤压,使得压板填充冷却器端盖与冷却器本体之间的间隙,达到初步密封的效果,再通过压板带动垫板和隔腔密封垫与冷却器筋板贴合,达到多重密封的效果,同时,通过垫板上的第二凹槽与隔腔密封垫上的第一凹槽相互咬合,初步避免隔腔密封垫在冷却器本体内部发生偏移错位的情况发生,再通过隔腔密封垫上的支撑柱和加强块对隔腔密封垫进行多重限位,达到简单方便高效密封的效果,与传统隔腔密封装置相比,该隔腔密封装置具备高效密封性能,且具备限位功能,从而提高了该隔腔密封装置的实用性,使得该隔腔密封装置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隔腔密封垫与支撑柱的连接左视图。图中:1冷却器本体、2冷却水管、3冷却器筋板、4隔腔密封垫、5安装槽、6支撑柱、7加强块、8第一凹槽、9垫板、10第二凹槽、11压板、12冷却器端盖、13螺纹孔、14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包括冷却器本体1,冷却器本体1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2,冷却器本体1的内壁底部且位于冷却水管2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器筋板3,冷却器筋板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隔腔密封垫4,隔腔密封垫4的底部开设有与冷却器筋板3对应的安装槽5,隔腔密封垫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冷却器本体1内壁的支撑柱6,安装槽5为矩形槽,支撑柱6的长度与隔腔密封垫4的左端面到冷却器本体1内壁左侧的距离相等,支撑柱6为圆柱体,加强块7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支撑柱6的安装方向与隔腔密封垫4的左侧端面和右端面均相互垂直,支撑柱6的顶部且位于隔腔密封垫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7,支撑柱6和加强块7的数量均为十个,十个支撑柱6均分两组,每组支撑柱6分别在隔腔密封垫4左侧和右侧呈等距离分布,隔腔密封垫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8,隔腔密封垫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凹槽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垫板9,垫板9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凹槽8相咬合的第二凹槽10,垫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板11,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0均为波浪形卡槽,支撑柱6、加强块7、垫板9和压板11均为弹性密封橡胶,压板1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冷却器端盖12,冷却器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3,螺纹孔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螺纹孔13在冷却器本体1的顶部以冷却器筋板3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冷却器端盖1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贯穿冷却器端盖12和压板11并延伸至螺纹孔13内部的固定螺栓14,通过固定螺栓14带动冷却器端盖12对压板11进行挤压,使得压板11填充冷却器端盖12与冷却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达到初步密封的效果,再通过压板11带动垫板9和隔腔密封垫4与冷却器筋板3贴合,达到多重密封的效果,同时,通过垫板9上的第二凹槽10与隔腔密封垫4上的第一凹槽8相互咬合,初步避免隔腔密封垫4在冷却器本体1内部发生偏移错位的情况发生,再通过隔腔密封垫4上的支撑柱6和加强块7对隔腔密封垫4进行多重限位,达到简单方便高效密封的效果,与传统隔腔密封装置相比,该隔腔密封装置具备高效密封性能,且具备限位功能,从而提高了该隔腔密封装置的实用性,使得该隔腔密封装置便于推广。综上所述,该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通过固定螺栓14带动冷却器端盖12对压板11进行挤压,使得压板11填充冷却器端盖12与冷却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达到初步密封的效果,再通过压板11带动垫板9和隔腔密封垫4与冷却器筋板3贴合,达到多重密封的效果,同时,通过垫板9上的第二凹槽10与隔腔密封垫4上的第一凹槽8相互咬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包括冷却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2),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内壁底部且位于冷却水管(2)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器筋板(3),所述冷却器筋板(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隔腔密封垫(4),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底部开设有与冷却器筋板(3)对应的安装槽(5),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冷却器本体(1)内壁的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且位于隔腔密封垫(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7),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凹槽(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垫板(9),所述垫板(9)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凹槽(8)相咬合的第二凹槽(10),所述垫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板(11),所述压板(1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冷却器端盖(12),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3),所述冷却器端盖(1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贯穿冷却器端盖(12)和压板(11)并延伸至螺纹孔(13)内部的固定螺栓(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隔腔密封装置,包括冷却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冷却水管(2),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内壁底部且位于冷却水管(2)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冷却器筋板(3),所述冷却器筋板(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隔腔密封垫(4),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底部开设有与冷却器筋板(3)对应的安装槽(5),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冷却器本体(1)内壁的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且位于隔腔密封垫(4)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加强块(7),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隔腔密封垫(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凹槽(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垫板(9),所述垫板(9)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凹槽(8)相咬合的第二凹槽(10),所述垫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板(11),所述压板(1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冷却器端盖(12),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3),所述冷却器端盖(1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贯穿冷却器端盖(12)和压板(11)并延伸至螺纹孔(13)内部的固定螺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国兵,耿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立制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