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体系中材料腐蚀行为研究装置及其反应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382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热体系中材料腐蚀行为研究装置及其反应釜,反应釜包括:釜体,具有一反应腔体,在所述釜体的下部设有物料进口;釜盖,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釜体上,在所述釜盖上设有物料出口;挂杆,所述挂杆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反应腔体内,并且在所述挂杆上套接有待研究的材料挂片;及隔环,套接在所述挂杆上,所述隔环适于将相邻的材料挂片固定并隔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材料试片腐蚀环境变得简单,避免了过多金属材料共处于水热氧化体系可能给测定带来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更为准确。

Research device and reactor for corrosion behavior of materials in hydrotherm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热体系中材料腐蚀行为研究装置及其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热体系中材料腐蚀行为研究装置及其反应釜,尤其涉及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污染物水热氧化条件下对材料进行腐蚀性能研究,属于环境装备领域。
技术介绍
利用水热氧化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不但具有反应速度快、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势,而且还可与其他技术集成以提高污染物资源化效率和深度处理效果。然而,污染物水热氧化体系处于高温、高压、强氧化性状态。而且随着降解反应的进行,污染物中所含的杂原子被转化为相应的矿物酸及其盐的水溶液,使体系更为复杂,环境更为恶劣。水热氧化设备长时间运行于这种高温、高压、强氧化性、强酸性、水热体系、阴离子、以及成分复杂的废料环境中,极易遭受腐蚀并失效,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设备材料的腐蚀失效已成为污染物水热氧化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并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截至目前,简单、可行、高效且具有应用前景的防腐蚀技术仍然缺乏。原因在于材料在污染物水热氧化系统中的腐蚀过程受多种因素控制,异常复杂。而大多数研究通过模拟水热环境对材料进行评价,且对于腐蚀过程中环境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用于水热体系反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00)包括:/n釜体(310),具有一反应腔体(314),在所述釜体(310)的下部设有物料进口(311);/n釜盖(320),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釜体(310)上,在所述釜盖(320)上设有物料出口(321);/n挂杆(350),所述挂杆(350)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反应腔体(314)内,并且在所述挂杆(350)上套接有待研究的材料挂片;及/n隔环(340),套接在所述挂杆(350)上,所述隔环(340)适于将相邻的材料挂片固定并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用于水热体系反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00)包括:
釜体(310),具有一反应腔体(314),在所述釜体(310)的下部设有物料进口(311);
釜盖(320),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釜体(310)上,在所述釜盖(320)上设有物料出口(321);
挂杆(350),所述挂杆(350)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反应腔体(314)内,并且在所述挂杆(350)上套接有待研究的材料挂片;及
隔环(340),套接在所述挂杆(350)上,所述隔环(340)适于将相邻的材料挂片固定并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氧传感器(390),包括第一工作电极和第一参比电极;
pH传感器(360),包括第二工作电极和第二参比电极;
压力传感器(380),用于检测压力;
温度传感器(370),用于检测温度;
所述釜盖(320)上设有4个电极导出孔和2个测试口,其中4个电极导出孔分为两组,一组用于安装所述氧传感器(390)的第一工作电极和第一参比电极,另一组用于安装所述pH传感器(360)的第二工作电极和第二参比电极,一个测试口用于安装所述压力传感器(380),一个测试口用于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3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加热器(330),包裹于所述釜体(310)外,用于加热釜体(310);
温控仪,所述温控仪分别与所述第二加热器(330)和所述温度传感器(370)电气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370)将检测的温度值传输给所述温控仪,所述第二加热器(330)根据所述温控仪的信号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台(313)和契形块(351),所述支撑台(313)为在所述反应腔体(314)内壁面上向内延伸形成的凸台,所述支撑台(313)适于支撑所述挂杆(350)的两端;
在所述契形块(351)上设有容纳口(352),该容纳口(352)从契形块(351)的薄边开始并向厚边方向延伸,在所述契形块(351)插接在所述隔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伟陈鸿珍陈忠李印真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