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34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煅烧炉下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APT吨编袋在向紫钨炉进料时需要先将物料倒入紫钨桶的缺陷。其主要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漏斗,漏斗底部开设出料口,漏斗上安装破孔装置,所述破孔装置包括尖锥,尖锥底部通过铰链连接至少三根支撑杆,支撑杆底部安装滚轮,所述漏斗内壁上安装与滚轮配合的滑槽,所述漏斗顶部安装多个定滑轮,定滑轮在滑槽的一端,所述滚轮通过牵引绳连接配重,牵引绳绕定滑轮连接配重。

Automatic cutting device for T-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煅烧炉下料装置,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煅烧炉的原料APT包装样式基本为吨编袋形式,不能直接用于紫钨炉进料,需经过倒料过程,即先将其倒进各个紫钨桶,再将紫钨桶吊到相应的炉子炉头的进料平台处进料。炉子进料具体步骤为,首先要将APT吨编袋悬吊在紫钨桶正上方,将其割破让物料落入紫钨桶,如此反复直至将所有紫钨桶装满APT物料,然后,再将装满APT物料的紫钨桶吊到相应的炉子炉头进料端平台处进料。分析整个过程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吨编袋吊悬在紫钨桶正上方,割破袋子时,会不停的晃动,存在安全隐患;第二,吨编袋距离紫钨桶有一定落差,APT物料落入紫钨桶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在倒料过程中,紫钨大厅基本是漫天粉尘,不仅污染环境,更是浪费物料;第三,倒料是一个工序,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APT吨编袋在向紫钨炉进料时需要先将物料倒入紫钨桶的缺陷。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漏斗,漏斗底部开设出料口,漏斗上安装破孔装置,所述破孔装置包括尖锥,尖锥底部通过铰链连接至少三根支撑杆,支撑杆底部安装滚轮,所述漏斗内壁上安装与滚轮配合的滑槽,所述漏斗顶部安装多个定滑轮,定滑轮在滑槽的一端,所述滚轮通过牵引绳连接配重,牵引绳绕定滑轮连接配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分别开设上开口和下开口,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通过立柱连接,所述漏斗放置在上开口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安装防尘布。进一步地,所述防尘布上开设观察窗。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上安装透明塑料片。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绳是钢丝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实现紫钨炉进料时ATP吨编袋不需倒料,直接给紫钨炉进料,避免了倒料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粉尘污染,而且由于减少了一道工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物料的周转次数和粉尘污染,并节约了物料,经济效益明显。2、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漏斗、2出料口、3尖锥、4铰链、5支撑杆、6滚轮、7滑槽、8定滑轮、9牵引绳、10配重、11上支撑板、12下支撑板、13立柱、14防尘布、15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漏斗1,漏斗1底部开设出料口2,漏斗1上安装破孔装置,所述破孔装置包括尖锥3,尖锥3底部通过铰链4连接至少三根支撑杆5,支撑杆5底部安装滚轮6,所述漏斗1内壁上安装与滚轮6配合的滑槽7,所述漏斗1顶部安装多个定滑轮8,定滑轮8在滑槽7的一端,所述滚轮6通过牵引绳9连接配重10,牵引绳9绕定滑轮8连接配重10。本技术所述底座主要起到支撑漏斗1的作用;漏斗1主要起到收集物料和支撑吨编袋的作用;所述尖锥3可采用棱锥型,尖锥3通过支撑杆5安装在漏斗1内;支撑杆5通过滚轮6与漏斗1连接,滑槽7可设置为凹槽,牵引绳9安装在凹槽内;本技术在工作时,当吨编袋未放入漏斗1时,滚轮6在配重10的作用下,在漏斗1的高位,当吨编袋放入后,尖锥3首先刺破吨编袋,滚轮6在吨编袋作用下沿滑槽7向下运动,由于尖锥3与支撑杆5铰接,使尖锥3也同时向下运动,吨编袋被刺穿后,在顺着支撑杆5下滑的同时始终紧贴漏斗1内壁,使吨包袋和漏斗1形成一个密闭的下料仓,很好的避免了物料从吨编袋流出时产生大料粉尘的情况,将粉尘降低到最低限度,随着吨编袋内的物料逐渐从出料口2漏出,直到吨编袋给予滚轮6的压力小于配重10给予滚轮6的压力时,滚轮6会带动尖锥3和吨编袋向上移动。实施例2: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所述底座包括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分别开设上开口和下开口,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之间通过立柱13连接,所述漏斗1放置在上开口中;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技术所述漏斗1可稳定放置在上开口内,出料口2漏出的物料通过下开口进入到紫钨炉内。实施例3: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所述底座上安装防尘布14;所述防尘布14上开设观察窗15;所述观察窗15上安装透明塑料片;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技术所述防尘布14是防尘帆布,其在使用时主要覆盖的底座的外围,避免落料时粉尘飞扬,有效改善工作环境,通过设置观察窗15,使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窗15观察出料口2物料的流动性,并做相应处理,保证物料的持续流动。所述牵引绳9是钢丝绳。工作过程:1、将本技术摆放在紫钨炉炉头进料端平台上,使出料口2对准紫钨炉炉头;2、再通过吊车把吨编袋吊到漏斗1正上方;3、使吨编袋对准尖锥3,并将吨编袋慢慢放入漏斗1上;4、在将吨编袋放入漏斗1上的同时,尖锥3刺破吨编袋,物料落入漏斗1并进入到紫钨炉的进料口,通过观察窗15观察出料口2的物料的流动性;5、根据出料口2的物料的流动情况,可以适当敲击振打下料漏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漏斗(1),漏斗(1)底部开设出料口(2),漏斗(1)上安装破孔装置,所述破孔装置包括尖锥(3),尖锥(3)底部通过铰链(4)连接至少三根支撑杆(5),支撑杆(5)底部安装滚轮(6),所述漏斗(1)内壁上安装与滚轮(6)配合的滑槽(7),所述漏斗(1)顶部安装多个定滑轮(8),定滑轮(8)在滑槽(7)的一端,所述滚轮(6)通过牵引绳(9)连接配重(10),牵引绳(9)绕定滑轮(8)连接配重(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漏斗(1),漏斗(1)底部开设出料口(2),漏斗(1)上安装破孔装置,所述破孔装置包括尖锥(3),尖锥(3)底部通过铰链(4)连接至少三根支撑杆(5),支撑杆(5)底部安装滚轮(6),所述漏斗(1)内壁上安装与滚轮(6)配合的滑槽(7),所述漏斗(1)顶部安装多个定滑轮(8),定滑轮(8)在滑槽(7)的一端,所述滚轮(6)通过牵引绳(9)连接配重(10),牵引绳(9)绕定滑轮(8)连接配重(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吨编袋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继武肖成林陆必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