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26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所述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腿,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壳,所述第一底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壳,所述第二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壳,所述第二底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壳,所述第一底壳与第二底壳相对的一侧之间贯穿有转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具有动轮表面的带动块与转动轮表面的凹槽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更好的让转筒进行转动,防止了带动轮在带动转动轮转动的时候出现打滑的现象。

A kind of wedge-shaped guide module for preparing soft capsule of animal and vegetable o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
本技术涉及传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
技术介绍
产品质量好是企业发展的最强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所购买的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更是苛刻,不但要符合卫生标准,还要美观,而这些都要在生产中得到控制,才能最终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科学的设计方法应用于生产设备中,可以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大大节约生产能耗。但是现有的的装置在使用时出现损坏的情况下,由于装置大部分为集成状态,所以维修起来就会较为繁琐,而且导向模块分布间隙大,设计方式不合理,丸子在转笼内翻转不均匀,造成产品粘结,产品容易变形,使产品翻动效果不佳,干燥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解决了产品易变形、结块,干燥以及装置维修较为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腿,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壳,所述第一底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壳,所述第二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壳,所述第二底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壳,所述第一底壳与第二底壳相对的一侧之间贯穿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轮,所述第二支腿的左侧设置有电机支撑座,所述电机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底壳且延伸至第二底壳的内部,所述第二底壳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带动轮,所述带动轮的左侧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壳内壁两侧之间底部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轮,所述带动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带动块,所述转筒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固定线,所述固定线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模块。优选的,所述转筒右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转筒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底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转动轮的表面开设有与带动块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转动轮的底部与辅助轮和带动轮的表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固定线的表面且位于导向模块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片。优选的,所述转筒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口。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带动轮表面的带动块与转动轮表面的凹槽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更好的让转筒进行转动,防止了带动轮在带动转动轮转动的时候出现打滑的现象,这样可以让转筒转动的更加顺畅,这样可以让转筒内部的材料更好的翻转,这样可以增加装置对材料处理的效果,也增加了装置使用时的工作效率,第一顶壳和第二顶壳与第一底壳和第二底壳的设计,可以通过螺丝将两个顶壳取下,这样可以通过取下顶壳从而达到对装置的维修,这样大大方便了装置损坏时的维修,这样提高了装置维修时的便捷性,这样也可以减少装置维修的时间,而固定线的设计,固定线一是可以固定导向模块,二是可以将导向模块拆卸从而对导向模块进行更换,这样也是方便了装置的维修,间接性的提高了装置维修的便捷度,而通风口的设计使得转筒干燥效果好,降低了材料次品的产生,导向模块的特殊形状以及导向模块的分布密度较小,这种结构设计使得材料翻动效果好,材料不易变形、结块,干燥效果均匀,节约干燥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转动轮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第二底壳的侧视图。图中标号:1、底板,2、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4、第一底壳,5、第一顶壳,6、第二底壳,7、第二顶壳,8、转筒,9、转动轮,10、电机支撑座,11、电机,12、带动轮,13、辅助轮,14、带动块,15、连接块,16、固定线,17、导向模块,18、进料口,19、出料口,20、限位块,21、限位片,22、通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转动轮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第二底壳的侧视图。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腿2,所述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腿3,所述第一支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壳4,所述第一底壳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壳5,所述第二支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壳6,所述第二底壳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壳7,所述第一顶壳5与第一底壳4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二顶壳7与第二顶壳7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一底壳4与第二底壳6相对的一侧之间贯穿有转筒8,所述转筒8可以打开,所述转筒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轮9,所述第二支腿3的左侧设置有电机支撑座10,所述电机支撑座10的顶部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第二底壳6且延伸至第二底壳6的内部,所述第二底壳6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带动轮12,所述带动轮12的左侧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壳6内壁两侧之间底部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轮13,所述带动轮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带动块14,所述转筒8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所述连接块15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固定线16,所述固定线16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模块17,所述导向模块17共有十二个且固定线16以及导向模块17均有规律的分布。所述转筒8右侧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8,所述转筒8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出料口19,所述出料口19处设置有挡片防止材料回流。所述转筒8的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底壳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所述转动轮9的表面开设有与带动块14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带动块14的数量相对应,所述转动轮9的底部与辅助轮13和带动轮12的表面相接触。所述固定线16的表面且位于导向模块17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片21,所述限位片21的数量为导向模块17数量的两倍。所述转筒8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口22,所述转筒8位网状且通风口22为网状表面的网口。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把原材料通过进料口18放入时,然后打开电机11,这时电机11将会带动带动轮12转动,这时带动轮12将回带动转动轮9转动,这样转筒8将会因为转动轮9的转动而转动,这样转筒8内部的材料将回翻滚,在材料翻滚的时候,通风口22将回对转筒8内部的材料进行通风从而对材料进行风干,而在转筒8转动的时候,导向模块17表面的斜度将会将材料传动到出料口19处,然后通过转筒8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腿(2),所述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腿(3),所述第一支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壳(4),所述第一底壳(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壳(5),所述第二支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壳(6),所述第二底壳(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壳(7),所述第一底壳(4)与第二底壳(6)相对的一侧之间贯穿有转筒(8),所述转筒(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轮(9),所述第二支腿(3)的左侧设置有电机支撑座(10),所述电机支撑座(10)的顶部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第二底壳(6)且延伸至第二底壳(6)的内部,所述第二底壳(6)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带动轮(12),所述带动轮(12)的左侧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壳(6)内壁两侧之间底部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轮(13),所述带动轮(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带动块(14),所述转筒(8)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所述连接块(15)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固定线(16),所述固定线(16)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模块(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动植物油脂类软胶囊干燥转笼楔形导向模块,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腿(2),所述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腿(3),所述第一支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壳(4),所述第一底壳(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顶壳(5),所述第二支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壳(6),所述第二底壳(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顶壳(7),所述第一底壳(4)与第二底壳(6)相对的一侧之间贯穿有转筒(8),所述转筒(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轮(9),所述第二支腿(3)的左侧设置有电机支撑座(10),所述电机支撑座(10)的顶部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第二底壳(6)且延伸至第二底壳(6)的内部,所述第二底壳(6)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带动轮(12),所述带动轮(12)的左侧与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壳(6)内壁两侧之间底部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轮(13),所述带动轮(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带动块(14),所述转筒(8)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所述连接块(15)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固定线(1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海源李新平蔡振保宋吕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维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