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516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油储存壳体,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冷却壳体,所述管道的中部设有第一抽液泵,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液管,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的下端四角下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的上下贯穿插接有散热管,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左端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上部,所述第一管道的左侧设有第二抽液泵。该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能够节约大量的冷却结构的能源;通过设有散热风扇和散热管的结构,能够增大第一冷却壳体内部油液的冷却速率。

A three-stage cooling system of heat medium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热媒油系统中,一些热媒油终端设备需要不断的升温和降温的周期循环过程,降温过程存在速度慢、能耗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油储存壳体,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冷却壳体,所述管道的中部设有第一抽液泵,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液管,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的下端四角下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第一冷却壳体的上下贯穿插接有散热管,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左端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上部,所述第一管道的左侧设有第二抽液泵,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的右端下部,所述第二管道的左侧通过三通阀连接换热器,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上端后侧和下端后侧均通过管道密封插接在第一冷油储存壳体的侧壁,所述螺旋管道上端后侧和下端后侧的上下侧管道分别连接在第二管道的右端和第一冷却壳体左侧下部管道的左端。优选的,所述散热管至少设有若干个,所述散热管均匀的插接第一冷却壳体。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的左侧和第一冷油储存壳体与第一冷却壳体之间的管道右侧均设有开关阀。优选的,所述换热器的右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管道的右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使得进入换热器内部油液的热量大大的降低,能够节约大量的冷却结构的能源;通过设有散热风扇和散热管的结构,能够增大第一冷却壳体内部油液的冷却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冷却壳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冷油储存壳体剖视图;图中:1第一冷油储存壳体、2第一冷却壳体、3进液管、4散热风扇、5第一抽液泵、6第一管道、7第二抽液泵、8第二管道、9换热器、10三通阀、11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2螺旋管道、13散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右端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冷却壳体2,第一冷却壳体2的内部为了储存热油,所述管道的中部设有第一抽液泵5,第一抽液泵5和第二抽液泵7的型号均为齿轮泵,品牌为LmLava,第一抽液泵5和第二抽液泵7均通过开关外接电源,所述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液管3,进液管3为了给第一冷却壳体2注入热油,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下端四角下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采用市场上常见的风扇,散热风扇4通过开关外接电源,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上下贯穿插接有散热管13,散热风扇4能够使得散热管13的内部产生流到的风,从而能够通过散热管13带走大量的热,所述散热管13至少设有若干个,所述散热管13均匀的插接第一冷却壳体2。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6,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为了储存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冷油,所述第一管道6的左侧和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与第一冷却壳体2之间的管道右侧均设有开关阀。所述第一管道6的左端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上部,所述第一管道6的左侧设有第二抽液泵7,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8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下部,所述第二管道8的左侧通过三通阀10连接换热器9,通过三通阀10能够改变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流向,使得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内部中的油经过换热器9散热后进入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内部为了储存散热后的油,换热器9的型号为工业款商用款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9的右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管道8的右侧。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管道12,第一冷却壳体2中的油通通过第一抽液泵5抽入螺旋管道12内部,所述螺旋管道12上端后侧和下端后侧均通过管道密封插接在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侧壁,螺旋管道12内部油散发热量被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内部储存的冷油吸收其热量,螺旋管道12内部的油会经过换热器9进入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内部,所述螺旋管道12上端后侧和下端后侧的上下侧管道分别连接在第二管道8的右端和第一冷却壳体2左侧下部管道的左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右端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冷却壳体(2),所述管道的中部设有第一抽液泵(5),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液管(3),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下端四角下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4),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上下贯穿插接有散热管(13),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的左端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上部,所述第一管道(6)的左侧设有第二抽液泵(7),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8)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下部,所述第二管道(8)的左侧通过三通阀(10)连接换热器(9),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管道(12),所述螺旋管道(12)上端后侧和下端后侧均通过管道密封插接在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侧壁,所述螺旋管道(12)上端后侧和下端后侧的上下侧管道分别连接在第二管道(8)的右端和第一冷却壳体(2)左侧下部管道的左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级热媒油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右端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冷却壳体(2),所述管道的中部设有第一抽液泵(5),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液管(3),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下端四角下部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4),所述第一冷却壳体(2)的上下贯穿插接有散热管(13),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6)的左端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上部,所述第一管道(6)的左侧设有第二抽液泵(7),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1)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有第二管道(8),所述第二管道(8)的左端下部固定插接在第二冷油储存壳体(11)的右端下部,所述第二管道(8)的左侧通过三通阀(10)连接换热器(9),所述第一冷油储存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琦陈文忠王东升曾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