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影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显影构件具有导电性基体,和作为表面层的在基体上具有单层结构的弹性层,其中弹性层的厚度为Tμm和体积电阻率为1.0×10
Developing components, processing boxes and electronic 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本公开涉及安装入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设备中的显影构件。本公开还涉及具有显影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9-237358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公开了电子照相设备用的导电性辊,其包括:轴体;形成在轴体的外周上并且包括导电性炭黑和硅橡胶的基层;和形成在基层上的表面层,其中表面层由包含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主要组分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产物形成。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将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9-237358中公开的导电性辊已用作显影辊的情况。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例如温度为15℃和相对湿度为10%等低温低湿环境下,导电性辊可以抑制调色剂的过度带电(chargeup)。认为这是因为即使由于存在于表面层中的源自缩水甘油基的醚键的高分子运动性而导致显影辊上的调色剂颗粒过度地带电,显影辊也可以使调色剂颗粒的过多的电荷逃逸至表面层。另一方面,在导电性辊中,在例如温度为30℃和相对湿度为85%等高温高湿环境下,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的电荷会变得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提供能够在各种使用环境中稳定地形成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显影构件。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提供能够在各种使用环境下稳定地形成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涉及提供有助于在各种使用环境下形成稳定且高品质的电子照相图像的处理盒。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具有导电性基体,和作为表面层的在基体上具有单层结构的弹性层,其中弹性层的厚度为Tμm和体积电阻率为1.0×105Ω·cm以上且1.0×1012Ω·cm以下;并且弹性层包括第一树脂作为主要粘结剂,并且在将第一表面定义为弹性层的面向基体的一侧的表面,和将第二表面定义为弹性层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的情况下,在从第二表面朝向第一表面深度为tμm的区域中,弹性层还包括具有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第二树脂,其中在该区域中,由-C-O-C-表示的醚键的浓度在第二表面侧比在第一表面侧更高(条件是T>t):其中R表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烃基。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并且具有以上显影构件的处理盒。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用于在其上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体;用于使图像承载体一次带电的充电设备;用于在一次带电的图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设备;用于通过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构件;和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的转印设备,其中显影构件为以上显影构件。参照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A和1B示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显影构件的一个实例的概念图。图2示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图3示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构造图。图4示出用于描述在本公开中测量弹性辊的平均电位和过度带电的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人推测当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9-237358、在导电性基层上具有含醚键的表面层的导电性辊用作显影辊时,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而导致调色剂的带电均匀性受损的原因如下。换言之,本专利技术人推测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具有醚键的表面层的导电性提高,并且在构成导电性辊上的调色剂层的调色剂颗粒中,电荷从与导电性辊的外表面直接接触的调色剂颗粒过度地泄漏至表面层,并且进一步泄漏至基层,从而调色剂承载的电荷变得不均匀。然后,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其中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9-237358的导电性辊的基层的导电性已经降低的导电性辊。然而,在此类导电性辊中,在一些情况下,电荷逐渐累积在表面层和基层之间的界面处,结果,导电性辊本身过度地带电,并且过度带电的导电性辊会改变显影偏压并且影响电子照相图像的图像品质。然后,为了获得能够在低温低湿环境下从过度带电的调色剂颗粒接收电荷,还可以抑制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所需的从调色剂颗粒更多的电荷的流动,并且能够防止显影构件自身过度地累积电荷(过度带电)的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具有以下要求i)至iii)的显影构件可以很好地实现以上目的。i)作为表面层的具有单层结构的弹性层的厚度为Tμm,和体积电阻率为1.0×105Ω·cm以上且1.0×1012Ω·cm以下。ii)弹性层包含第一树脂作为主要粘结剂;并且在将第一表面定义为弹性层的面向基体的一侧的表面,和将第二表面定义为弹性层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的情况下,在从第二表面朝向第一表面深度为tμm的区域中,弹性层还包含具有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第二树脂(条件是T>t):其中R表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烃基。iii)在该区域中,由-C-O-C-表示的醚键的浓度在第二表面侧比在第一表面侧更高。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具有此类特定结构的显影构件可以抑制低温低湿环境下的过度带电和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调色剂电荷的泄漏的原因如下。关于要求i),首先,将作为表面层的弹性层形成为单层。因此,当调色剂的过多电荷泄漏时电荷累积的界面不存在于表面层中。另外,通常,为了抑制显影构件的过度带电,采取降低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对策。此处,在感光构件通过调色剂与显影构件接触的区域中,在非打印部中,将使力从感光构件作用于显影构件的电压施加至带电的调色剂。因此,当整个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降低使得可以抑制过度带电时,在感光构件与显影构件接触并且施加电压的区域中,由于如上所述施加的电压而导致调色剂的电荷泄漏至显影构件,由此在一些情况下调色剂的带电分布变得不均匀。因此,当作为表面层的具有单层结构的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设定为1.0×105Ω·cm以上且1.0×1012Ω·cm以下时,可以防止电荷从调色剂向显影构件的过度泄漏。接着,关于构成要求ii),弹性层包含第一树脂作为主要粘结剂,并且在从显影构件的外表面(第二表面)至深度为tμm的区域(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简称为“表面区域”)中,弹性层还包含具有由结构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第二树脂。由于具有包含由-C-O-C-表示的醚键的结构单元并且包含在表面区域中的第二树脂,促进了电荷从在低温低湿环境下过度带电的调色剂颗粒向表面区域的转移。结果,可以使调色剂的带电分布均匀化。认为,醚键具有高的分子运动性,因此,在分子中醚键的键角改变,并且促进电荷的缓和(alleviation)。最后,关于构成要求iii),在表面区域中,由-C-O-C-表示的醚键的浓度在弹性层的外表面(第二表面)侧比在相对侧的表面(第一表面)侧更高,从而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例如,温度为30℃和相对湿度为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包括:/n导电性基体;和作为表面层的在所述基体上具有单层结构的弹性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弹性层的厚度为Tμm和体积电阻率为1.0×10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6 JP 2018-220277;20191025 JP 2019-1946841.一种电子照相用显影构件,其包括:
导电性基体;和作为表面层的在所述基体上具有单层结构的弹性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层的厚度为Tμm和体积电阻率为1.0×105Ω·cm以上且1.0×1012Ω·cm以下;并且
所述弹性层包含第一树脂作为主要粘结剂,和
在将第一表面定义为所述弹性层的面向所述基体的一侧的表面,和将第二表面定义为所述弹性层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的情况下,在从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深度为tμm的区域中,所述弹性层还包含具有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第二树脂,其中
在所述区域中,由-C-O-C-表示的醚键的浓度在所述第二表面侧比在所述第一表面侧更高,条件是T>t:
其中R表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烃基。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合涉,中村实,石井亨,石田和稔,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