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系统及投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514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41
一种投影装置,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第一分光装置、色轮及第二分光装置。第一、第二激发光源分别发射第一、第二激发光。第一分光装置将第一激发光引导至色轮。色轮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二区段将第一激发光转换为第一荧光,第一荧光沿第一光通道传播。第一区段引导第一激发光至第二光通道传播。第二区段还引导第二激发光至第二光通道传播,第一分光装置引导第一荧光至第二分光装置并去除第一荧光中混合的第一激发光。第二分光装置将沿第一光通道传播的第一荧光以及沿第二光通道传播的第一激发光与第二激发光合并至同一出光光路。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proj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系统及投影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投影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源系统及具有该光源系统的投影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激光荧光混合光源凭借其长寿命、低成本、高亮度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投影设备中,并具备非常好的显示效果。而投影设备中常用的色轮均为反射式色轮,实际工作中,激光器出射的蓝激光先通过荧光轮激发荧光粉产生荧光,然后通过色轮滤光后入射空间光调制器,最后由镜头投射产生投影图像。由于荧光中残存的蓝激光对荧光色坐标影响很大,影响投影显示效果,因此,通常需要采用荧光轮和滤光轮的双色轮方案。然而,双色轮方案无疑会使得色轮体积增大,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其次,红色荧光粉受激产生的红色荧光的颜色通常不纯,导致红色显示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源系统以及具有该光源系统的投影系统,从而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第一分光装置、色轮以及第二分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所述第一分光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第一激发光引导至所述色轮;所述色轮至少包括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以及所述第二区段时序地设置于被所述第一分光装置引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第二区段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转换为第一荧光,所述第一荧光沿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二区段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发光引导至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一区段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引导至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一分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光通道上,还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荧光至所述第二分光装置并去除所述第一荧光中混合的第一激发光;所述第二分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光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光通道的交汇处,用于将沿所述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荧光以及沿所述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发光与所述第二激发光合并至同一出光光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光源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色轮上未设有滤光结构,而是利用第一分光装置反射并消除荧光中混合的第一激发光以避免所述第一激发光对荧光色坐标产生影响,而省略滤光结构有利于减小所述色轮的尺寸,从而减小整个投影系统的体积;再者,通过增加第二激发光源以出射第二激发光,所述第二激发光与第一荧光通过所述第二分光装置进行合光,使得第二激发光利用率高并改善红光或绿光显示效果,从而改善由于荧光粉受激产生的第一荧光/第二荧光的颜色通常不纯,且所述色轮不存在对所述第一荧光/第二荧光进行修色的滤光区域导致显示效果不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光源系统于另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光源系统的色轮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沿IV-IV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色轮沿V-V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光源系统的第二分光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光源系统的色轮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色轮沿VIIII-VIIII的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源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源系统1包括第一激发光源10a、第二激发光源10b、第一分光装置20、色轮30、第一准直装置40、第一反射装置50、第一会聚装置60、第二分光装置70、第二会聚装置80、第二反射装置90以及第一匀光装置100。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所述第一激发光可为蓝色激光,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可以为半导体二极管或者半导体二极管阵列,如激光二极管(LD)或者发光二极管(LED)等。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设置于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发射的第一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发出的第一激发光引导至所述色轮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位于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的左方,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将所述第一激发光反射至所述色轮30。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与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之间还可设有一第二匀光装置110以及一第三会聚装置120。所述第二匀光装置110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发出的第一激发光均匀化后出射至所述第三会聚装置120。所述第三会聚装置120用于将所述第二匀光装置110出射的第一激发光进行会聚后出射至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其中,所述第二匀光装置110可以是散射片、单复眼、双复眼或方棒等,但并不以上述为限。经过所述第二匀光装置110与所述第三会聚装置120后,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光斑尺寸增大,最大功率密度降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0b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所述第二激发光可为红色激光,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与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0b位于分别位于所述色轮30的两侧,所述第二激发光的发射方向大致垂直于来自所述第一激发光源10a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发射方向。所述第二激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0可以为半导体二极管或者半导体二极管阵列,如激光二极管(LD)或者发光二极管(LED)等。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所述色轮30包括色轮板31和驱动装置32。所述驱动装置32用于驱动所述色轮板31转动。所述驱动装置32可为马达。所述色轮板3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出射的第一激发光以及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0b出射的所述第二激发光。所述色轮板31包括一色轮基板310以及沿所述色轮30的边缘设置的一第一区段311、一第二区段312以及一第三区段313。所述第一区段311、所述第二区段312以及所述第三区段313时序地设置于被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引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其中,所述色轮基板310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的第一表面310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0b的第二表面3102,所述第一表面3101与所述第二表面310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区段311为朝向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且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3101倾斜设置的一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可由所述第一表面3101所在平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3012转动45度形成(即,所述第一斜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3101倾斜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斜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分光装置20出射的第一激发光反射至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具体地,所述第一斜面为反射散射层,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激发光的散斑现象减弱。所述第二区段312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3101上的第一荧光粉层3121以及朝向所述第二激发光源10b设置且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3102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3122,所述第二斜面3122可由所述第二表面3102所在平面朝向所述第一表面3101转动45度形成(即,所述第二斜面3122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3102倾斜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荧光粉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第一分光装置、色轮以及第二分光装置,其中:/n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n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n所述第一分光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第一激发光引导至所述色轮;/n所述色轮至少包括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以及所述第二区段时序地设置于被所述第一分光装置引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第二区段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转换为第一荧光,所述第一荧光沿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二区段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发光引导至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一区段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引导至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一分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光通道上,还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荧光至所述第二分光装置并去除所述第一荧光中混合的第一激发光;/n所述第二分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光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光通道的交汇处,用于将沿所述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荧光以及沿所述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发光与所述第二激发光合并至同一出光光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第一激发光源、第二激发光源、第一分光装置、色轮以及第二分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一激发光;
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用于发射第二激发光;
所述第一分光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源发出的第一激发光引导至所述色轮;
所述色轮至少包括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以及所述第二区段时序地设置于被所述第一分光装置引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第二区段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转换为第一荧光,所述第一荧光沿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二区段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激发光引导至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一区段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引导至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一分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光通道上,还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荧光至所述第二分光装置并去除所述第一荧光中混合的第一激发光;
所述第二分光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光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光通道的交汇处,用于将沿所述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荧光以及沿所述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发光与所述第二激发光合并至同一出光光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轮还包括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以及所述第三区段时序地设置于被所述第一分光装置引导的所述第一激发光的传播路径上,所述第三区段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转换为第二荧光,所述第二荧光沿所述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所述第一分光装置还用于引导所述第二荧光至所述第二分光装置并去除所述第二荧光中混合的第一激发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匀光装置,所述第二分光装置用于引导沿所述第二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激发光以及所述第二激发光至所述第一匀光装置,还用于引导沿所述第一光通道进行传播的所述第一荧光以及所述第二荧光至所述第一匀光装置,并去除所述第一荧光中以及所述第二荧光中混合的第一激发光,从而向所述第一匀光装置提供形成时序的三基色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轮包括一色轮基板,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以及所述第三区段位于所述色轮基板的边缘,所述色轮基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分光装置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激发光源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区段为朝向所述第一分光装置且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设置的一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发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通道,所述第二区段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荧光粉层以及朝向所述第二激发光源设置且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荧光粉层用于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祖强鲁宁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