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及模拟检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矿山微地震进行震源模拟检验的系统。
技术介绍
震源定位是微地震监测技术的核心要素,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矿山安全生产指导和后续参数的计算效果。矿山微地震事件的定位可能受到大误差拾取的影响。为了降低大误差拾取的影响,董陇军等(2017)推导了无需测速的微地震定位解析解,再计算所有P波初至组合数据()的时差法得到(x0,y0,z0,t0,v0)的多个解析解,进而采用概率密度曲线拟合x0,y0,z0,得到三个方向概率密度最大的位置,并作为最终定位结果。董陇军等(2019)借助上述概率密度函数初定位结果,去除了拾取误差较大的P波初至,进而以L2形式的时差法计算定位结果。李夕兵等(2016)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场的定位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基于双曲面的目标函数,降低了大拾取误差的影响。黄麟淇等(2016)计算了所有P波初至组合数据()的触发时间法(x0,y0,z0,v0)解析解,再通过k均值聚类得到上述定位较集中的区域,从而确定震源位置。综上可知,目前针对大误差拾取的定位方法仍处于初步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n(一)使用多个声发射传感器捕捉震源发出的震动,计算各传感器观测到震动的传播时间与理论传播时间的差值;/n(二)依据所述差值建立最优化模型;/n(三)采用组合网格法全局搜索,求解所述最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一)使用多个声发射传感器捕捉震源发出的震动,计算各传感器观测到震动的传播时间与理论传播时间的差值;
(二)依据所述差值建立最优化模型;
(三)采用组合网格法全局搜索,求解所述最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假设震源和传感器的坐标分别为(x0,y0,z0)和(xi,yi,zi),i为传感器的序号,震源发震时刻和第i个传感器接收P波初至时刻分别为t0和ti,震源与第i个传感器的距离为li,P波传播速度为vP,那么第i个传感器观测到的传播时间与理论传播时间的差值为:Δti=ti-t0-li/v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设定Δti对目标函数的贡献值为fi=mi*exp(-Δti+ε),则定位目标函数为其中,n为P波初至数据的数目,mi为第i个波初至对应的模拟信号的信噪比,ε为调整参数;该模型中,震源坐标(x0,y0,z0)和震源发震时刻t0为待求的未知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mi=10log10[(Asignal/Anoise)2],Anoise和Asignal分别为P波初至前100us和初至后100us内的平均振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0.01us<ε<1us。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先采用大网格求取目标函数TCF的最大值,该最大值点对应的计算结果为初定位结果(x01,y01,z01,t01);再依据初定位结果建立细网格,二次求取目标函数TCF的最大值点,该点对应的结算结果即为最终定位结果(X0,Y0,Z0,t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山微地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大网格求取时,网格大小为M×M×M×T,1≤M≤10mm,1≤T≤2us,范围为:x01∈[0,50]mm,y01∈[0,50]mm,z01∈[0,1000]mm,t01∈[timax-35timax]us,timax为ti集合的最大值;
采用细网格求取时,网格大小为m×m×m×t,0.1≤m≤1mm,0.1≤t≤1us,范围为:X0∈[x01-M/2,x01+M/2]mm,Y0∈[y01-M/2,y01+M/2]mm,Z0∈[z01-M/2,z01+M/2]mm,t0∈[t01-T/2,t01+T/2]us。
8.一种用于检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定位方法的模拟检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竖直的伸缩杆(3),伸缩杆(3)的上端安装有前后走向的螺纹杆(4);还包括左右走向的发射装置(5),所述发射装置(5)的左端安装在连接机构(6)上;所述连接机构(6)与所述螺纹杆(4)相配合,以实现前后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再涛,宋召法,刘滨,上官剑铭,陈保安,尚雪义,李大东,彭康,郭良银,张铭,苏环,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金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