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842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包括盒身和盒盖,所述盒身由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所述盒盖和盒身活动连接,所述盒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套,所述盒身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套,所述盒身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围边,所述盒盖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盒身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定位柱。该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提高了放置装置的防摔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避免了对放置装置的外观造成损坏,方便使用者观察放置装置内部的情况,避免了针具的丢失,提高了放置装置的安全性能,防止了针具的移位,间接提高了放置装置的抗震性能,避免了内部结构直接接触造成损坏。

A device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neur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用具
,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现有的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防摔性能很差,不具有伸缩调节盒体大小的功能,不方便拆卸,稳定性较差,取拿和放置针具很不便利。目前,现有的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使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包括盒身(1)和盒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身(1)由上盒体(3)和下盒体(4)组成,所述盒盖(2)和盒身(1)活动连接,所述盒盖(2)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套(5),所述盒身(1)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套(5),所述盒身(1)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围边(7),所述盒盖(2)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盒身(1)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定位柱(9),所述盒身(1)的内侧壁设置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限位卡条(10),所述盒身(1)的内部设置有针具中心轴(11),所述盒身(1)的内底壁开设有减震槽(15),所述减震槽(15)的内部设置有减震簧(14),所述针具中心轴(11)的上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包括盒身(1)和盒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身(1)由上盒体(3)和下盒体(4)组成,所述盒盖(2)和盒身(1)活动连接,所述盒盖(2)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套(5),所述盒身(1)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套(5),所述盒身(1)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围边(7),所述盒盖(2)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定位槽(8),所述盒身(1)的顶部两侧均安装有定位柱(9),所述盒身(1)的内侧壁设置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限位卡条(10),所述盒身(1)的内部设置有针具中心轴(11),所述盒身(1)的内底壁开设有减震槽(15),所述减震槽(15)的内部设置有减震簧(14),所述针具中心轴(1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支杆(16),所述支杆(16)的内部安装有等距离布置的插套(18),所述插套(1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9),所述盒身(1)的内壁开设有伸缩槽(20),所述上盒体(3)的外侧壁底部开设有穿孔(21),所述下盒体(4)的顶部设置有辅助盒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2)和上盒体(3)活动卡接,所述防护套(5)安装在下盒体(4)的底部,所述防护套(5)为胶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放置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昶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