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80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床体,床体的一端和中部均设置有肢体导联装置,床体的中部滑动设置有肢体导联装置,肢体导联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上方的两个定位板和设置在底板中部上方的导联电极板,底板上端面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杆,定位板下端通过支撑杆铰接设置在底板上,定位板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底板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支撑柱,导联电极板设置在限位板的上方,导联电极板下端设置有与支撑柱配合使用的支撑套筒,支撑柱和支撑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过多的导线容易缠在一起的现象,并且能够提高检测的效率。

An auxiliary bed for ECG ex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
技术介绍
心电图(ECG或者EK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为了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应心脏的电活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与肢体相连的肢体导联和与胸部相连的胸导联。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只安放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V1~V66个胸前导联电极,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传统的心电图,胸导联是将电极作为吸盘与橡皮球连接,通过挤压橡皮球造成负压从而将电极与胸部吸住,肢体导联则是将电极设置在夹子上,检测时将夹子夹在四肢上。胸导联和肢体导联的电极与导线连接。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检查时需要由检测人员将导联一个一个的连在病人的身上,效率不高,另外就是导线过多容易缠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心电图检查辅助床,能够避免导线缠绕在一起,并且提高检测效率。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一端和中部均设置有肢体导联装置,所述床体的中部滑动设置有所述肢体导联装置,所述肢体导联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上方的两个定位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中部上方的导联电极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定位板下端通过所述支撑杆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板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底板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导联电极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上方,所述导联电极板下端面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柱配合使用的支撑套筒,所述支撑柱上端和所述支撑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支撑杆连接部位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对所述限位板施加向上的力,使用前两个所述定位板呈倒八字形设置。所述导联电极板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设置在所述床体下方,避免了导线相互缠绕。使用时,病人躺在床上,将手腕和脚踝露出,将脚踝放置在设置在所述床体一端的所述肢体导联装置的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呈放松状态时,脚踝压在所述导联电极板上,所述导联电极板在脚踝重力作用下下压,将所述限位板下压,所述限位板带动所述定位板向内侧旋转,两个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导联电极板之间形成三角形将脚踝固定住,然后滑动设置在所述床体中部的所述肢体导联装置至与手腕对应的位置,以相同于脚踝固定的方式将手腕固定住,从而完成肢体导联的设置,然后采用传统方式完成胸导联的设置,即可进行心电图的检测;检测结束后,取下胸导联,然后病人自己抬起手腕和脚踝,即可取下所述肢体导联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过多的导线容易缠在一起的现象,并且能够提高检测的效率。优选地,所述床体的中部设置有槽形轨道,所述肢体导联装置穿设在所述槽形轨道内,所述支撑杆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床体一端的所述肢体导联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床体上。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夹角为100-130度,方便病人将手腕和脚踝放置在内。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床体中部的所述肢体导联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侧壁上。所述把手的设置方便病人滑动所述肢体导联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肢体导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床体;11、槽形轨道;2、肢体导联装置;21、底板;22、定位板;23、导联电极板;24、限位板;25、支撑柱;26、支撑套筒;27、支撑杆;28、挡板;29、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2,本技术是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一端和中部均设置有肢体导联装置2,床体1的中部滑动设置有肢体导联装置2,肢体导联装置2包括底板21、设置在底板21两侧上方的两个定位板22和设置在底板21中部上方的导联电极板23,底板21上端面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杆27,定位板22下端通过支撑杆27铰接设置在底板21上,定位板22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24,底板21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5,导联电极板23设置在限位板24的上方,导联电极板23下端面中部设置有与支撑柱25配合使用的支撑套筒26,支撑柱25上端和支撑套筒26之间设置有弹簧(图中未示出),定位板22与支撑杆27连接部位设置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对限位板24施加向上的力,使用前两个定位板22呈倒八字形设置。导联电极板23与导线(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导线设置在床体下方,避免了导线相互缠绕。使用时,病人躺在床上,将手腕和脚踝露出,将脚踝放置在设置在床体1一端的肢体导联装置2的两个定位板22之间,呈放松状态时,脚踝压在导联电极板23上,导联电极板23在脚踝重力作用下下压,将限位板24下压,限位板24带动定位板22向内侧旋转,两个限位板24和导联电极板23之间形成三角形将脚踝固定住,然后滑动设置在床体1中部的肢体导联装置2至与手腕对应的位置,以相同于脚踝固定的方式将手腕固定住,从而完成肢体导联的设置,然后采用传统方式完成胸导联的设置,即可进行心电图的检测;检测结束后,取下胸导联,然后病人自己抬起手腕和脚踝,即可取下肢体导联装置2。床体1的中部设置有槽形轨道11,肢体导联装置2穿设在槽形轨道11内,支撑杆27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28。设置在床体1一端的肢体导联装置2通过支撑杆27固定设置在床体1上。定位板22与限位板24之间的夹角为110度,方便病人将手腕和脚踝放置在内。设置在床体1中部的肢体导联装置2还包括把手29,把手29固定设置在支撑杆27侧壁上。把手29的设置方便病人滑动肢体导联装置2。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一端和中部均设置有肢体导联装置(2),所述床体(1)的中部滑动设置有所述肢体导联装置(2),/n所述肢体导联装置(2)包括底板(21)、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两侧上方的两个定位板(22)和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中部上方的导联电极板(23),所述底板(21)上端面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杆(27),所述定位板(22)下端通过所述支撑杆(27)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定位板(22)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24),所述底板(21)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5),所述导联电极板(23)设置在所述限位板(24)的上方,所述导联电极板(23)下端面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柱(25)配合使用的支撑套筒(26),所述支撑柱(25)上端和所述支撑套筒(26)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定位板(22)与所述支撑杆(27)连接部位设置有扭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图检查辅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一端和中部均设置有肢体导联装置(2),所述床体(1)的中部滑动设置有所述肢体导联装置(2),
所述肢体导联装置(2)包括底板(21)、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两侧上方的两个定位板(22)和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中部上方的导联电极板(23),所述底板(21)上端面四个角上设置有支撑杆(27),所述定位板(22)下端通过所述支撑杆(27)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定位板(22)内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板(24),所述底板(21)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5),所述导联电极板(23)设置在所述限位板(24)的上方,所述导联电极板(23)下端面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柱(25)配合使用的支撑套筒(26),所述支撑柱(25)上端和所述支撑套筒(26)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定位板(22)与所述支撑杆(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莱阳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