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77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将抢救设备(1)通过支架配置在车箱内一侧的车壁上,抢救设备(1)旁放置担架(2);所述抢救设备(1)包括: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便携式彩超诊断仪,所述抢救设备(1)通过数据总线(4)与显示屏(3)连接,气源总管(5)与急救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气源进线连接,共用一个显示屏(3)和电源总线(6)。这样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将设备更进一步小型化,节省了救护车车箱内空间,在救护车车箱内能够配置足够多的抢救设备,抢救的范围更广,患者得到及时抢救的几率更高,抢救成功的希望更大。

A configuration of rescue equipment in ambul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救护车内专用抢救设备配置的设计方案。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各地的救护车如能满足各种抢救的需要,基本上其上的抢救设备一般至少配置为: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便携式彩超诊断仪等,还有各种药物及简易测试仪(如血糖测定仪),而由于救护车车箱内空间有限,这些设备中有些生产厂家在外形尺寸上又设计得较大,占用较大的空间,每台设备又各自连接,现场接线及管道连接非常零乱,严重影响医务的快速正确的操作。这些抢救设备的外形尺寸、形状、接口(指电源和气源接口)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设备由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其外观结构、尺寸、接口也不完全相同;还有些抢救设备要带附件才能正常工作(比如急救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等要带气源--氧气瓶),这些附件的接口、大小会相差很多,要使用这些设备就必须将这些有着同样功用的附件都带上,这就让本就空间狭小的救护车车箱内部更加相形见拙,只好选择性地配置部分设备,而即便如此,如果有几台设备同时使用,其电源电缆、数据线、气源管路、自带附件等输入部分,就会占据车箱内很大的空间,比较零乱,医护人员要将这些设备上的与患者连接的部件拿出施救时,会与这些零乱的输入部分有牵扯,阻碍施救的执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减慢了抢救速度;再加上要将使用的设备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及气源开关,难免会手忙脚乱,这样施救的速度就会大大的延缓;同时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状况,要在不同的设备上观看其监测结果,而这些设备的位置不能并排放置,这就使医护人员要同时掌控两台或两台以上设备的监测数据,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在救护车有限的空间内配置足够全的抢救设备,根据抢救时的需要,将这些设备安装于救护车内合适的位置,并将这些设备时刻与气源、电源、数据传输等处于连接状态,而连接线缆及管道不会暴露在可见范围内,只要直接将与患者连接部件施加于患者,不会与输入部分有任何牵扯,打开电源和气源,不必再进行电源的接插和气源的连接,就可使这些设备投入正常使用,保证了合理的布局,方便医护人员对这些抢救设备的使用,给抢救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将抢救设备通过支架配置在车箱内的一侧,抢救设备旁放置担架;所述抢救设备包括: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便携式彩超诊断仪,所述抢救设备通过数据总线与显示屏连接,气源总管与急救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等气源进线连接,共用一个显示屏和电源总线。本技术所述显示屏放置在驾驶舱背面的隔断上,电源总线、数据总线、气源总管布置在救护车一侧的车壁内;所述抢救设备交错放置在车箱内一侧的车壁上,所述抢救设备上设有固定销,与车壁上的限位座插口相对应,采用推入即插式的快捷安装方式,而电源、气源、数据线的连接采用即插式快速连接方式,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这些即插式连接就连接好;所述整个救护车上只配置一个总的电源,通过车箱内的侧面进行布线,连接到各设备固定位置的插座;整个救护车上只配置一个总的气路管道,通过车箱内的侧面布管,连接到所需要气源的设备的气源插座;整个救护车上只配置一个氧气瓶作为气源,与气源总管相连接就能全部提供所有需气源工作的设备所需的气源;所述救护车上一根总的数据线,在每个待安装设备的后或周边留有数据连接口,通过规定连接线(如R-485)将设备与数据线连接起来;所述显示屏根据抢救设备的位置而划分固定显示区域,各种抢救设备所要显示的内容均会出现在其相应固定的区域内;所述抢救设备中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便携式彩超诊断仪根据救护车内安装的位置、大小而设计这些设备的尺寸和外形结构;所述抢救设备中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便携式彩超诊断仪的设定参数和测量数据可以存储于芯片中并可以导出或通过网络等手段传输到后台,如:后续抢救医院的相关医生手中。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在救护车车箱内能够配置足够多的抢救设备,抢救的范围更广,患者得到及时抢救的几率更高,抢救成功的希望更大。同时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来获取相关监测数据时,只需观看一个屏幕就能获取所有设备的监测数据,方便快捷,可以迅速制定抢救方案,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与医院或其他抢救平台连接,让更多的专家参与,制定更完善的抢救方案,增加了抢救成功的几率。本技术由于实现同屏显示,每台设备并非必须在其外壳上自带显示屏,这样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将设备更进一步小型化,节省了救护车车箱内空间,以便能够根据有限的车箱内部空间的要求,设计出各种须配置的抢救设备的外形尺寸,配置全套抢救设备,避免出现有些病情无设备可供施救的情况;每台抢救设备的固定位置均考虑到便于抢救操作,使抢救设备的布置更合理、科学,操作简便、快捷;统一使用一个显示屏,便于医生能在同一显示图中看到各设备的施救、监测结果,能迅速找到其需要的数据,在瞬间了解抢救的情况,而不必在几个设备之间来回观察,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统一显示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迅速了解相关数据,快捷处理;同时将显示屏安装在不影响抢救也不影响车箱内部空间的位置(比如在驾驶室与车箱的隔断上),节省车箱内部空间;共享电源,可以将电源总线全部沿车箱的一侧布置到安装设备的位置,再从中抽出分支连接插座,从车箱的边侧布线,节省空间,同时使布线整齐、合理、科学;共享数据,可以事先确定各抢救设备的数据传输接口及遵循的通讯协议,将数据线布置于车箱内电源线的同一侧内部,每台设备的背后或周边,将有数据线接口,这样每台设备的数据根据事先的设计,就能传输到统一显示屏和带储存功能的芯片,实现数据储存和再传输,可以将各抢救设备的相关信息统一传输到需要的地方(如急救中心、医院等),大大方便了需要了解相关院前抢救数据的医务人员;共享气源,将气源总管同样布置在车箱的有电源线一侧内部,到需要的设备后,再接出相应分支,接到相应快捷接口,可以少用气道连接管,节省空间,同时,也不必每个配置气源的设备单独配置一个氧气瓶,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同进也少带一些气瓶,更大地节省了救护车车箱内的空间;由于电源线和气源管均布置在救护车车箱侧面(走暗线布置方法),避免了原来各设备的电源线和气源管路太多,使管路、电缆交叉等零乱的现象,整个车箱内部清晰、明了、整洁,也就没有了原先电源线、数据线、管路对医护人员进行施救的影响,提高了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的效率,减少出错几率,为患者争取到施救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抢救设备交错放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显示屏区域划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将抢救设备1通过支架配置在车箱内一侧的车壁上,抢救设备1旁放置担架2;所述抢救设备1包括: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其特征在于将抢救设备(1)通过支架配置在车箱内一侧的车壁上,抢救设备(1)旁放置担架(2);所述抢救设备(1)包括: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便携式彩超诊断仪,所述抢救设备(1)通过数据总线(4)与显示屏(3)连接,气源总管(5)与急救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气源进线连接,共用一个显示屏(3)和电源总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其特征在于将抢救设备(1)通过支架配置在车箱内一侧的车壁上,抢救设备(1)旁放置担架(2);所述抢救设备(1)包括:急救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便携式彩超诊断仪,所述抢救设备(1)通过数据总线(4)与显示屏(3)连接,气源总管(5)与急救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吸引机气源进线连接,共用一个显示屏(3)和电源总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护车内抢救设备的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3)放置在驾驶舱背面的隔断(7)上,电源总线(6)、数据总线(4)、气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俊郑薇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久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