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71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导流管,所述入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所述导流管内设置吸振分流锥,所述吸振分流锥为流线体状,所述吸振分流锥包括不锈钢外罩,所述不锈钢外罩内充填高阻尼吸振橡胶,其中,所述导流管设置弯折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入水口通过所述弯折部所呈的夹角为50‑6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在传统的此类装置进行了改进,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导流管上增设一个弯折部,通过弯折部将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所呈的夹角控制在50‑60°之间,由此可以降低水流经过导流管时产生的阻力,针对大流量的过水时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水量以及提高降噪的效果。

Silencing device at sea port of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
本技术属于船舶排水管路噪音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排水管路尤其海上航行船舶海水管路的出口海水具有流量大、脉动力强的特点。对于海上航行船舶快速排出的海水通过海水管路出口喷出舷外,既易形成流体喷射噪声,同时也容易冲击船体引起船体振动形成辐射噪声,破坏船舶的隐蔽性能。现有船舶海水管路出口未设有任何低噪声排水装置,海水管路出口均直接置于船舶舷间围阱内,海水管路出口多正对船舶的外壳体,高速海水从管口排出后,在冲击船舶外壳板的同时,部分海水还从外壳体上的格栅喷出,形成较高的流体喷射噪声,虽然专利号为CN201220315080.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排水管路出口降噪装置,该装置包括喇叭口形的渐扩导流管,在渐扩导流管的喇叭口端面沿周向间隔安设翼型整流柱,翼型整流柱的另一端与顶板相联,由此构成径向出水口,在顶板内面对应渐扩导流管的喇叭口安设吸振分流锥。本技术可将排水管路轴向水流转换为径向去流,避免轴向海水直接冲出舷外,降低流速和流体喷射噪声,同时可吸收海水脉动力,降低噪声;吸振分流锥可吸收流体冲击;翼型整流柱为具有良好水动力性能的翼型线型,可有效控制管口海水旋涡的形成,同时通过调整整流柱的数目控制涡尺度,使流场均匀化,进一步降低排水噪声。本技术降噪效果达5dB左右,即辐射噪声能量衰减为原来的30%,但是该装置由于未设置出水口与入水口之间为直角设置,使得当水流过大时,水流经过该装置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影响本装置降噪和过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导流管,所述入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所述导流管内设置吸振分流锥,所述吸振分流锥为流线体状,所述吸振分流锥包括不锈钢外罩,所述不锈钢外罩内充填高阻尼吸振橡胶,其中,所述导流管设置弯折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入水口通过所述弯折部所呈的夹角为50-60°。在优选的是,所述导流管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设置法兰结构,所述法兰结构便于将本技术进行固定和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法兰结构上均匀设置若干安装孔,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本技术进行固定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水口通过竖向隔板分为若干截面相同的分出水口,所述分出水口便于将水进行分流,防止了拥堵。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出水口内设置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上设置弯曲部,具体的,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横向隔板位于所述出水口前端的部分,所述弯曲部略微朝着入水口的方向弯曲,可以降低水流进入到所述出水口的阻力。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出水口的个数设置在10-18之间的偶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在传统的此类装置进行了改进,具体的,本技术通过将导流管上增设一个弯折部,通过弯折部将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所呈的夹角控制在50-60°之间,由此可以降低水流经过导流管时产生的阻力,针对大流量的过水时可以提高本技术的过水量以及提高降噪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图1实施例的外部立体结构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图1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图1实施例的入水口结构图。图中标注说明:1-入水口;2-出水口;3-导流管;4-横向隔板;5-吸振分流锥;6-法兰结构;7-竖向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包括入水口1、出水口2和导流管3,所述入水口1设置在所述导流管3的一端,所述出水口2设置在所述导流管3的另一端,所述导流管3内设置吸振分流锥5,所述吸振分流锥为流线体状,所述吸振分流锥5包括不锈钢外罩,所述不锈钢外罩内充填高阻尼吸振橡胶,水流可以由所述进水口1流入,水流进入到所述导流管3内通过所述吸振分流锥5,经过所述吸振分流锥5进行吸振和吸声,降低水流的噪音,然后水流再通过所述出水口2排出,其中,所述导流管3设置弯折部,所述导流管3的截面呈近似的L型,通过所述导流管3的弯折部,使得所述出水口2与所述入水口1通过所述弯折部所呈的夹角为50-60°,由此可以降低水流经过所述导流管3时产生的阻力,针对大流量的过水时可以提高本技术的过水量以及提高降噪的效果,所述导流管3靠近所述入水口1的一端设置法兰结构6,所述法兰结构6便于将本技术进行固定和连接,具体的,所述法兰结构6上均匀设置若干安装孔,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本技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口2通过竖向隔板7分为若干截面相同的分出水口,所述分出水口便于将水进行分流,防止了拥堵,所述分出水口2内设置横向隔板4,所述横向隔板4上设置弯曲部,具体的,所述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横向隔板位于所述出水口2前端的部分,所述弯曲部略微朝着入水口的方向弯曲,由此,可以降低水流进入到所述出水口的阻力,所述分出水口的个数设置在10-18之间的偶数。本技术实在传统的此类装置进行了改进,具体的,本技术通过将导流管上增设一个弯折部,通过弯折部将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所呈的夹角控制在50-60°之间,由此可以降低水流经过导流管时产生的阻力,针对大流量的过水时可以提高本技术的过水量以及提高降噪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技术的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包括上述本技术说明书的
技术实现思路
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导流管,所述入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所述导流管内设置吸振分流锥,所述吸振分流锥为流线体状,所述吸振分流锥包括不锈钢外罩,所述不锈钢外罩内充填高阻尼吸振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设置弯折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入水口通过所述弯折部所呈的夹角为50-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导流管,所述入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所述导流管内设置吸振分流锥,所述吸振分流锥为流线体状,所述吸振分流锥包括不锈钢外罩,所述不锈钢外罩内充填高阻尼吸振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设置弯折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入水口通过所述弯折部所呈的夹角为5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通海口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设置法兰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叶飞顾剑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兴隆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