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交通、工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髋臼后壁骨折大多数由高能量损伤所导致,髋臼后壁骨折也是最常见的髋臼骨折约占3.76%。目前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基本都是使用重建板和弹性板固定,术中还需要繁琐的钢板重建,而对于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使用重建钢板和弹性钢板固定术中局限性大,预后不佳。为此急需一套专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固定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设置于所述髋臼内的上板、T形主板、下板和直板,所述上板、所述T形主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直板组成接骨板,其上设置孔以及配合所述接骨板使用的加长稳定微锁定螺钉和加长稳定微接骨螺钉,所述上板、所述T形主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直板通过所述锁定螺钉和所述接骨螺钉与所述髋臼固定。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上板、T形主板、下板和直板板体上设置的孔依次为定位钩、第一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髋臼内的上板、T形主板、下板和直板,所述上板、所述T形主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直板组成接骨板,其上设置孔以及配合所述接骨板使用的加长稳定微锁定螺钉和加长稳定微接骨螺钉,所述上板、所述T形主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直板通过所述锁定螺钉和所述接骨螺钉与所述髋臼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髋臼内的上板、T形主板、下板和直板,所述上板、所述T形主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直板组成接骨板,其上设置孔以及配合所述接骨板使用的加长稳定微锁定螺钉和加长稳定微接骨螺钉,所述上板、所述T形主板、所述下板和所述直板通过所述锁定螺钉和所述接骨螺钉与所述髋臼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T形主板、下板和直板板体上设置的孔依次为定位钩、第一缝线孔、滑槽孔、重建槽、多功能孔、锁定孔和尾端,所述直板上位于所述第一缝线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缝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稳定微锁定螺钉包括第一螺钉旋动位、第一固定槽、第一旋动柄、第一旋动断点、第一钉头、第一钉杆和第一钉尾切削刃口,所述第一旋动柄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旋动柄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螺钉旋动位连接,所述第一旋动柄的上端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旋动柄与所述第一钉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旋动断点,所述第一钉杆与所述第一旋动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旋动断点,所述第一钉杆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钉尾切削刃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钉杆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稳定微接骨螺钉包括第二螺钉旋动位、第二固定槽、第二旋动柄、第二旋动断点、第二钉头、第二钉杆和第二钉尾切削刃口,所述第二旋动柄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旋动柄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螺钉旋动位连接,所述第二旋动柄的上端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旋动柄与所述第二钉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旋动断点,所述第二钉杆与所述第二旋动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旋动断点,所述第二钉杆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二钉尾切削刃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髋臼后壁组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钉杆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罗爱民,蒋鹏,李东贤,秦保祯,
申请(专利权)人:王文,北京中安泰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