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69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鼻腔止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主体、前气囊、后气囊、气体控制阀,所述支撑主体的气体通路包括第一气体通路和第二气体通路,第一气体通路为前气囊充气使其膨胀,第二气体通路为后气囊充气使其膨胀,气体控制阀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体通路、第二气体通路连通,控制外部气源选择为第一气体通路或第二气体通路充气,该装置具有迅速判断鼻腔出血点位置,及时有效控制鼻腔出血的技术效果。

A nasal hemostasi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腔止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鼻腔止血装置,用于鼻腔血管出血后的止血,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鼻出血是门诊常见病之一,春秋发病者多,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发病部位可以是鼻腔的任何位置,在青少年及小儿多为鼻腔前部易出血区,即黎氏区,而中老年主要集中在鼻腔后部,多为鼻-鼻咽静脉丛。鼻出血诊断的重点是弄清楚病因和出血点的位置,其中鼻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外伤,鼻腔、鼻窦、鼻咽的肿瘤,鼻腔异物,气压创伤性鼻窦炎等;全身因素包括: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脏及循环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肝肾疾病和风湿热等。鼻出血病因的不同会导致出血点位置的不同、出血量的不同,例如:严重的头面部外伤,伤及上颌动脉、筛前及筛后动脉、蝶腭动脉者出血量多且剧烈,往往引起致死性鼻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伴高血压肾炎、子痫等疾病引起的动脉性出血,出血部位常为鼻腔的中后段或鼻腔顶部,出血为鲜红色、波动性、可突发突停。临床上,当病人突然鼻部大量出血,常常来不及分析病因,只能对症施治,先止血,避免因出血量大引起严重后果。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先利用前鼻镜观察鼻腔、鼻中隔前部是否有出血点,在前鼻镜找不到出血点后,再利用鼻内镜寻找鼻腔后部的出血点,经中鼻道入鼻咽部、后鼻孔区,观察血流来源,查找出血点具体位置,最后利用凡士林纱填塞或者止血球囊填塞。但现实情况中,查找出血点是非常困难和耗时的,在查找时间里病人如果持续大量出血,很可能引起患者失血性休克以及患者家属的严重恐慌。因此,本领域研发人员急需研发一种可以迅速判断鼻腔出血点位置,及时有效控制鼻腔出血,并且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佩戴舒适的鼻腔止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迅速判断鼻腔出血点位置,及时有效控制鼻腔出血,并且与患者鼻腔内部角度适形的鼻腔止血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鼻腔止血装置,包括:支撑主体和气囊,所述支撑主体上设有气体膨胀气囊时所需通过的气体通路,该气体通路至少包括第一气体通路和第二气体通路;所述气囊至少包括前气囊和后气囊,所述后气囊位于前气囊下部,未充气膨胀时气囊贴附于支撑主体的外表面上,第一气体通路为前气囊充气使其膨胀,膨胀后形成的空腔为前气囊腔,第二气体通路为后气囊充气使其膨胀,膨胀后形成的空腔为后气囊腔,所述支撑主体的气体通路连接有气体控制阀,该气体控制阀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体通路、第二气体通路连通,指示并控制外部气源为第一气体通路或第二气体通路充气。优选地,所述气体通路位于支撑主体内部,该气体通路包括第一气体通路和第二气体通路,所述气囊包括前气囊和后气囊,所述前气囊临近支撑主体的顶端。优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呈细长管状,由管壁围合形成,管壁的中空为鼻通气腔,气体通路埋设在管壁内部,所述气体通路一端与气囊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支撑主体末端与外部气源连通。优选地,所述前气囊与后气囊之间设有连接囊,该连接囊一端固定在前气囊上,另一端固定在后气囊上,连接囊形成的空腔为连接腔,气体通路还包括第三气体通路,通过第三气体通路为连接腔内部充气,使连接囊膨胀。优选地,所述气体控制阀与第一气体通路、第二气体通路、第三气体通路连通,指示并控制外部气源为第一气体通路、第二气体通路、第三气体通路中的任意一条通路充气。优选地,所述气体控制阀包括上板、下板和固定板,上板设有通气通道和指针,固定板设有指示第一气体通路、第二气体通路、第三气体通路的标识,上板相对下板位移,指针指向第一气体通路、第二气体通路、第三气体通路中任一标识,外部气源通过上板的通气通道与标识指示的气体通路连通。当然,所述气体通路只设置第一气体通路和第二气体通路时,也相应设置第一气体通路和第二气体通路的标识,指针指向两者之一。优选地,所述气体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设有阀腔,以及与阀腔相连通的第一气体腔和第二气体腔,第一气体腔设有通气口,该通气口连通气体通路;所述阀芯与阀腔密封配合,阀芯包括主体部分和手柄,所述主体部分设有气体通道和阻断面,旋转手柄使主体部分在阀腔内位移,气体通道连通通气口与第二气体腔,该阻断面阻断通气口与第二气体腔连通,所述第二气体腔与外部气源连通。优选地,所述前气囊与后气囊之间的支撑主体上设有转向部分,该转向部分呈弯曲状,使前气囊与后气囊弯曲形成适于人体鼻腔的角度。优选地,所述转向部分为支撑主体上的一段波纹管,该波纹管弯折时,一部分受到挤压变短,相对一侧拉伸变长。优选地,所述支撑主体的气体通路上设有泄压口,支撑主体外表面套设有泄压阀,该泄压阀密封泄压口,当气囊内压力超过安全泄压阈值时,泄压阀解除对泄压口的密封进行泄压。优选地,还包括电磁泄压阀,该电磁泄压阀与气体通路连通,当压力监测部件监测前气囊腔和/或后气囊腔内部气压超过安全泄压阈值时,电磁泄压阀打开为前气囊腔和/或后气囊腔泄压。优选地,还包括压力监测部件,该压力监测部件用于监测前气囊腔和/或后气囊腔的腔体压力。优选地,所述前气囊和后气囊内部还设有低温液囊,通过液囊管路向低温液囊内部填充低温液体,低温液囊充满膨胀后,低温液囊的外表面分别与前气囊的内表面、后气囊的内表面贴合。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鼻腔止血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第一,通过为前气囊、后气囊进行分别充气,可以观察止血情况,辅助判断鼻腔出血点位置,精确有效地控制鼻腔出血,不仅避免气囊对无出血位置鼻腔粘膜的压迫,还有利于医生后期对出血点的精确治疗。第二,本技术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通过气体控制阀控制外部气源与气体通路连通,即可分别为前气囊、后气囊充气,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第三,本技术采用支撑主体转向的方式可使装置适形于人体鼻腔,减小患者在止血过程中的痛苦。第四,利用低温液囊增强止血效果,而且具有缓解患者疼痛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一实施例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一实施例低温液囊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一实施例气体控制阀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一实施例泄压阀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一实施例电磁泄压阀剖切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二实施例剖切结构示意图1;图7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二实施例剖切结构示意图2;图8为本技术鼻腔止血装置第二实施例剖切结构示意图3;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主体;10.鼻通气腔;11.气体通路;111.第一气体通路;111a.第一气路进口;112.第二气体通路;112a.第二气路进口;113.第三气体通路;113a.第三气路进口;12.转向部分;121.波纹管;13.管壁;14.泄压口;2.气囊;21.前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腔止血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和气囊(2),所述支撑主体(1)上设有气体膨胀气囊(2)时所需通过的气体通路(11),该气体通路(11)至少包括第一气体通路(111)和第二气体通路(112);所述气囊(2)至少包括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所述后气囊(22)位于前气囊(21)下部,未充气膨胀时气囊(2)贴附于支撑主体(1)的外表面上,第一气体通路(111)为前气囊(21)充气使其膨胀,膨胀后形成的空腔为前气囊腔(210),第二气体通路(112)为后气囊(22)充气使其膨胀,膨胀后形成的空腔为后气囊腔(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的气体通路(11)连接有气体控制阀(3),该气体控制阀(3)一端与外部气源(4)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体通路(111)、第二气体通路(112)连通,指示并控制外部气源(4)为第一气体通路(111)或第二气体通路(112)充气。/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8 CN 20181026365371.一种鼻腔止血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和气囊(2),所述支撑主体(1)上设有气体膨胀气囊(2)时所需通过的气体通路(11),该气体通路(11)至少包括第一气体通路(111)和第二气体通路(112);所述气囊(2)至少包括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所述后气囊(22)位于前气囊(21)下部,未充气膨胀时气囊(2)贴附于支撑主体(1)的外表面上,第一气体通路(111)为前气囊(21)充气使其膨胀,膨胀后形成的空腔为前气囊腔(210),第二气体通路(112)为后气囊(22)充气使其膨胀,膨胀后形成的空腔为后气囊腔(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的气体通路(11)连接有气体控制阀(3),该气体控制阀(3)一端与外部气源(4)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体通路(111)、第二气体通路(112)连通,指示并控制外部气源(4)为第一气体通路(111)或第二气体通路(112)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路(11)位于支撑主体(1)内部,该气体通路(11)包括第一气体通路(111)和第二气体通路(112),所述气囊(2)包括前气囊(21)和后气囊(22),所述前气囊(21)临近支撑主体(1)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呈细长管状,由管壁(13)围合形成,管壁(13)的中空为鼻通气腔(10),气体通路(11)埋设在管壁(13)内部,所述气体通路(11)一端与气囊(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支撑主体(1)末端与外部气源(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鼻腔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囊(21)与后气囊(22)之间设有连接囊(23),该连接囊(23)一端固定在前气囊(21)上,另一端固定在后气囊(22)上,连接囊(23)形成的空腔为连接腔(230),气体通路(11)还包括第三气体通路(113),通过第三气体通路(113)为连接腔(230)内部充气,使连接囊(23)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腔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控制阀(3)与第一气体通路(111)、第二气体通路(112)、第三气体通路(113)连通,指示并控制外部气源(4)为第一气体通路(111)、第二气体通路(112)、第三气体通路(113)中的任意一条通路充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鼻腔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控制阀(3)包括上板(31)、下板(32)和固定板(33),上板(31)设有通气通道(311)和指针(312),固定板(33)设有指示第一气体通路(111)、第二气体通路(112)、第三气体通路(113)的标识(331),上板(31)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生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