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回血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82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见回血采血针,静脉针座内腔的中心位向管塞针座方向延伸形成回血管,回血管的一端与静脉针座内腔的内壁呈一体结构,回血管的另一端呈悬空状,回血管内腔形成回血流道腔,静脉针管位于回血流道腔内的管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回血口,回血管的外壁与静脉针座内腔壁之间形成压缩仓,回血管悬空端与管塞针座之间形成间隙,回血流道腔通过该间隙与上述压缩仓连通,管塞针管突出于管塞针座的该段管体处套接有一胶套,胶套内形成胶套内腔,管塞针管位于该胶套内腔内,所述回血流道腔和压缩仓连通形成的内腔、胶套内腔、管塞针管内腔形成的容积之和,该容积之和是静脉针管内腔容积的27‑100倍。压缩仓能快速可见回血。

Visible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见回血采血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一种可见回血采血针,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对比文件1,专利申请号:200820055045.9,专利权人:张洪杰,申请日:2008.1.24,公告号:CN201157363Y,本案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见回血双头采血针,它主要包括静脉穿刺针座和管塞穿刺针座,以及对应的静脉穿刺针和管塞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穿刺针座内腔中空,静脉穿刺针座内腔设有回血隔离内管,其一端固定于静脉穿刺针座内腔的内壁处,另一端则设置于回血隔离外管内腔内,两种成反向设置,回血隔离外管与管塞穿刺针座相连通,回血隔离内管的外壁与回血隔离外管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回血隔离内管的端部与回血隔离外管内腔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回血隔离内管、回血隔离外管与静脉穿刺针座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回血观察仓,静脉穿刺针座外壁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观察部。对比文件2,专利申请号:201020516176.X,专利权人:威海鸿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申请日:2010.09.03,公告号:CN201775632U,本案公开了一种可见回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见回血采血针,所述采血针包括静脉针座(2),静脉针座(2)的一端与管塞针座(4)的一端固定连接,静脉针座(2)内设有静脉针管(1),管塞针座(4)内设有管塞针管(3),静脉针管(1)的一端突出于静脉针座(2),管塞针管(3)的一端突出于管塞针座(4),静脉针管(1)一端与管塞针管(3)一端呈反向分布,静脉针管(1)另一端与管塞针管(3)另一端连接呈一体结构,静脉针管(1)的静脉针管内腔(11)与管塞针管(3)的管塞针管内腔(31)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针座(2)的内腔呈中空状,静脉针座(2)内腔的中心位向管塞针座(4)方向延伸形成回血管(21),回血管(21)的一端与静脉针座(2...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见回血采血针,所述采血针包括静脉针座(2),静脉针座(2)的一端与管塞针座(4)的一端固定连接,静脉针座(2)内设有静脉针管(1),管塞针座(4)内设有管塞针管(3),静脉针管(1)的一端突出于静脉针座(2),管塞针管(3)的一端突出于管塞针座(4),静脉针管(1)一端与管塞针管(3)一端呈反向分布,静脉针管(1)另一端与管塞针管(3)另一端连接呈一体结构,静脉针管(1)的静脉针管内腔(11)与管塞针管(3)的管塞针管内腔(31)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针座(2)的内腔呈中空状,静脉针座(2)内腔的中心位向管塞针座(4)方向延伸形成回血管(21),回血管(21)的一端与静脉针座(2)内腔的内壁呈一体结构,回血管(21)的另一端呈悬空状,回血管(21)内腔形成回血流道腔(6),静脉针管(1)位于回血流道腔(6)内的管壁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回血口(211),回血管(21)的外壁与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杰王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