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5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安装在杆件上,这样由于不易移动,因此在断电的情况下存在不便工作的问题,包括摄像监管设备和第一连接座,所述摄像监管设备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下端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设置,螺纹孔开设在第一支撑箱的上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一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这样在路口的摄像监管设备发生问题以后,可以利用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实现继续监管的功能,从而避免监管的间断,确保时刻监管的效果。

An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equipment for mobil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
技术介绍
交通道路上通过摄像头进行远程监控,便于管理交通道路,及时了解路面的情况。公告号为CN10908902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下雨天前后的具有气流驱蚁的交通道路监管设备,该用于下雨天前后的具有气流驱蚁的交通道路监管设备,由安装支架、气流装置、摄像头主体、玻璃罩、镜头、传感器、壳体、气流发生装置、电磁铁、管道、分流管、转轴、限位条、弹簧、第一移动板、铁片、气囊布、滑块、第二移动板、弧形板、侧板和凸块2110组成,通过电磁体吸住两块活动板,两块活动板瞬间快速移动产生气流,气流将大水蚁的翅膀吹掉,使大水蚁无法飞行,避免遮挡监控的视线,保证监控画面的质量;两块活动板通过气囊布密封连接,且弧形板及两侧能够防止气囊鼓出,只留下管道一个出气口,气囊布与活动板之间的大量气流快速通过一个出气口输出,增大了出气气流的强度。公开号为CN20788312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行人闯红灯监管设备,本技术通过摄像头获取马路上行人的图像,数据处理模块通过人体上半身图像识别实现行人的追踪,由于上半身识别可以实现人体360度的识别与跟踪,因此可以识别跟踪双向的行人,并在跟踪对面行人过程中通过人脸图像识别算法抓拍最清晰的人脸图像。上半身识别可以在脸部特征不清晰的情况下进行识别与跟踪,可显著提高行人违法行为识别率,并能更早识别出违法行为。由于上半身识别可以完整跟踪行人整个穿马路的过程,因此可以实现闯红灯前、开始闯红灯、闯红灯结束的完整抓拍,为后期处罚提供佐证。同时,基于上半身跟踪算法,在行人移动过程中会不断识别其脸部特征,抓拍最清晰、角度最好的人脸图片,在通过人脸对比确定违法行人身份时,可以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率。体感探测器是对紧邻信号灯周围区域的人流密度进行检测,可以感知行人进入马路的行为,是对摄像头图像识别的补充。在马路较宽情况下,信号灯周围区域将成为摄像头拍摄的盲区,通过体感探测器则可以提升这个区域的识别率,从而无死角的实现违法行为识别。警报模块还可以根据数据处理模块提供路口紧急状况自动报警;根据数据处理模块提供的人流量信息或特殊肢体特征行人情况,信号灯控制模块适当调整红绿灯切换时间,确保安全。但是现有的摄像监管设备,都是固定设置在杆件上的,这样当出现断电情况时,摄像监管设备就无法继续工作,从而也就无法达到监管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以解决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安装在杆件上,这样由于不易移动,因此在断电的情况下存在不便工作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包括摄像监管设备和第一连接座,所述摄像监管设备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下端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设置,螺纹孔开设在第一支撑箱的上板上,所述螺纹杆位于第一支撑箱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通过转轴与第一伺服电机进行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在第一支撑箱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支撑箱连接在第二支撑箱的顶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箱内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连接在固定底座上,且固定底座连接在第二支撑箱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活动插接在第二支撑箱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活动插接在滑动箱内,所述滑动箱的外侧壁通过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分别与第二支撑箱和第一支撑箱进行连接,所述滑动箱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其中一个滑动杆的侧壁连接有直齿条,直齿条活动设置在滑动箱上开设的移动槽内,所述直齿条与齿轮相啮合,齿轮套设在第二转动杆上,且齿轮设置在滑动箱内,所述滑动杆的下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座的上板上,且第二连接座连接在支撑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撑底座的下板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板边缘连接有推动把,推动把上设置有控制面板。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滑动杆上连接有限位板。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呈矩阵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箱和支撑底座上设置有辅助支撑组件。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三个,且三个限位组件呈三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驱动气缸和气缸臂,所述驱动气缸和气缸臂相连接,所述驱动气缸连接在支撑底座的上板上,所述气缸臂活动插接在支撑底座上,所述气缸臂的下端连接有限位底座。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底座的下端设置有防滑垫板。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连接在支撑底座的上板上,且辅助支撑杆活动插接在辅助通孔内,所述辅助通孔开设在辅助支撑板上,辅助支撑板连接在滑动箱远离第一支撑箱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侧壁对称连接有两个加强筋,加强筋的下端连接在支撑底座的上端面上。(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一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这样在路口的摄像监管设备发生问题以后,可以利用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实现继续监管的功能,从而避免监管的间断,确保时刻监管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支撑底座和万向轮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确保该摄像监管设备实现更加便捷的移动效果,在实际操作时,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中,增加了第一连接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一伺服电机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用于实现摄像监管设备角度的转动,这样在监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摄像监管设备的角度,从而起到更好的监管效果。4、本专利技术中,增加了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转动杆、直齿条、齿轮、滑动槽和滑动杆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摄像监管设备高度的调节,这样在需要调节摄像监管设备的高度时,可以通过该组合结构实现便捷操纵。5、本专利技术中,增加了螺纹杆和螺纹孔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具体地,在摄像监管设备角度发生变化时,可以保证摄像监管设备只发生角度的变化,不会发生高度的变化。6、本专利技术中,增加了蓄电池和控制面板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的设置,可以起到对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便捷供电,同时,可以实现对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便捷的控制效果。7、本专利技术中,在滑动箱和支撑底座上还增设了辅助支撑组件,该辅助支撑组件的设置,在摄像监管设备实现高度的调节时,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避免摄像监管设备的移动发生晃动。8、本专利技术中,在支撑底座上增设了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的设置,可以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具体地在摄像监管设备需要停止工作或者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包括摄像监管设备(1)和第一连接座(2),所述摄像监管设备(1)连接在第一连接座(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的下端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与螺纹孔(5)螺纹设置,螺纹孔(5)开设在第一支撑箱(6)的上板上,所述螺纹杆(4)位于第一支撑箱(6)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杆(7),第一转动杆(7)通过转轴与第一伺服电机(8)进行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连接在第一支撑箱(6)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支撑箱(6)连接在第二支撑箱(9)的顶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箱(9)内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10),第二伺服电机(10)连接在固定底座(11)上,且固定底座(11)连接在第二支撑箱(9)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0)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2),第二转动杆(12)活动插接在第二支撑箱(9)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杆(12)的自由端活动插接在滑动箱(13)内,所述滑动箱(13)的外侧壁通过第二连接杆(14)和第三连接杆(15)分别与第二支撑箱(9)和第一支撑箱(6)进行连接,所述滑动箱(1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动槽(16),滑动槽(16)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17),其中一个滑动杆(17)的侧壁连接有直齿条(25),直齿条(25)活动设置在滑动箱(13)上开设的移动槽(24)内,所述直齿条(25)与齿轮(26)相啮合,齿轮(26)套设在第二转动杆(12)上,且齿轮(26)设置在滑动箱(13)内,所述滑动杆(17)的下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座(18)的上板上,且第二连接座(18)连接在支撑底座(19)的上端面上;/n所述支撑底座(19)的下板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20);/n所述支撑底座(19)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21),所述支撑底座(19)的上板边缘连接有推动把(22),推动把(22)上设置有控制面板(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包括摄像监管设备(1)和第一连接座(2),所述摄像监管设备(1)连接在第一连接座(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的下端中部设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下端设置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与螺纹孔(5)螺纹设置,螺纹孔(5)开设在第一支撑箱(6)的上板上,所述螺纹杆(4)位于第一支撑箱(6)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杆(7),第一转动杆(7)通过转轴与第一伺服电机(8)进行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连接在第一支撑箱(6)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支撑箱(6)连接在第二支撑箱(9)的顶板上,所述第二支撑箱(9)内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10),第二伺服电机(10)连接在固定底座(11)上,且固定底座(11)连接在第二支撑箱(9)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0)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2),第二转动杆(12)活动插接在第二支撑箱(9)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杆(12)的自由端活动插接在滑动箱(13)内,所述滑动箱(13)的外侧壁通过第二连接杆(14)和第三连接杆(15)分别与第二支撑箱(9)和第一支撑箱(6)进行连接,所述滑动箱(1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动槽(16),滑动槽(16)内滑动设置有滑动杆(17),其中一个滑动杆(17)的侧壁连接有直齿条(25),直齿条(25)活动设置在滑动箱(13)上开设的移动槽(24)内,所述直齿条(25)与齿轮(26)相啮合,齿轮(26)套设在第二转动杆(12)上,且齿轮(26)设置在滑动箱(13)内,所述滑动杆(17)的下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座(18)的上板上,且第二连接座(18)连接在支撑底座(19)的上端面上;
所述支撑底座(19)的下板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20);
所述支撑底座(19)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21),所述支撑底座(19)的上板边缘连接有推动把(22),推动把(22)上设置有控制面板(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管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辰辰另大兵夏波霍良臣
申请(专利权)人: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