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3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包括同轴连接的上齿轮、下齿轮,以及摩擦片;一种结构是:摩擦片为环形,下齿轮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嵌入摩擦片的环形沉槽,摩擦片的外周面与环形沉槽的壁面涨紧配合,上齿轮与摩擦片固定;另一种结构是:摩擦片为直条形,下齿轮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嵌入摩擦片的条形沉槽,上齿轮的外周面与摩擦片的内侧面抵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齿轮整体通过设置连接于上下齿轮的摩擦片,产生摩擦力矩,未过负载时,上下齿轮同步转动,过负载时,克服摩擦片的摩擦力矩,上下齿轮相对转动,以达到防止整个齿轮过负载损坏的目的,消除堵转现象,过负载消除后,上下齿轮回复到同步转动,具有自动回复原有传动的功能。

A kind of gear to eliminate locked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特别是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
技术介绍
附图1~3所示的冰箱风门产品中的齿轮1-1,其具有上下两层起传动作用的啮合齿部1-2、1-3,是整体式齿轮,当门板未过负载或驱动未过步数时,风门开闭动作正常,但在门板过负载(如结冰冻住)或驱动过步数时,电机及齿轮均处于堵转状态,长时间堵转会造成齿轮疲劳断裂、连接轴扭曲变形,噪音增加,从而引起风门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技术方案: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包括同轴连接的上齿轮、下齿轮,以及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嵌设在所述下齿轮的上端面上,所述上齿轮与所述摩擦片固定。一种结构是:所述摩擦片为环形,所述下齿轮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嵌入所述摩擦片的环形沉槽,所述摩擦片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沉槽的壁面涨紧配合,所述上齿轮与所述摩擦片固定。最佳的,所述摩擦片的环形周长大于所述环形沉槽的壁面周长,达到涨紧配合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片在环形周向上设有缺口,所述上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止挡块,所述止挡块插入所述缺口中固定。通过摩擦片的张紧力对止挡块夹持固定,从而使上齿轮与摩擦片固定。最佳的,所述缺口处,所述摩擦片的两个端头为直条形。以避免摩擦片缺口处的端头也是与环形沉槽的壁面贴合,而难于对止挡块进行稳定的夹持固定。另一种结构是:所述摩擦片为直条形,所述下齿轮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嵌入所述摩擦片的条形沉槽,所述上齿轮的外周面与所述摩擦片的内侧面抵合固定。最佳的,所述摩擦片的长度、厚度与所述条形沉槽的长度、宽度匹配。使摩擦片在长度方向上涨紧形成的张紧力,能够保证其对上齿轮的摩擦力足以使得上齿轮与摩擦片抵合固定。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对齿轮整体通过设置连接于上齿轮和下齿轮的摩擦片,产生摩擦力矩,在未过负载时,上下齿轮同步转动,在过负载时,克服摩擦片的摩擦力矩,上下齿轮相对转动,以达到防止整个齿轮过负载损坏的目的,消除堵转现象,过负载消除后,上下齿轮回复到同步转动,具有自动回复原有传动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冰箱风门产品中,现有具有上下两层起传动作用啮合齿部的整体式齿轮;图2为图1所指的整体式齿轮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的齿轮结构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爆炸图;图7为图4的B-B剖视图;图8为图4的C-C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2的齿轮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如附图4~8所示,包括上齿轮1、下齿轮2、摩擦片3,上齿轮1、下齿轮2竖向通过同一主轴同轴连接。摩擦片3环绕形成环形,下齿轮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沉槽21,环形的摩擦片3嵌入环形沉槽21中,摩擦片3的外周面与环形沉槽21的壁面23涨紧配合形成周向张紧力,可通过设置摩擦片3其环形外周面的周长大于环形沉槽21其壁面23的周长,达到涨紧配合的效果。摩擦片3在环形周向上设有缺口31,上齿轮1的下端面上设有止挡块11,止挡块11插入缺口31中固定,可通过摩擦片3的张紧力对止挡块11夹持固定,从而使上齿轮1与摩擦片3固定。在缺口31处,将摩擦片3的两个端头32设置为直条形,以避免端头32也是与壁面23贴合,而难于对止挡块11进行稳定的夹持固定。按上述结构装配完成后,即得到本实施例的整个齿轮,而后装入风门中,上齿轮的外圆周啮合齿与后端传动轮啮合,下齿轮的外圆周啮合齿与前端传动轮啮合。由于摩擦片的外周面与环形沉槽的壁面涨紧,所产生的张紧力能够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矩,即通过摩擦片产生阻尼力矩。当风门门板未过负载时,上齿轮所承受的传动力矩小于摩擦力矩,则上齿轮和下齿轮同步转动,传动力矩传递至后继传动轮;当风门门板过负载时,上齿轮所承受的传动力矩大于、等于摩擦力矩,则上齿轮静止,下齿轮相对于环形的摩擦片旋转,从而处于打滑的状态,以达到防止本实施例的整个齿轮过负载损坏的目的,消除堵转现象,有效保护其他的传动轮不受损坏;当风门门板的过负载传动力矩消除后,上齿轮和下齿轮回复到同步转动,风门仍保持正常开闭功能,以达到自动适应风门门板负载的功能。摩擦片的摩擦力矩可根据本实施例的整个齿轮的传动力矩设置。实施例2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包括上齿轮1、下齿轮2、摩擦片3,上齿轮1、下齿轮2竖向通过同一主轴同轴连接。如附图9所示(与附图8的剖视方向相同),摩擦片3为直条形,下齿轮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条形沉槽22,直条形的摩擦片3嵌入条形沉槽22中,摩擦片3的长度、厚度与条形沉槽22的长度、宽度匹配,使摩擦片3在长度方向上涨紧形成张紧力,上齿轮1的外周面与摩擦片3的内侧面33抵合固定,摩擦片3的张紧力保证了其对上齿轮1的摩擦力足以使得上齿轮1与摩擦片3抵合固定。按上述结构装配完成后,即得到本实施例的整个齿轮,而后装入风门中,上齿轮的外圆周啮合齿与后端传动轮啮合,下齿轮的外圆周啮合齿与前端传动轮啮合。由于摩擦片与条形沉槽涨紧,所产生的张紧力对上齿轮能够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矩,即通过摩擦片产生阻尼力矩。当风门门板未过负载时,上齿轮所承受的传动力矩小于摩擦力矩,摩擦片保持与上齿轮的抵合固定状态,则上齿轮和下齿轮同步转动,传动力矩传递至后继传动轮;当风门门板过负载时,上齿轮所承受的传动力矩大于、等于摩擦力矩,则摩擦片与下齿轮静止,上齿轮相对于直条形的摩擦片旋转,从而处于打滑的状态,以达到防止本实施例的整个齿轮过负载损坏的目的,消除堵转现象,有效保护其他的传动轮不受损坏;当风门门板的过负载传动力矩消除后,上齿轮和下齿轮回复到同步转动,风门仍保持正常开闭功能,以达到自动适应风门门板负载的功能。摩擦片的摩擦力矩可根据本实施例的整个齿轮的传动力矩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连接的上齿轮(1)、下齿轮(2),以及摩擦片(3),所述摩擦片(3)嵌设在所述下齿轮(2)的上端面上,所述上齿轮(1)与所述摩擦片(3)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连接的上齿轮(1)、下齿轮(2),以及摩擦片(3),所述摩擦片(3)嵌设在所述下齿轮(2)的上端面上,所述上齿轮(1)与所述摩擦片(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3)为环形,所述下齿轮(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嵌入所述摩擦片(3)的环形沉槽(21),所述摩擦片(3)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沉槽(21)的壁面涨紧配合,所述上齿轮(1)与所述摩擦片(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3)的环形周长大于所述环形沉槽(21)的壁面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堵转现象的齿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炎祝玉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