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英专利>正文

一种缓冲阀与管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1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阀与管道组件。为解决现有水流缓冲装置结构不不合理致使缓冲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的过水孔连通。该缓冲阀具有的两个腔体通过过水孔连通,使进入缓冲阀的水流在缓冲阀内得到足够的缓冲时间,从而降低水流的出水速度,提升对水流的缓冲效果。

A buffer valve and pip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阀与管道组件
本技术涉及水蓄冷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阀与管道组件。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用电实行峰谷差价是指利用晚上谷段电价低的时候,将中央空调冷冻水用蓄冷水池和蓄冷水罐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电价高的时段使用,这种方法能大量节省空调的运行费用。利用水池或水罐储存冷冻水的关键在于利用水在不同温度时密度不一样的物理特性,利用密度流使热水和冷水之间保持分隔,实现冷热水分层,从而避免冷水和热水大量混合,减小冷热水混合的厚度,提高利用效率。而这个过程中,最关键就是要使进入水池或水罐的水流波动范围和流动速度最小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相关技术中通常需要利用一些水流缓冲装置对竖直方向上的水流进行缓冲。但是,目前市场上具有缓冲功能的装置,结构不合理,缓冲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阀,能够提升缓冲阀的缓冲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缓冲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的过水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开口设置在阀体的的第一端上,第二开口设置在阀体上的第二端上,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夹角不小于90°;更进一步地,阀体为柱状结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夹角为180°。进一步地,阀体上还设有第三腔体与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三腔体连通,第三开口设置在第一端上,且第三开口不低于第一开口。进一步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有向第一腔体的外侧突出的弧形底壁。优选地,过水孔设置在所述侧壁的顶部。进一步地,侧壁上沿第一腔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过水孔,阀体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腔体。优选地,该缓冲阀还包括封板,封板与阀体可拆卸地连接并封堵第二开口,封板上设有贯通封板的第四开口。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管道组件,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与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缓冲阀,进水管与第一开口连通,出水管与第二开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个方案通过在阀体上设置两个腔体,并将两个腔体通过过水孔连通,使进入缓冲阀的水流在缓冲阀内得到足够的缓冲时间,从而降低水流的出水速度,提升对水流的缓冲效果。本技术的一个方案还通过在缓冲槽的第一腔体底部设置向第一腔体的外侧突出的弧形底壁,急速的水流进入缓冲槽后,水的冲力可在具有下凹流线型曲面及光滑圆形曲面内壁的第一腔体内得以全方位分解而得到大大减弱,同时水流在溅射过程中形成均匀的散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底部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底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从而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缓冲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两端,第一端10设于阀体顶部,第二端20设于阀体底部,并且第一端10与第二端20反向设置,即两者夹角为180°。其中,优选地,第一开口11设在第一端10的中心位置上,与第一腔体12连通,并位于第一腔体12的顶部;第一腔体12的底部设有向第一腔体12的外侧突出的弧形底壁13。优选地,第二开口21设在第二端20上,与第二腔体22连通,并位于第二腔体22的底部;第一腔体12与第二腔体22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12的侧壁上的过水孔4连通;第二腔体22沿阀体的周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阀体上设有第三腔体32与第三开口31,第三开口31设置在第一端10上,第三开口31与第三腔体32连通,并位于第三腔体32的顶部;且第三开口31不低于第一开口11。优选地,该缓冲阀还包括封板5,封板5与阀体可拆卸地连接并封堵第二开口21,封板5上设有贯通封板5的第四开口41。在本实施例中,水流通过进水管道进入第一端10后,快速从第一开口11进入第一腔体12,具有较大冲力的水流经过第一腔体12底部的弧形底壁13和腔体内壁的圆形曲面分解、吸收后,水流的冲力得以迅速减弱;并且,随着进入第一端10的水流量增多,第一腔体12的水面渐渐上升至设置在第一腔体12的侧壁上的过水孔4,并从过水孔4流入第二腔体22;由于过水孔4与第二端20上的第四开口41通过第二腔体22连通,经过第一腔体12缓冲的水流流入过水孔4,流经第一腔体12的外壁进行二次缓冲,最终通过第四开口41从第二端20流出,从而流入出水管道,最终进入水池或水罐。更进一步地,部分冲力较大的水流在通过进水管道进入第一端10后,由于单位时间内水流量太大导致水流具有较大冲力,会从第一腔体12内溅出而被设置在第一腔体12周向上的第三腔体32所接收;第三腔体32内所容纳的水会随着通过进水管道的进水量的增多而增多,直至从第三腔体32的顶部即第三开口31溢出,进入第一腔体12,实现水流的二次缓冲,并从第一腔体12的侧壁上的过水孔4流入,最终从第二端20的第四开口41流出,保证水流在缓冲阀内有足够的缓冲时间,降低了水流的出水速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冲击力较大的水流的缓冲效果。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冲阀不包括封板5,因此也不具有第四开口41。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的过水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上的过水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夹角不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夹角为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第三腔体与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上,且所述第三开口不低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