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复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15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3
一种茶叶复干机,包括支架,支架上固定有金属灶体,金属灶体内安装有筒体,筒体与转轴通过固定架连接,转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金属灶体远离筒体的出料口的一端设置炉门、灰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复干机,可节省空间,更方便茶叶或其他物料干燥使用。

A tea dry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复干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茶叶复干机。
技术介绍
中小型茶厂在初制绿茶时会用到茶叶复干机。现有的茶叶复干机如图1所示,包括金属灶体1,金属灶体1内安装有筒体2,筒体2与转轴3连接,转轴3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在金属灶体1的下方一侧设置有炉门6和灰门7,灰门7一侧与风机5连通。该装置通过炉门6加入物料进行燃烧,从而对筒体2进行加热;与此同时,通过驱动装置4带动筒体2转动,使得筒体2内的茶叶均匀转动,并均匀受热完成复干过程。该装置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炉门6与筒体2的中心轴线垂直,即燃烧物料的加入口是横向布置,这样在茶叶复干机一侧需要预留较大的空间,才能方便添加燃烧用的物料或与生物质燃烧机连接。这种结构非常占用面积,且当多台茶叶复干机并排作业时,横向距离大大拉长,不方便皮带输送机输送;2)、金属灶体1的支架9为了安装转轴3,固两端伸出金属灶体1外,而为了方便输送,一般在金属灶体1一侧的出料口8处安装皮带输送机,受支架9的限制,皮带输送机无法直接位于出料口8的正下方,这样导致茶叶容易散落到地面,不仅需要额外清理,而且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复干机,能够节省空间,方便多台复干机并排作业,并有利于后期连续输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复干机,包括支架,支架上固定有金属灶体,金属灶体内安装有筒体,筒体与转轴通过固定架连接,转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金属灶体远离筒体的出料口的一端设置炉门、灰门。所述支架包括前后的支腿,前后的支腿上端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位于出料口的外侧,一端的支腿位于出料口内侧。所述筒体为八棱锥体结构,筒体在靠近出料口处设有螺旋线导叶板。所述固定架包括多根支撑杆,支撑杆两端设有螺纹段,对应的筒体内壁及转轴的外壁上均焊接有螺纹套。所述筒体远离一端出料口的一端设有端板,端板上带有透气的网板。本技术一种茶叶复干机,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将金属灶体的燃烧室、接灰室的端口设置为与金属灶体的中心轴线平行,这样当多台茶叶复干机并排作业时,生物质燃烧器可放置于茶叶复干机后端,茶叶复干机之间的间隙可大大缩小,不仅节省空间,也方便后期茶叶出料后通过皮带连续输送。2)、通过对支架进行改进,使得出料口下端预留出空间,茶叶出料后全部落在皮带上,这样避免散落到地面,减少清理工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架的主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筒体的端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炉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金属灶体1,筒体2,转轴3,驱动装置4,风机5,炉门6,灰门7,出料口8,支架9,螺旋线导叶板10,风管11,燃烧室12,储灰室13,隔板14,支撑杆15,螺纹套16,端板17,网板18,电机19,皮带传送机构20,齿轮传动机构21,扣板22,卡板2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复干机,包括支架9,支架9上固定有金属灶体1,金属灶体1包括上方的容纳室和下方的加热室,其中容纳室内设置有筒体2,筒体2与容纳室保持间隔。筒体2一端设有端板17、另一端设有出料口8。转轴3通过固定架与筒体2连接且两端伸出筒体2外并通过轴承、轴承座安装在支架9上。在支架9上远离出料口8的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4,这里的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19,电机通过皮带传送机构20、齿轮传动机构21驱动转轴3转动,转轴3带动筒体2转动,筒体2带动茶叶转动。该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金属灶体1下方的加热室内设有带孔或开槽的隔板,隔板上部为燃烧室,用于加入燃烧用的物质,隔板下部为接灰室,用于储存燃烧后的灰烬。这里燃烧室、接灰室的进口设置在靠近驱动装置4一侧的金属灶体1端部,即燃烧室、接灰室的端口与金属灶体1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燃烧室、接灰室的端口分别铰接有炉门6、灰门7。炉门6、灰门7端面均铰接有扣板22,扣板22上带有开槽,另外在燃烧室、接灰室的进口处设有卡板23,卡板23上设有开槽,扣板22在旋转到水平位置时可与卡板23可卡接。该设置为本申请的改进点之一。通过对燃烧室、接灰室的端口的改进,这样在多个茶叶复干机并排作业时,既节省了横向占地面积,也方便皮带输送机连续输出茶叶。也方便后期与生物质燃烧机连接,满足环保要求。另外,接灰室通过风管11可与风机5(本申请的图中未画出)连接。这样可加快燃烧。所述支架9包括前后的支腿9-1,前后的支腿9-1上端固定有安装架9-2,安装架9-2位于出料口8的外侧,一端的支腿9-1位于出料口8内侧且与金属灶体1端面保持齐平。该设置为本申请的改进点之二。由于安装架9-2在上端,这样使得出料口8下部预留出空间,这样皮带输送机可直接位于出料口8下部,在茶叶复干机出料后,可通过皮带输送机输出茶叶,且在此过程中,茶叶全部落在皮带输送机上,避免散落地面,减少清扫工作。所述筒体2为八棱锥体结构,筒体2在靠近出料口8处设有螺旋线导叶板10。通过设置此结构,可使得筒体2运转具有良好的翻炒性能,正转进茶快,不跑茶;反转出茶迅速。所述固定架包括多根支撑杆15,支撑杆15两端设有螺纹段,对应的筒体2内壁及转轴3的外壁上均焊接有螺纹套16。由此在装配时可螺纹连接,拆装比较快速、方便。所述筒体2远离一端出料口8的一端设有端板17,端板17上带有透气的网板18。由此在干燥时可让湿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复干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9),支架(9)上固定有金属灶体(1),金属灶体(1)内安装有筒体(2),筒体(2)与转轴(3)通过固定架连接,转轴(3)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金属灶体(1)远离筒体(2)的出料口(8)的一端设置炉门(6)、灰门(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复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9),支架(9)上固定有金属灶体(1),金属灶体(1)内安装有筒体(2),筒体(2)与转轴(3)通过固定架连接,转轴(3)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金属灶体(1)远离筒体(2)的出料口(8)的一端设置炉门(6)、灰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复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包括前后的支腿(9-1),前后的支腿(9-1)上端固定有安装架(9-2),安装架(9-2)位于出料口(8)的外侧,一端的支腿(9-1)位于出料口(8)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道清蔡偶超
申请(专利权)人:五峰宜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