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096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研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包括:定量框、双杆手柄、活动横杆、托底组件和至少一个拉绳。定量框为顶部和底部设有敞口的中空结构;双杆手柄包括与定量框连接的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活动横杆与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滑动连接;托底组件与定量框转动连接;拉绳的第一端与活动横杆连接,拉绳的第二端与托底组件连接,通过移动活动横杆带动拉绳以控制托底组件向下翻转至将敞口封闭的第一位置,或向上翻转至将敞口完全打开的第二位置;具体实施例中还可增设覆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可实现定量采集底栖动物并减少操作误差,降低对采集人员体能及操作技巧等要求,规避直接接触水体所带来的染病风险。

A quantitative collection device for standing benth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研究
,特别涉及一种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基于动物个体尺度评价湿地健康状况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鱼类和浮游生物方面,近年来逐渐转向底栖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长期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沉积物中,可以加速水底碎屑的分解,作为水生食物网中的关键一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生物特征在于:生存活动的空间有限,食物来源狭窄,对生存环境的依赖程度较大,栖息地相对固定,活动范围较小,其中多数种类较浮游生物个体较大,易于野外观察和辨认,且个体较鱼类小、生长繁殖快、生命周期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物种角度分析,不同种类的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水体发生的变化例如重金属污染、围湖造田、植被演替、围垦造堤、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等皆会直接影响不同种类底栖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存活;而群落结构上,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丰度以及生物量亦会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量框、双杆手柄、活动横杆、托底组件和至少一个拉绳;/n所述定量框为顶部和底部设有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定量框的顶部对应两边设有两翼;所述双杆手柄包括:与所述定量框连接的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所述活动横杆与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滑动连接,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间;/n所述托底组件与所述定量框转动连接,所述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横杆连接,所述拉绳的第二端与所述托底组件连接,以通过移动所述活动横杆可控制所述托底组件向下翻转至将所述敞口封闭的第一位置,或向上翻转至将所述敞口完全打开的第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量框、双杆手柄、活动横杆、托底组件和至少一个拉绳;
所述定量框为顶部和底部设有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定量框的顶部对应两边设有两翼;所述双杆手柄包括:与所述定量框连接的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所述活动横杆与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滑动连接,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间;
所述托底组件与所述定量框转动连接,所述拉绳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横杆连接,所述拉绳的第二端与所述托底组件连接,以通过移动所述活动横杆可控制所述托底组件向下翻转至将所述敞口封闭的第一位置,或向上翻转至将所述敞口完全打开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底组件包括:
第一旋片、第二旋片和底板;所述第一旋片的弧形底边和所述第二旋片的弧形底边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旋片和所述第二旋片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定量框相对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底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固定扣用于将所述拉绳与所述底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片和所述第二旋片的结构相同,均为扇形旋片;所述底板为曲面板,所述第一旋片和所述第二旋片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两侧的曲形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底栖动物定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玉娇李晓茜王晨张明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