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隔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044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无菌隔离器,包括支架和放置在所述支架内的至少一隔离包,其中,在所述隔离包一侧设有进风口,另一侧设出风口,所述隔离包外还设有风机及初效过滤器、进风过滤通风器、出风过滤通风器、总进风管道;其中,所述风机及初效过滤器通过总进风管道连接所述进风过滤通风器,进风过滤通风器的出风端连接所述隔离包的进风口;所述隔离包的出风口连接出风过滤通风器,且在总进风管道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离器密闭性良好,可使用充分灭菌手段保证隔离包内部环境的无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细节改良有效降低隔离包在操作或转移时造成的意外破环。

Sterile iso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菌隔离器
本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无菌动物饲养装置,尤其是指适用于饲养无菌鼠的无菌隔离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物医药行业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每年的实验动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使用量最大的就是鼠类的实验动物。无菌级实验动物,是微生物控制等级最高实验动物,广泛的应用于生命科学、畜牧兽医学、食品科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多个领域。作为无菌动物饲养的关键设备——无菌隔离器是无菌动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备。要求饲养的无菌动物的环境必须是可控、可消毒灭菌及可重复利用,从而保证实验动物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及微生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菌充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隔离器。本技术的一种无菌隔离器,包括支架和放置在所述支架内的至少一隔离包,其中,在所述隔离包一侧设有进风口,另一侧设出风口,所述隔离包外还设有风机及初效过滤器、进风过滤通风器、出风过滤通风器、总进风管道;其中,所述风机及初效过滤器通过总进风管道连接所述进风过滤通风器,进风过滤通风器的出风端连接所述隔离包的进风口;所述隔离包的出风口连接出风过滤通风器,且在总进风管道上设有阀门。在所述支架上方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包,且在所述支架内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包,通过总进风管道连接各个隔离包的分支进风管道到其进风过滤通风器,且在每一分支进风管道都设有阀门。在所述隔离包上还设有传递仓及传递仓支架;在所述传递仓两侧分别设有内盖帽和外盖帽密封,内盖帽位于传递仓通向隔离包的侧面,外盖帽位于传递仓通向外界的侧面,内盖帽由三个橡胶圈重叠固定。在所述隔离包内设置有笼架,且笼架两侧固定板的边角采用圆润光滑结构,避免划伤隔离包。在所述隔离包底部和支架之间设有缓冲垫。所述隔离包由聚氨酯薄膜制成,并在材料聚氨酯薄膜拼接时采用双缝缝合,并确保在1000pa压差下可维持至少48小时无明显泄露。聚氨酯薄膜透明性好,方便操作以及观察隔离包内动物的活动情况。聚氨酯薄膜具有较强的抗穿刺和抗撕裂性能,防止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所述进风过滤通风器和出风过滤通风器都为不锈钢材质,可通过高压蒸汽灭菌的方式进行彻底灭菌,保证通过进风过滤通风器进入隔离包的空气清洁度。所述隔离器的支架底部设有四轮的锁定结构。所述隔离器除传递仓和进出风口以外没有额外的对外连接口。所述隔离器在使用结束后可方便的拆卸并进行无死角的清洁和消毒。所述隔离器采用只保留传递仓外盖帽的1个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开口。本技术隔离器密闭性良好,可使用充分灭菌手段保证隔离包内部环境的无菌效果。本技术设计细节改良有效降低隔离包在操作或转移时造成的意外破环;本技术设计充分利用空间,便于操作,提高使用者的效率。本技术设计可得到一种灭菌充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新型实用隔离器。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包传递仓两侧分别设有内盖帽和外盖帽密封,内盖帽位于传递仓通向隔离包的侧面,外盖帽位于传递仓通向外界的侧面,内盖帽由三个橡胶圈重叠固定,保证隔离包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彻底隔绝。物品进出经过传递仓,内外盖帽的交替打开,传递仓外盖帽在传统基础上增加长度,可容纳体积较大的物品放入传递仓。无菌隔离包利用物理隔离将内部经过灭菌获得的无菌小环境同外界有菌环境完全隔离,并通过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和隔离手套确保在日常操作中保持内环境无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菌隔离器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图2为本技术无菌隔离器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无菌隔离器通风使用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无菌隔离器通风过滤器示意图。图5A为无菌隔离器的隔离包内的笼架示意图;图5B为隔离包后视图显示笼架与传递仓位置;图5C为隔离包正面视图笼架位置示意图。其中,10隔离包,18支架,19刹车脚轮,1风机及初效过滤器,2总进风管道,22分支进风管道12阀门,3进风过滤通风器,4出风过滤通风器,5传递仓,6传递仓支架,7缓冲垫,8两联包笼架,9手套套圈,11笼架,13过滤通风器顶部管道开口,14过滤通风器内芯主体,15过滤通风器内芯底部,16过滤通风器外套,17过滤通风器外套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无菌隔离器,包括支架18和放置在所述支架18内的一隔离包10,在隔离包10一侧开设有进风口,另一侧设有出风口,隔离包10外还设有风机及初效过滤器1、进风过滤通风器3、出风过滤通风器4、总进风管道2;其中,风机及初效过滤器1通过总进风管道2连接进风过滤通风器3,进风过滤通风器3的出风端连接进风口;出风口连接出风过滤通风器4,且在总进风管道2上设有阀门12;在隔离包上还设有传递仓5及传递仓支架6;在所述传递仓5两侧分别设有内盖帽和外盖帽密封,内盖帽位于传递仓5通向隔离包10的侧面,外盖帽位于传递仓5通向外界的侧面,内盖帽由三个橡胶圈重叠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架8内设有一个隔离包10,在支架8上还设有一个隔离包10,通过总进风管道2连接分支进风管22道到支架上的隔离包的进风过滤通风器3,且在分支进风管道22设有阀门12。如此,在实践中,通过分支进风管的连接及阀门控制气流开闭,可以拼接尽可能多的隔离包。在隔离包10底部和支架18之间设有缓冲垫7,有效降低隔离包内物品意外掉落时造成的破坏。如图3所示的无菌隔离器通风使用状况的示意图,通过进风管道的连接及阀门控制气流开闭,可以将下层的隔离包的进风管和上层隔离包的进风管连接,理论上,可以拼接无限多的隔离包。进一步地,所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如图4所示的进风过滤通风器3及出风过滤通风器4的过滤柱由内芯和外套16组成,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内芯底部15密闭,内芯主体14为镂空设计,主体外部包裹高效空气过滤膜,顶部设有管道开口13,用于连接隔离包进风或出风口;外套16设计为底座和外套柱身焊接密闭,外套柱身有圆柱开口17,用于连接进风管道或直接排风。图5A为无菌隔离器的隔离包内的笼架示意图;图5B为隔离包后视图显示笼架与传递仓位置;图5C为隔离包正面视图笼架位置示意图。所示的四联包型号柔性薄膜隔离器的笼架固定板设计采用靠近传递仓和操作手套一侧形状为弧形,充分利用空间,且方便操作。传递仓外盖帽有一个开口,用于隔离包气密性测试及喷雾消毒液使用。动物、饲料、饮水及各种用具均通过传递仓出入,两个盖帽交互打开;过滤通风器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组装至隔离器上,空气通过外部的风机及初效过滤器进入进风管道,由进风过滤通风器进入隔离包内,保证隔离包内空气的洁净度。物品进出经过传递仓,内外盖帽的交替打开,内盖帽由三个橡胶圈重叠固定,保证隔离包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彻底隔绝。传递仓外盖帽在传统基础上增加长度,可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菌隔离器,包括支架和放置在所述支架内的至少一隔离包,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隔离包一侧设有进风口,另一侧设出风口,所述隔离包外还设有风机及初效过滤器、进风过滤通风器、出风过滤通风器、总进风管道;/n其中,所述风机及初效过滤器通过总进风管道连接所述进风过滤通风器,进风过滤通风器的出风端连接所述隔离包的进风口;所述隔离包的出风口连接出风过滤通风器,且在总进风管道上设有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菌隔离器,包括支架和放置在所述支架内的至少一隔离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离包一侧设有进风口,另一侧设出风口,所述隔离包外还设有风机及初效过滤器、进风过滤通风器、出风过滤通风器、总进风管道;
其中,所述风机及初效过滤器通过总进风管道连接所述进风过滤通风器,进风过滤通风器的出风端连接所述隔离包的进风口;所述隔离包的出风口连接出风过滤通风器,且在总进风管道上设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方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包,且在所述支架内设有至少一个隔离包,通过总进风管道连接各个隔离包的分支进风管道到其进风过滤通风器,且在每一分支进风管道都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包上还设有传递仓及传递仓支架;在所述传递仓两侧分别设有内盖帽和外盖帽密封,内盖帽位于传递仓通向隔离包的侧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明张征
申请(专利权)人:赛业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赛业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