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399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收集含铜、镍、铬和锌的电镀混合废水,并配置30g/L的NaHS溶液待用;步骤二、微调电镀混合废水的pH值保持在6‑8,依次加入NaHS溶液及聚丙烯酰胺,去除大量铜离子;步骤三、调节pH值调至8,去除大量锌离子;步骤四、将pH值调至8.5‑10,去除大量铬离子;步骤五、将pH值调至11,去除大量镍离子;步骤六、回调pH值,使最终的电镀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有效去除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电镀废水且去除效率更高;同时,无需在处理前大幅度调节混合废水的pH值,减少熟石灰用量,降低企业成本。

A treatment method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s i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净化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电镀是全球三大高污染工业之一,随着电镀工业规模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大。电镀废水中铜,镍,铬,锌等重金属对环境危害性大、且具有积累作用,因此,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任何一项废水处理工艺,一方面要考虑它的处理效果,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节省投资,提高经济效益,这是进行废水处理前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最常用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为化学沉淀法和絮凝沉淀法,化学沉淀法主要是将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即在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物质(如硫化钠),使它和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使污染物分离除去的方法。絮凝沉淀法是在污水中加入PAM使金属污染物形成絮凝沉淀而分离出来,该工艺需先调整废水的pH值,重金属污染物在弱碱性状态下形成悬浮物质与PAM通过电中和,架桥吸附等作用,发生絮凝沉淀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但PAM絮凝沉淀只能处理重金属含量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收集含铜、镍、铬和锌的电镀混合废水,并配置30g/L的NaHS溶液待用;/n步骤二、调节电镀混合废水的pH值保持在6-8,并曝气半小时;/n步骤三、根据电镀混合废水的量,每升电镀废水中加入1ml-2mlNaHS溶液进行混合,待反应10min-20min后,加入5ppm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反应,生成一次沉淀物并过滤;得一次上清液;/n步骤四、将一次上清液的pH值调至8,根据步骤三中所得一次上清液的量,每升一次上清液中加入6ml-8mlNaHS溶液进行混合,待反应10min-20min后,加入5ppm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含铜、镍、铬和锌的电镀混合废水,并配置30g/L的NaHS溶液待用;
步骤二、调节电镀混合废水的pH值保持在6-8,并曝气半小时;
步骤三、根据电镀混合废水的量,每升电镀废水中加入1ml-2mlNaHS溶液进行混合,待反应10min-20min后,加入5ppm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反应,生成一次沉淀物并过滤;得一次上清液;
步骤四、将一次上清液的pH值调至8,根据步骤三中所得一次上清液的量,每升一次上清液中加入6ml-8mlNaHS溶液进行混合,待反应10min-20min后,加入5ppm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反应,生成二次沉淀物并过滤,得二次上清液;
步骤五、将二次上清液的pH值调至8.5-10,根据步骤四中所得二次上清液的量,每升二次上清液中加入2ml-6mlNaHS溶液进行混合,待反应10min-20min后,加入5ppm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反应,生成三次沉淀物并过滤,得三次上清液;
步骤六、将三次上清液的pH值调至11,根据步骤五中所得三次上清液的量,每升三次上清液中加入4ml-8mlNaHS溶液进行混合,待反应10min-2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建堂周磊赵健陈克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海表面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