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浇筑漏斗,应用于建筑导墙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该浇筑漏斗包含两个独立的可拆卸支架和两块分流板,每个可拆卸支架1和每块分流板2分别固定连接,每个可拆卸支架1均包括两个上支撑杆1‑1、两个下支撑杆1‑2和两个斜杆1‑3,且两个上支撑杆1‑1、两个下支撑杆1‑2和两个斜杆1‑3分别平行设置,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和斜杆1‑3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为Z字型支架,两个Z字型支架分别设置于分流板2的两个竖向靠近侧边边缘的位置,两个可拆卸支架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连接。该浇筑漏斗可周转、结实耐用、布置灵活、安装简单,能够避免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浪费及模板污染。
Pouring f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浇筑漏斗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导墙混凝土浇筑漏斗。
技术介绍
建筑导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导墙高出楼地面,且导墙模板较低,浇筑时,混凝土很容易洒落在模板外侧,造成混凝土浪费及模板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浇筑漏斗,以避免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浪费及模板污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浇筑漏斗,包括两个可拆卸支架1和两块分流板2;每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和每块所述分流板2分别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和斜杆1-3;两组所述上支撑杆1-1、所述下支撑杆1-2和所述斜杆1-3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为两个Z字型支架,两个所述Z字型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分流板2的两个竖向侧边;两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支撑杆1-1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支撑杆1-2的长度。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装置1-5为两组;所述上支撑杆1-1和所述下支撑杆1-2远离所述分流板2的末端均设置有插孔(1-4);一组所述固定装置1-5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水平设置的四个所述上支撑杆1-1的插孔之间,另一组所述固定装置1-5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水平设置的四个所述下支撑杆1-2的插孔,将两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装置1-5为钢筋或者对拉螺栓。上述方案中,所述可拆卸支架1和所述分流板2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连接件为钢钉。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手扶装置1-6;所述手扶装置1-6设置于靠近板模板1-7的分流板2的外侧。上述方案中,使用时,所述两个分流板2依次靠设在墙模板1-8的两个内侧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浇筑漏斗,应用于建筑导墙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该浇筑漏斗包含两个独立的可拆卸支架和两块分流板,每个可拆卸支架1和每块分流板2分别固定连接,每个可拆卸支架1均包括两个上支撑杆1-1、两个下支撑杆1-2和两个斜杆1-3,且两个上支撑杆1-1、两个下支撑杆1-2和两个斜杆1-3分别平行设置,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和斜杆1-3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为Z字型支架,两个Z字型支架分别设置于分流板2的两个竖向靠近侧边边缘的位置,两个可拆卸支架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连接。该浇筑漏斗可周转、结实耐用、布置灵活、安装简单,能够避免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浪费及模板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的一个支架及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及模板的整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可拆解支架、1-1:上支撑杆、1-2:下支撑杆、1-3:斜杆、1-4:插孔、1-5:固定装置、1-6:手扶装置、1-7:板模板、1-8:墙模板、2:分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的一个支架及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浇筑漏斗,应用于建筑导墙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该浇筑漏斗包含两个独立的可拆卸支架和两块分流板,每个可拆卸支架1和每块分流板2分别固定连接,每个可拆卸支架1均包括两个上支撑杆1-1、两个下支撑杆1-2和两个斜杆1-3,且两个上支撑杆1-1、两个下支撑杆1-2和两个斜杆1-3分别平行设置,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和斜杆1-3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为Z字型支架,共形成两个Z字型支架,两个Z字型支架分别设置于分流板2的两个竖向靠近侧边边缘的位置,两个可拆卸支架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连接。其中,两个可拆卸支架、两个分流板的形状、结构均相同。该浇筑漏斗可周转、结实耐用、布置灵活、安装简单,能够避免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浪费及模板污染。其中,上支撑杆1-1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支撑杆1-2的长度。固定装置1-5为两个;固定装置1-5为钢筋或者对拉螺栓。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远离分流板2的末端均设置有插孔1-4;一组钢筋或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水平设置的四个上支撑杆1-1的插孔之间,另一组钢筋或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水平设置的四个下支撑杆1-2的插孔,将两个可拆卸支架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为了便于固定,如图1所示,一个可拆卸支架中的一组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在同一水平面,两个不同可拆卸支架的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不在同一水平面,为错位水平放置。可拆卸支架1和所述分流板2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具体的,上述金属连接件为钢钉。分流板与可拆卸支架之间通过钢钉连接加固,组合成一个整体。上撑杆1-1、下支撑杆1-2、斜杆1-3之间通过钢钉连接加固,组合成一个整体。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筑漏斗及模板的整体示意图。参加图4,上述浇筑漏斗还包括:手扶装置1-6;手扶装置1-6设置于靠近板模板1-7的分流板2的外侧。使用时,两个分流板2依次靠设在墙模板1-8的两个内侧面。可拆卸支架通过钢筋或者对拉螺杆固定,可拆卸支架卡在导墙竖向钢筋的位置,由于固定相当于铰接,故可拆卸支架有一定的调整角度功能,在可拆卸支架外侧设置手扶装置,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可拆卸支架的稳定,及方便拆解支架。使用时,两可拆卸支架卡在墙模板1-8的两个内侧面,通过钢筋或者对拉螺栓进行固定,浇筑完毕后,拔除固定装置,移动可拆卸支架到新的浇筑位置,插上钢筋或对拉螺栓,进行浇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稳固性强。分流板与可拆卸支架之间通过钢钉连接。可拆卸支架的支撑杆与斜杆采用钢钉连接。(2)操作简单,周转率。使用时,两可拆卸支架卡在墙模板的两个内侧面,通过钢筋或者对拉螺栓进行固定,浇筑完毕后,拔除固定装置,移动可拆卸支架到新的浇筑位置,插上钢筋或对拉螺栓,进行浇筑。(3)制作简单,造价低廉。制作材料在施工现场常见,利用废旧材料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浇筑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拆卸支架(1)和两块分流板(2);每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和每块所述分流板(2)分别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和斜杆(1-3);两组所述上支撑杆(1-1)、所述下支撑杆(1-2)和所述斜杆(1-3)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为两个Z字型支架,两个所述Z字型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分流板(2)的两个竖向侧边;两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筑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拆卸支架(1)和两块分流板(2);每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和每块所述分流板(2)分别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上支撑杆(1-1)、下支撑杆(1-2)和斜杆(1-3);两组所述上支撑杆(1-1)、所述下支撑杆(1-2)和所述斜杆(1-3)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固定连接为两个Z字型支架,两个所述Z字型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分流板(2)的两个竖向侧边;两个所述可拆卸支架(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1-1)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支撑杆(1-2)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筑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5)为两组;所述上支撑杆(1-1)和所述下支撑杆(1-2)远离所述分流板(2)的末端均设置有插孔(1-4);一组所述固定装置(1-5)的两端分别插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嘉航,赵国录,车向男,于昕,程鑫,刘国瑞,刘书豪,蒲玉海,袁梅,李金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