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输送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92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件输送方法及装置,能够连续地输送工件。在第1上把持板(21)及第1下把持板(22)位于保持位置而保持线圈用导线(2)的状态下,控制装置(20)使第1输送机构(10A)在输送方向上从输送开始位置移动到返回移动开始位置。在第2上把持板(31)及第2下把持板(32)位于开放位置上而未把持线圈用导线(2)的状态下,控制装置(20)使第2输送机构(10B)在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返回移动开始位置移动至输送开始位置。在第1输送机构(10A)输送线圈用导线(2)结束后,控制装置(20)进行控制,使得成为第2输送机构(10B)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线圈用导线(2)的状态,来连续地输送线圈用导线(2)。

Workpiece conveying method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输送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输送缆线等工件的输送装置,在日本专利第4437186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通过使把持工件的把持部件在输送方向上移动来输送工件的装置。在日本专利第4437186号公报中,在利用把持部件输送了具有规定长度的工件之后,解除把持部件对工件的把持,使把持部件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再次把持工件并使其移动。然而,在日本专利第4437186号公报中,在利用把持部件输送了具有规定长度的工件之后,解除把持部件对工件的把持,使把持部件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后,再次把持工件并使其移动,因此无法在使把持部件向反方向移动的期间中输送工件。即,无法连续地进行输送,产生了时间的浪费。另外,若单纯地构成一对把持部件,则需要向横向等进行退避的机构,因此存在动作数增加、机构变得复杂、刚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是利用一对输送机构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交互地更换作用状态和非作用状态,所述作用状态是指:在分别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来输送所述工件的状态;所述非作用状态是指:在不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状态,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方法,在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非作用状态时,使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作用状态,在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非作用状态时,使一方输送机构处于作用状态,因此,一对输送机构的双方输送机构不会均处于非作用状态。由此,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个输送机构会输送工件,从而能够连续地输送工件。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具备一对把持部件,该一对把持部件能够在把持所述工件的把持位置与解除把持的开放位置之间位移,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在所述作用状态下通过使所述一对把持部件位于所述把持位置而成为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通过使所述一对把持部件位于所述开放位置而成为不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根据该结构,通过能够在把持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位移的一对把持部件来把持工件,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容易地切换为对工件作用力的状态和不对工件作用力的状态。并且,优选的是,在所述作用状态下而位于所述把持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在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时,通过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之间。根据该结构,仅通过使一对把持部件在把持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位移而使一对输送机构向输送方向以及反方向移动,就能够更换一对输送机构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由此,与为了更换一对输送机构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而使一对输送机构在与输送方向以及反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输送机构相比,能够以较小的空间且较少的动作进行所述更换,从而能够实现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方法的输送装置的小型高速化。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在把持所述工件时,在一方的所述把持部件与所述工件抵接之后,另一方的所述把持部件与所述工件抵接而进行把持。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先与工件抵接的一方的把持部件对工件进行定位。由此,与使一对把持部件同时与工件抵接的构成相比,例如能够在以工件的下表面为基准进行定位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的上侧按压工件,因此,能够抑制工件的位置偏移。并且,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通过在所述把持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旋转,能够进行把持及放开的切换。根据该结构,一对把持部件分别通过旋转来把持工件,因此,能够将把持部件的驱动部构成在从各部件集中的工件以及把持部件的附近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且,通过使旋转支点接近于工件以及把持部件而设置,能够增大连杆比,能够成为适合于被要求大推力、小行程动作的把持功能的构成。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以比从所述开放位置位移至所述把持位置之前的规定位置时的位移速度慢的位移速度从所述规定位置位移至所述把持位置。根据该结构,一对把持部件分别以比从开放位置到规定位置的第1位移速度慢的第2位移速度位移至把持位置,因此,与一对把持部件分别以上述第1位移速度位移至把持位置的部件相比,能够减轻向把持位置位移时对工件施加的冲击。而且,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具备把持所述工件的把持部,该把持部具有与所述工件抵接的把持面以及与所述把持面对置的对置面,在所述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把持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向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时通过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各自的所述把持部之间,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各自的所述把持部的所述对置面形成为:在所述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把持位置时,所述对置面与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的各自的所述把持部的对置的所述把持面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一对把持部件的各自的把持部的把持面在位于把持位置时沿与工件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向前方输送工件时,一对把持部件各自的把持部的把持面在位于把持位置时沿左右方向延伸。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狭小的空间中,与一对把持部件的各自的把持部的对置面与把持面平行的结构相比,也能够增加把持部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把持工件时进行施力的把持部的刚性。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具有由用于位移的槽或孔构成的凸轮部,在被插入到所述凸轮部的插入部向离开所述工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从所述开放位置向所述把持位置位移。根据该结构,使被插入到形成于一对把持部件的凸轮部的插入部向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而使一对把持部件向把持位置位移,所以,与使插入部向接近工件的方向移动而使一对把持部件位向把持位置位移的情况相比,在把持工件时,能够抑制把持部件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工件侧挠曲。由此,即使在狭小的空间中,对置的两个把持部件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涉而能够稳定地把持工件。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是利用一对输送机构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交互地更换作用状态和非作用状态,所述作用状态是指:在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来输送所述工件的状态;所述非作用状态是指:在不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所述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件输送装置,在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非作用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输送方法,利用一对输送机构输送工件,其特征在于,/n交互地更换作用状态和非作用状态,/n所述作用状态是指:在分别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来输送所述工件的状态;/n所述非作用状态是指:在不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状态,/n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7 JP 2018-2211001.一种工件输送方法,利用一对输送机构输送工件,其特征在于,
交互地更换作用状态和非作用状态,
所述作用状态是指:在分别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来输送所述工件的状态;
所述非作用状态是指:在不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状态,
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在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另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非作用状态时,使所述一对输送机构中的一方输送机构处于所述作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具备一对把持部件,该一对把持部件能够在把持所述工件的把持位置与解除把持的开放位置之间位移,
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在所述作用状态下通过使所述一对把持部件位于所述把持位置而成为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通过使所述一对把持部件位于所述开放位置而成为不对所述工件作用力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把持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在沿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时,通过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在把持所述工件时,在一方的所述把持部件与所述工件抵接之后,另一方的所述把持部件与所述工件抵接而进行把持。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通过在所述把持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旋转,能够进行把持及放开的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以比从所述开放位置位移至所述把持位置之前的规定位置时的位移速度慢的位移速度从所述规定位置位移至所述把持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具备把持所述工件的把持部,该把持部具有与所述工件抵接的把持面以及与所述把持面对置的对置面,
在所述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把持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向所述输送方向移动时通过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各自的所述把持部之间,
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各自的所述把持部的所述对置面形成为:在所述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把持位置时,所述对置面成为与在所述非作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开放位置的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各自的所述把持部的对置的所述把持面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具有由用于位移的槽或孔构成的凸轮部,
在被插入到所述凸轮部的插入部向离开所述工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一对把持部件分别从所述开放位置向所述把持位置位移。


9.一种工件输送装置,其利用一对输送机构输送工件,该工件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输送机构分别交互地更换作用状态和非作用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启一郎小松洋辅木下康浩本岛尚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