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卸模具的方法,先将模具输送至第一脱卸工位,以脱除压型管,继续将压型座、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输送至第二脱卸工位,将顶杆伸入通孔内作用于压型座,而使压型座向下跌落和撞击过程中,将已完成压型的坯料与压型座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压型抗菌膜的模具的脱除,利于抗菌膜的快速分离,配合以自动化方式实施的设备,减少生产环节的人工参与,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Method and equipment of detaching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卸模具的方法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装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医疗器械的模具脱除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自动化设备。
技术介绍
生物医用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并能对其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的一类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特殊功能材料。比如:制造肺、肾、心脏、喉头、气管、胆管和角膜等人工器官的聚乙烯膜、聚四氟乙烯膜、硅橡胶膜和管,以及用于制造血管和腹膜的聚酯纤维。再如:用于可吸收性手术缝线的生物可降解聚酯。又如:用于制造止血或抗菌敷料的壳聚糖、胶原等。虽然3D打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以其制造的医疗器械仍是鲜见的,以模具制造产品仍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最主要技术,适用于产品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因此,脱卸模具作为制造的最后环节,不仅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也对产品的生产效率作用巨大。中国专利ZL201220057460.4公开了一次性使用新生儿腹裂治疗袋,医用硅胶袋呈大体圆锥形,容易从生产模具上脱卸,成品率高,便于规模化生产。中国专利ZL201210185642.4公开一种中周骨架内孔螺纹模具的脱卸装置,其包括机台、电机、多级齿轮组传动机构、弹簧、轴套和压板,多级齿轮组传动机构位于机台上方的层叠机架内,多级齿轮组传动机构是指一级齿轮组的主动轮啮合传动多个从动轮,一级齿轮组的多个从动轮的齿轮轴分别穿过上层隔板与二级齿轮组的主动轮连接,二级齿轮组的主动轮分别啮合传动多个从动轮,多级齿轮组依次逐级传动连接;最上层的齿轮组的从动轮的齿轮轴分别穿过上层隔板后,其上套装有弹簧和轴套,所述压板设有供中周骨架内孔螺纹模具穿过孔,与轴套一一对应卡合;所述电机位于机台下方,一级齿轮组的主动轮的齿轮轴向下穿过机台,与电机传动连接。该技术方案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其仅仅适用于中周骨架内孔螺纹模具。中国专利申请201711459094.9公开一种铸造模具快速锁定与脱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将模具和活动件的锁定与脱卸,拉紧杆设有折弯部和止档部,第一定位销片和第二定位销片上设有长圆孔,模具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活动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定位销片固定连接于活动件与模具的贴合处,第二定位销片固定连接于模具的外侧,长圆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连通,拉紧杆穿插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拉紧杆的止档部穿过第一定位销片的长圆孔并置于第二安装孔内,拉紧杆的折弯部穿过第二定位销片的长圆孔并置于模具的外部,楔形块插于拉紧杆的折弯部和第二定位销片之间而将模具和活动件固定拉紧。该技术方案虽然操作方便,但具有专用性,难以适用各种医疗器械的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卸模具的方法,用于医用抗菌膜的制造,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卸模具的设备,用于医用抗菌膜的制造,减少生产环节的人工参与。本专利技术所称的医用抗菌膜,以生物医用材料(如:壳聚糖的络合碘)为主要材料,经模具压型后脱除模具,再经冷冻干燥后制得。用于压型抗菌膜的模具,或称模具,其包括:压型座,其包括本体和压型柱体,本体呈圆柱状,压型柱体立于本体,沿压型柱体的下端侧面向本体延伸,形成容置槽,用于容纳生物医用材料;第一压型件,其呈半圆柱状,沿其轴向设置第一槽体;第二压型件,其呈半圆柱状,沿其轴向设置第二槽体;压型管,其包括管腔;压型座、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装配形成圆柱体,压型柱体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间隙配合,并在圆柱体一端形成通孔,间隙处容纳生物医用材料,压型管将第一压型件、第二压型件和压型座箍于管腔内。一种脱卸模具的方法,先将模具输送至第一脱卸工位,以脱除压型管,继续将压型座、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输送至第二脱卸工位,将顶杆伸入通孔内作用于压型座,而使压型座向下跌落和撞击过程中,将已完成压型的坯料与压型座分离。另一种脱卸模具的方法,先将模具输送至第一脱卸工位,并夹持压型管,同时对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施加作用力,以脱除压型管,然后将压型座、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输送至第二脱卸工位,并夹持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顶杆伸入通孔内作用于压型座,而将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与压型座分离,压型座向下跌落和撞击过程中,将已完成压型的坯料与压型座分离。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脱卸模具后,将分离的坯料再经冷冻干燥后,制得最后的成品。为了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脱卸模具的方法,还提供一种设备,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机构,其设置于机架上;第一脱卸机构,其接收来自第一输送机构的模具,包括夹持转轮和第一顶杆,第一顶杆受第一气缸的驱动,对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实施顶压;第二脱卸机构,其用于将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与压型座分离,包括第二顶杆,第二顶杆受第二气缸的驱动;第二输送机构,其设置于第一脱卸机构和第二脱卸机构之间,其一端接收从第一脱卸机构输出的脱除压型管的模具,输送至另一端,并被第二脱卸机构所捕获。另一种设备,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机构,其设置于机架上;第一脱卸机构,其接收来自第一输送机构的模具,包括夹持转轮和第一顶杆,第一顶杆受第一气缸的驱动,对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实施顶压;第二脱卸机构,其用于将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与压型座分离,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二顶杆,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同步反向转动,分别对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实施夹持,同时上方的第二顶杆受第二气缸的驱动,伸入通孔内作用于压型座;第二输送机构,其设置于第一脱卸机构和第二脱卸机构之间,其一端接收从第一脱卸机构输出的脱除压型管的模具,输送至另一端,并被第二脱卸机构所捕获。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还在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整理件,其包括入口和出口,使得从入口进入的模具逐一从出口处输出后,再被第二脱卸机构捕获。受助于所述的整理件,模具逐一进入所述的第二脱卸机构内,并逐一有序脱卸模具和分离冷冻的坯料。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压型抗菌膜的模具的脱除,利于抗菌膜的快速分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备,用于医用抗菌膜的制造,以自动化方式实施,减少生产环节的人工参与,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压型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压型座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压型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2件图3所示的压型件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压型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设备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设备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卸模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模具输送至第一脱卸工位,以脱除压型管,继续将压型座、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输送至第二脱卸工位,将顶杆伸入通孔内作用于压型座,而使压型座向下跌落和撞击过程中,将已完成压型的坯料与压型座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卸模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模具输送至第一脱卸工位,以脱除压型管,继续将压型座、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输送至第二脱卸工位,将顶杆伸入通孔内作用于压型座,而使压型座向下跌落和撞击过程中,将已完成压型的坯料与压型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模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脱卸工位,夹持压型管的同时,对所述的第一压型件和所述的第二压型件施加作用力,以脱除所述的压型管,在所述的第二脱卸工位,夹持所述的第一压型件和所述的第二压型件,顶杆伸入通孔内作用于所述的压型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模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型座,其包括本体和压型柱体,压型柱体立于本体,沿所述的压型柱体的下端侧面向所述的本体延伸,形成容置槽,用于容纳生物医用材料;
所述的第一压型件,沿其轴向设置第一槽体;
所述的第二压型件,沿其轴向设置第二槽体;
所述的压型管,其包括管腔;
所述的压型柱体与所述的第一槽体和所述的第二槽体间隙配合,并在一端形成通孔,间隙处容纳生物医用材料,所述的压型管将所述的第一压型件、所述的第二压型件和所述的压型座箍于所述的管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卸模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型件呈半圆柱状,所述的第二压型件呈半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卸模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型座、所述的第一压型件和所述的第二压型件装配形成圆柱体。
6.一种脱卸模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输送机构,其设置于机架上;
第一脱卸机构,其包括夹持转轮和第一顶杆,所述的第一顶杆受第一气缸的驱动;
第二脱卸机构,其包括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受第二气缸的驱动;
第二输送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脱卸机构和所述的第二脱卸机构之间,其一端接收从所述的第一脱卸机构输出的所述脱除了压型管的模具,输送至另一端,并被所述的第二脱卸机构所捕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卸模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脱卸机构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二顶杆,所述的第一转轮和所述的第二转轮分别对脱除了压型管的模具实施夹持,同时所述第二顶杆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民,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鸿域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